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让课外阅读助力语文教学

2021-12-17 21:39邹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5期
关键词:双减学困生课外阅读

邹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5-227

今年七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呢?我认为,最好的突破口还是大力推进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温儒敏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只是看课内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实践也证明,让学生更多地阅读,是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的有效手段。如何让课外阅读助力语文教学呢?

一、时间——课外阅读的保障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午休或课后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考虑到学生在学校里还要完成课堂作业,所以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左右。但是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必须全员参与。有些老师觉得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都来不及做,往往会让他们做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才去阅读,这样的做法就会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可有可无,而且有的学生在阅读,有的学生在做作业,不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二是必须每天坚持。引导学生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从兴趣阅读转向意志阅读,而后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我们要努力让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理想境界。

在家里,我们可以倡导家长帮助学生培养睡前15分钟课外阅读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的閱读影响上永远是第一位的。睡前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规律作息,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而且积少成多,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孩子看多了,不用我们教他识字,他也能认识;不用我们教他阅读,他也爱阅读。

二、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好的习惯都是从培养兴趣开始的,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如此。

1.开放阅读教学,激活阅读兴趣

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主阵地。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生活中时时有阅读,处处有语文,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就必须进行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使封闭的阅读教学向课前开放,向课堂上开放,向课后开放。

向课前开放,就是学生在上课前的时间,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主动阅读与文本相关的书籍,查阅资料,询问家长,提前自主学习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拿到课堂上探讨研究,参与课堂教学的质疑和反馈。向课堂开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自主、开放的语文阅读学习情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伙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与策略进行阅读学习,让课堂变得灵动,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学习的真正主人。向课后开放,就是将教学向课后延伸开去,把千篇一律的作业变为贴近生活、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

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多维、立体的广阔空间里阅读交流,学习思考,提升发展。

2.探究主题阅读,拓展阅读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绘本阅读是最有乐趣、最轻松愉快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感受充满童趣的语言,更多的是一种对心灵的引导、对真善美的感悟、对生命美好意义的探索。绘本让孩子从小种下快乐阅读的种子,将爱与温暖根植于心灵。

中年级可以推进整本书阅读。童话故事为学生打开真善美的大门,幻想类书籍使学生产生对神秘力量的好奇与敬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每学期可以优选推荐书目,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提取阅读信息,归纳主要内容,发现图文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品质。

中华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标志。让经典走近儿童,让儿童走进经典,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高年级学生可以诵读古诗词,拓展小古文,赏析文学作品,童蒙养正,让国学经典贯穿于学生的成长生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3.鼓励课外阅读,培养学习兴趣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而很多老师都会认为学困生不会喜欢阅读,也没有时间阅读,往往会忽略对这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但是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阅读更是转化学困生的一把钥匙。他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就越需要阅读。要想让学困生发生改变,不能仅仅靠补课“拉一把”,而要鼓励其多阅读。学困生读的书越多,思路就越清晰,思维就越活跃。

所谓的学困生,常常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书面作业完不成,但是他们对课外阅读并不排斥。抓住这一点,我会适当地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让他们有时间去阅读,有兴趣去阅读。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会思考了,视野宽了,愿意学了。一旦学生真正爱上了阅读,养成了阅读习惯,成果是非常显著的,教育基本上也就成功了。

三、方法——阅读质量的提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苦于寻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的方法。后来发现,凡在阅读时做到边读边思考边在文本上圈点批注且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学生,其语文素养就比较高。

圈点就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手不离笔,在书上圈圈、点点、画画,标注文中重要的、精彩的或感到疑惑的词句。批注,就是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或两旁空白处的评语和注解。在阅读过程中,圈点较易于操作,批注则较难。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寻找批注的切入点,如对文本理解存在的疑惑,对人物情感的感受,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对精彩句段的感悟,对文章写法的总结,由课文内容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对文中人物的评价,甚至对文中某个标点或重点字词的思考等,都可以批注。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养成和文本对话的习惯,养成自然表达阅读体验的习惯。这样的读书方式必将引领学生养成读即思、思即写、写即分享的良好习惯。

一个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阅读是智慧的源泉,书籍中缜密的逻辑、深邃的思想、崇高的境界都滋养着阅读者。“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赋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积极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让阅读成为现代学生的新常态,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双减学困生课外阅读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