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沅:民族缫丝工业的引领者

2021-12-20 06:34月珠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机器

月珠

陈启沅通过总结旧式缫丝法和新式缫丝法的优劣,创立了新的缫丝工艺,并积累了缫丝业工厂化经营的宝贵经验。

四面环水、流水潺潺、水道蜿蜒……每逢假日,广东佛山有不少人喜爱到一个名为“简村”的古老村庄去休闲度假。在简村,几乎每50米就有一个小埠头,尽管略显沧桑,但依然会有停靠的小舟,随风浮浮飘飘。

简村村志记载,800多年前安徽淮南长丰人简桥仁因其舅父受到迫害而被牵连入狱,后来被下属所救,携家眷8人连夜逃往粤城(今广州),后落地南海江浦司(今西樵)开村,故称为“简村”。

近代简村为人所知,与一位民族实业家陈启沅有关。19世纪70年代初,陈启沅从越南归国,在简村建立了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开创了民族工业的先河,从而改变了简村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此简村机杼声声汽笛长鸣,男男女女卸下了身下的蓑衣雨帽,披上工衣,开始了简村长达30年的缫丝岁月。

当下,简村保存最古老、最有历史感的地方就是陈启沅纪念馆及附近的建筑群,十余间镬耳屋环绕着陈公祠的周围,这是简村的文化自豪所在。

把先进的缫丝技术带回祖国

陈启沅(1834年—1903年)名如琅,字芷馨,号启沅,又号息心老人、息心居士。他年少时曾参与童试,只是“名落孙山”。按照父亲“耕野垄以抒怀,乐琴书而寄意”的田园生活、农家之乐的遗愿,陈启沅跟着兄长育鱼、种桑、养蚕。

1854年,因生活所迫,陈启沅跟随兄长到越南。兄弟二人携手到西贡堤岸(今胡志明市)创业,抵埠后,获知当地人最喜欢的土绸正是家乡盛产的货物,于是集资采买西樵山的土产丝绸,兼采购杭州丝绸到西贡堤岸贩卖,因适销对路而获利甚丰。他们先开设“怡昌荫”号,经营杂货纱绸兼办典当业,后又开设专办土杂货的“均和栈”分店。10年时间,陈氏兄弟迅速成为富商。

之后,陈启沅和哥哥又到暹罗(泰国)、缅甸等地考察工业,研究利用蒸汽机进行丝生产的工艺。当时,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栽桑养蚕业甚盛,是广东的手工缫丝中心。陈启沅长居国外,目睹法国人开设的机器缫丝厂所生产的生丝品质精美,远胜于家乡的粤丝,便立志要把先进的缫丝技术带回祖国,改变家乡丝织生产的落后状态。

经过10余年的研究,陈启沅成长为精通丝业制造工艺的专家。他通过总结旧式缫丝法和新式缫丝法的优劣,创立了新的缫丝工艺,并积累了缫丝业工厂化经营的宝贵经验。后来,这套缫丝工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国内大多数的机器缫丝厂所采用。

1872年,陈启沅掌握了先进的缫丝机的制造和操作方法之后,携数万银元回到家乡简村。他先到苏浙沪等地对缫丝市场进行考察,然后与广州机械修理商、同乡陈淡浦取得联系,解决了缫丝机的改造与装置等事宜。陈启沅在家乡投资建厂经过周密考虑,不仅是因为有家宅可以利用、人情熟悉,更主要的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将厂地和原料产地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容易直接吸收附近的劳动力。

“继昌隆”开工生产

1874年,在陈氏祖屋旁的空地上,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正式开工生产。整个工厂有焙茧室一间,连同锅炉、煮水大锅、焙房、焙舍和藏茧室等在内,占地甚广。

创办之初,除从越南带回了一套旧轮船上的发动机作动力外,各种机器全部由陈启沅自行设计和绘制,并向广州陈联泰机器店定制和购买,计有煮开水的大炉锅一座,高约1.5丈,阔7~8尺,装有水喉,可送开水到缫丝工作位;蒸汽炉一座,高约1.2丈,阔6尺,配有高3.6丈的烟囱,以发动抽水器从外涌吸水入厂,并将煮沸的水通过蒸汽管输送到各工作位;另有贮冷水大锅,用水喉输送冷水到各工作位,调节温度和洗涤。工作位装有釜,釜下通蒸汽管,使釜内水保温,便于煮茧和引取丝口上缫丝位。

