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概念课堂上进行读思达教学

2021-12-19 07:12陈美兰
启迪·中 2021年9期
关键词:数学概念表达阅读

陈美兰

摘要:本文主要以《多面体》概念课为例进行读思达教学法的践。

关键词:数学概念;阅读;思考;表达

前言:中学课标修订组组长史教授说过: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而余教授倡导的“读思达”教学法与史教授的“三个会用”一脉相承。“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余教授曾说:我们吃进去的是馒头,但生长出的并不是馒头,而是营养素,正如我们学习的是知识,却不能还只是生长知识,而应该形成素养。通俗易懂的比喻道破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之根本,抓住了“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它是所有学科、学段的通式教学法,用公式表示就是:学科教学=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高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很多高中生都有这样的感受:上课听得都懂,作业却不会做,或是平时作业做得还可以,一到考试就不会做。有人说: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学生做馒头课后让学生做包子,考试考查做面包。所以高中数学课堂就是要学生领会教师教你做馒头的时候你同时也学会了做包子做面包,所以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在数学课堂上落地生根。“读思达”教学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科所有课程,数学学科的“读思达”教学法比较适合于数学概念课,所以我们的课题是“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概念课堂上的实施。

1.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指用简洁的语言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一般包括定义、定理及推论,是学生学习数学,接受新知识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内容之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形成对数学的基本的概括性的认识。即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表述;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会对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形成概念系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能够正确运用概念。

2.以《立体几何基本图形——多面体》为例的读思达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2.1反复阅读,读能引思,丰富认知的内涵

“反复阅读”即引导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认知阅读教材,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尽内容,读出内涵。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效阅读呢?教师不能盲目地说:来,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同学们看教材第几页到第几页。福清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林新建说过:一节好的读思达教学课堂肯定要出现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比如在讲授《基本立体图形——多面体》概念课时,进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察课本中的那些物体具有怎样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如何描述它们的形状?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物体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阅读的第一阶段即细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中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阅读教材,发现关键知识链:有的是长方体,三棱锥,棱台,有的是圆柱,圆锥,球等。当学生完成第一遍细读后,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二:长方体,三棱锥,棱台它们的每个面有什么共同点?圆锥圆柱和球的每个面也都有这个共同点吗?不断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而进入课堂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即精读。带着第二问题,再次阅读,独立思考,大部分同学都能发现有些几何体每个面都是平面图形,有些几何体的表面不全是平面图形,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多面体的概念——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2.2深度思考,思能助达,推进认知的深度

只有深度思考,才能更好、更快地发现所学知识的本质规律,深刻洞察知识间的相互关联,重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刺激对问题的敏捷度,提升思考问题的核心能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深度思考效果如何,受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二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专注度。此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第三问:长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多边形?不同的面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棱柱的概念是: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引导学生要有强烈的保持独立思考意识,寻找相关知识的关联性、拓展性。

2.3规范表达,达能促思,促进素养的养成

规范表达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现,最终是以规范表达的形式呈现,对于数学学科,口头表达及肢体表达是基础性的表达,书面表达才是规范表达的重心,书面表达更加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前面讲授了棱柱的概念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了1.棱柱的概念,2.棱柱的表示,3.棱柱的结构特征,4.特殊的棱柱,5.棱柱的分类。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类比学习法,再次反复阅读,深度思考,规范表达出棱锥的这五点内容。

本节课不断通过师生对话,师生彼此围绕目标,放飞思维延伸出内在和外延的连接,相互成长,实现用数学的眼光——抽象,用数学的思维——推理,用数学的语言——建模的核心素养。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思考是关键和核心,表达是提升和鞏固。“读思达”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互为目的,互为手段,落实数学素养的教学,应捍卫数学特质,触及数学的肌肤,深入数学的骨髓,直至数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史宁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中的关键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18(1);8-10

【2】余文森,《课程·教材·教法》2021(4);28-30

猜你喜欢
数学概念表达阅读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