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法初探

2021-12-17 14:52武万通武万精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武万通 武万精

摘要: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感情,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为日后学习打好基础。但是,在当下教学环境中,中职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本文简述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在当下的教育理念中,考试成绩已经不是判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学生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及就业机会。因此,中职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中职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比重较小。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教师更关注语文阅读教学。

一、当前教育环境下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较粗浅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解较肤浅,开展的阅读教学流于表面[1]。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文章,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仅仅是看一个故事,没有深入了解故事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另外,由于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较粗浅,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难以发挥阅读的真正效用,将语文阅读变成普通的故事会。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将书中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没有将文章阐述的情感及意义告知学生,导致阅读难以发挥最根本的作用。

(二)学生对于阅读不够重视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过于关注未来的发展及就业能力,并没有对阅读教学产生充足的认识,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不过是锦上添花[2]。产生这样的想法一部分源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一部分是学生对教育理念的偏见,导致学生不会自主阅读,对阅读没有兴趣,更不用说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文章传达的情感。另外,由于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停留在通读文章。对于学生来说,阅读不过是听一个故事,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远比他们想象的作用更大,但是在当下的中职教育环境当中,学生更愿意关注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课程为他们带来的更直观的帮助。

(三)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科学

当下中职学校的部分语文教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较浅,不能挖掘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展开的阅读教学活动较落后,即便学生拥有较高的阅读兴趣,教师也没有给予充足的阅读时间及阅读空间,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停留在浅尝辄止。另外,教师在让学生閱读时,没有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目标,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难以感受阅读的真正作用。并且会逐渐消磨学生阅读的耐心,甚至出现“一目十行”及“一目十页”的情况[3]。看起来这样的阅读模式效率极高,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阅读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另外,在学生阅读时,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对文章中知识点的吸收程度,没有考虑阅读到底为学生带来了什么,或者学生从文章中学会了什么,导致阅读的作用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不匹配

中职教材收录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虽然中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是仍然无法完全理解较深层的含义[4]。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年龄特征,而是以自己的认知水平为主,没有展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难免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参与感,将自己从课堂中剔除。导致学生的阅读不认真,甚至不阅读。另外,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教师没有耐心地引导与教学,只是将阅读重点放在课文知识点上,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完全没有意义,甚至还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想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文章内容,必须让学生拥有开阔的思维、切实的经历过或者见识过事件的本身。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限制,部分教师不能为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教学,导致学生难以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意义及感情。

(五)语文阅读教学氛围较差

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拓展自己知识储备的过程[5]。在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缺少明确的目标,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等情况,并没有全心全意地投入阅读当中。另外,若学生发现阅读无法为自己带来实质好处,就难以深度钻研文章的含义。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没有依循文章的内容及情感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学生对阅读缺乏参与感,难以真切感受文章的情感。

二、加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6]。想要切实解决当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必须转变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并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例如《劝学》一课的阅读教学,《劝学》出自《荀子》,该篇文言文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明确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劝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对该篇文言文的学习,改善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中职学生基本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对《劝学》的阅读,感受荀子对学习的态度及文言文中列举的事例,让学生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在阅读结束后,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阐述自己在《劝学》一文中了解到的涵义。

(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大多停留在就业及实践能力,对于语文阅读不够重视。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能够带来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语文教学上,还体现在各学科学习当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不同的知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将各类文本中包含的信息吸收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中。阅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想要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必须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毫无意义的大道理并不能触动中职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才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一课,该篇文章充满了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仰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因为文章内容产生较大的落差感。“宏伟”“感人”这样的形容词对应着“长方形的土堆”。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作者如此描写的原因,让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的浪漫,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爱上阅读。

(三)构建多元化阅读模式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可以是枯燥无趣的,也可以是深奥活跃的。教师应当明确阅读并非对教科书上的内容展开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并且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中。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大可不必将阅读视角局限于对教科书上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阅读更广泛的文本。另外,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模式,将阅读变成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交流、沟通、提问等方式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在学生阅读拓展内容时,能够及时为学生答疑。

例如《诗经》二首一课,教师在完成该课教学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诗经阅读。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网络信息技术尤其发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在网络上查找《诗经》的内容,不必特意前往书店购买书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阅读。对于学生而言,《诗经》饱含浪漫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总会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对《诗经》内容的看法,让学生应用阅读学习到的内容。

(四)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相应的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情况与成年人不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度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年龄特征,开展相应的阅读教学,避免在教学时讲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例如《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的阅读,本篇文言文出自《论语》,《论语》中包含大量的人文元素,并且讲述了很多待人处事的方法。在阅读这篇文言文时,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该篇文言文的内容。但是,《论语》的整体论调对于中职学生较深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循序渐进地为学生简述《论语》的内容,由浅及深地讓学生了解《论语》的大致论调,让学生在后续的阅读或者学习中,依循自身对《论语》的了解,学习《论语》中的文言文。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阅读虽然是一项个人活动,但是学生尚未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为学生解答困惑。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与教师存在一定的隔阂,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让学生分享学习到的知识及产生的问题。

三、结语

想要真正意义上改善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必须从教师及学生对阅读的认知人手,改善阅读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延军.朱子读书法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发和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陈兰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3]张伟娜.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9.

[4]马咪娜.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

[5]叶婉芬.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6]李书瑶.“选文分类”视域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