当时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农村妇女,多半从事手工缫丝,陈启沅将这一带妇女招收到工厂来,让她们学习机器缫丝技术。工厂管理层设有司理(由陈启沅本人担任)、司账(即会计)一人和被称为“行江”的买卖手数人。在生产车间,有巡行、男女管工数人和缫丝女工三四百人。此外,还有什工、纽丝(扎捆包装缫成的丝)工、大偈(管理机器的师傅)、助手共20多人。工人们采取计件工资制,季度和年终可同管理人员一样领取花红,每半月核发勤工奖金一次。初期有工人300人,多时700人。在资金、设备方面采用自筹、自办的方式。

“继昌隆”所出的机器缫丝,市价比土丝高三分之一,全部远销欧美,尤以美国为多。“继昌隆”的创办带来茧市的繁荣,还促进了珠三角新式缫丝工业的发展。到1881年,南海、顺德的机械缫丝业迅猛发展起来,仅西樵山下就办起了机械缫丝厂10家。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丝釜总数约达2.5万位,超过上海、日本同期的发展速度。

不过,随着新式缫丝厂的陆续开办,风波也跟着出现。

1881年(光绪七年),正是蚕茧收获的时节,由于这年的土丝产量比较少,部分织造行业没有原料导致停工。有人把它归咎于机械缫丝占有了大量蚕茧,夺走了织机工人的生计。8月13日,少数人趁织机工人庆贺纺织先师诞辰之际,出现了“捣毁缫丝机器以夺回生计”的念头,1000多名织机工人于当日下午2时许,举着“绵纶堂”旗号冲进机械缫丝厂砸毁机器。

南海县知县徐赓陛听到消息后,立即颁布了《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并和“振威将军”黄龙韬一起率领大队兵士奔赴官山海口营,接着又增派参将余润带领绥靖兵一个营查封了县内各缫丝厂的全部机器,勒令厂方签署“永不复开”的具结。

徐赓陛在向上禀告的《办理学堂乡情形第二禀》中给机械缫丝定了9条“罪状”,包括擅制机器缫丝,并未禀明立案;每偈约用女工400余人、男工100余人,男女混杂,易生果李之嫌;统计江浦一带,共有机器11座,应用4400余人,以一敌十较之,实夺44000余人之生计,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等。至此,以“继昌隆”为开端的机械缫丝在县内被强制禁止。

陈启沅面对这些重重困难,仍然坚信机械缫丝利大于弊,于是在年底把缫丝厂迁到澳门,初次定名“和昌”,后更名为“复和隆”。1885年,其兄追加投资6000两白银,工厂再次迁回简村,改为世昌纶缫丝厂,一直到1928年。

一生著述颇丰

砸机风潮过去之后,陈启沅让侄子先回到简村打点旧有的厂房设备,复办一家规模较小的利厚生缫丝厂。后又跟次子一起制成一种可以足踏为动力的小型缫丝机——机汽单车,以适应小资本者的需要,并使用这种机器在简村中增设了利贞缫丝厂。为了方便生丝外销,他在广州开办了昌栈丝庄。自继昌隆机械缫丝厂开办以后,广东厂丝的出口逐年增多,补救了土丝出口逐年减缩的局面,成为全省出口价值最大的商品。

除了在缫丝行业作出突出贡献之外,陈启沅还热心公益,很早就参与家乡的慈善事业。他对村里年老无依的寡妇散发施米簿,使之能到指定米店领取米粮;在村里开办寿世堂药材店,由医生驻店为贫民免费诊疗和施药;开办克勤义学,延请本村秀才为贫苦子弟义务教学;对村中穷困潦倒死后无以为葬者,赠施棺木和敛葬费;热衷修筑乡路和兴修水利,捐出巨资并亲自参与维修简村、先登两村间的吉水窦,大修桑园围。

值得一提的是,陈启沅对前来学习机器缫丝的同行,来者不拒,悉心指导。在光绪早年所著的《广东蚕桑谱》中,他将缫丝机器的图纸绘制出来,并将缫丝法公之于众。陈启沅在海外经商,除了学习机器缫丝之外,还潜心研究西方蚕业技术,并参考广东本地的栽桑养蚕经验,撰写了广东第一本蚕桑专书《广东蚕桑谱》。该书通俗易懂且实用性强,1897年成书后很快就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

陈启沅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个一生著述颇丰的学者。除了众所周知的《广东蚕桑谱》外,他还有关于应用数学的著作《陈启沅算学》、关于风水的著作《理气溯源》,以及已经散佚的《联吟集》《菊宜譜》《略验方拾遗》《艺学新篇》《课儿尺牍》等。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陈启沅在家乡逝世,享年69岁。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机器
机器狗
机器鱼
机器狗
小心“咬人”的机器
机器鸽亮相
寻找快乐的机器蛙
神奇的独眼机器
Smallest Flying Robot 会飞的机器昆虫
我与机器相互拧紧
时光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