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在寻访古迹的路上

2021-12-18 07:02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6期
关键词:古迹中东地区世界遗产

10月26日,青年考古学者、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刘拓在四川考察洞窟壁画过程中坠崖去世,时年31岁。考古文博界的同仁们纷纷发文哀悼和惋惜,“正是因为有刘拓这些执着者,保存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刘拓,199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湖南常德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曾任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

刘拓初入众人视野,是在2015年,作为一个北大学考古的在读研究生,只身跑到伊拉克看古迹,被伊拉克军方当作“恐怖分子”误抓,媒体纷纷报道此事。2018年他登上社交平台“一席”,给大家讲《我拍过的很多文物后来都消失了》。同年,他还参加“奇葩说”节目。

“到现在我一共去过了150个世界遗产点,主要是在中国,中国以外就是在中东地区,其中有12个是因为有战乱风险而评成了濒危世界遗产,这12个遗产点去起来相对都很艰难,也是我记录的重点。”刘拓生前热衷于旅行,是受父母影响,从小他就跟着父母一起出去旅行。

一開始是去一些知名景点,偏好古迹类的。2010年时,刘拓的很多计划是围绕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展开。大学里他把关注点放到一些很少被记录的,而且可能会消失的、容易变化的古迹。

他拍过很多县城不被关注的重要文物,因建设被拆迁的街区、遭遇到自然灾害、有潜在风险的文物、荒野文物以及一些遭遇到修缮性破坏的文物,很多文物在他拍摄之后就消失了。他说这样的记录让其比较有成就感。

中国以外他选择去中东地区,因为战乱和城市建设的风险,这些地方的文物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而且因为去起来相对艰难,被记录和保留的资料也相对更少。

刘拓生前曾自述,“作为一个考古专业的学旧石器专业的研究生,我经常怀疑自己,我在这个专业的意义是什么?我不是怀疑考古的意义,而是怀疑我对这个专业能产生什么意义。我也可以发论文投论文,但是我心里是有数的,作为一个资质比较平庸的人,我知道我的论文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

“因此在拍摄了这些地方以后,我就觉得可能我唯一的一点长处就是愿意往外跑,愿意去更多的地方,我在整理和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非常享受,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实现自己最大的能力,所以感到特别有价值。”这段话成了他对自己人生的注脚。

(摘自《北京青年报》 张知侠/文)

猜你喜欢
古迹中东地区世界遗产
古迹遗址探险手册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京都古迹
中东政治伊斯兰运动与教派权力冲突
中东地区未来商业航空领域缺口巨大
基于证据理论的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分析
中国主要的历史名迹China’s Top Historical 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