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思政教育方案的探讨

2021-12-21 09:51唐阳山王殿超高伟江
关键词:法律意识交通事故事故

唐阳山,王殿超,高伟江,魏 丹

“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思政教育方案的探讨

唐阳山,王殿超,高伟江,魏 丹

(辽宁工业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根据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的需要,运用系统分析和目标分解的方法,对“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和毕业要求、课程思政特点等进行深入地剖析,确立了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公平正义等思政教育理念,探讨了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思政点、融入方式和思政教育目标,形成了课程思政教育方案,通过多维反馈机制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驱动性。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特点;思政点;融入方式;互联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思政教育没有统一模式,需要结合各种专业、各门课程的具体实际去探索[1]。“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事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车辆保险理赔、交通事故处理等工作。服务对象是交通事故案件涉及的非特定广大民众,具有较强的法律援助和社会服务性质,直接影响到当事人及家庭的生存和利益,具有明显的社会影响。从业者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对于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教育目标的研究。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

为了分析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教学元素,首先从课程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入手,确定适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思政教学目标和核心理念。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

“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 掌握汽车事故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汽车事故分析理论和方法,测算事故车辆的损伤变形,对汽车事故的发生过程和状态进行分析。

2. 掌握汽车典型事故鉴定分析的方法,结合鉴定标准,能够进行汽车事故案例的鉴定分析,具备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交通事故鉴定相关标准和事故鉴定行业规范,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课程能力培养包含三个层次:

层次一:对汽车事故进行一般性分析的能力。

层次二:熟练掌握典型事故的分析方法,具备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层次三:在鉴定中遵守法律和规范,具备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要求

“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见表1。课程思政教育设计要充分考虑职业规范及相关思政教育方面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思政特点和思政教育的思路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

根据“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内容以及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实践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该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特点主要有:

1. 交通事故鉴定分析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对立统一。交通事故分析理论与鉴定标准有较高的一致性,也有一定的出入。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鉴定,强调理论的局限性和鉴定标准的实践价值,加强鉴定标准的学习。

2. 交通事故鉴定分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对立统一。

由于可能存在部分证据破坏或参数难以精确确定的情况,参数确定可能存在主观性。鉴定人员必须独立调研分析,做到“客观”。在思政教育中,必须强调法律意识、客观公正。

表1 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3. 交通事故的微观利益和宏观影响的对立统一。发生交通事故以后,可能会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从业者不仅要精益求精地反复验算和推敲,还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公平正义精神,做出令人信服的鉴定结果。课程思政教育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思政教育思路

通过以上课程思政特点的分析,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精神,设计了如下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思路。

1. 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旗帜,立德树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为课程最终教育宗旨。

2. 总体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案例研究、鉴定实训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事故分析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标准和规范,具有一定法律意识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3. 目标分解与实施。采取目标分解的方式,明确各教学模块的思政点,分阶段实施不同层次的思政教育目标,进行效果跟踪和反馈评估,在下一轮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思政教育方案

在“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优化基础上,制定了四阶段实施方案,确定了各教学模块的思政点,设计了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分阶段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辩证思维、尊重科学、敬畏生命等思政元素的培养和训练。

结合课程先期阶段各模块的理论教学,融入辩证思维、敬畏生命等思政教育元素。

第二阶段:法律意识、工匠精神、劳动教育等思政元素的培养和训练。

在现场勘查和事故处理等内容的教学中,加强法律意识培养,融入工匠精神。

第三阶段:公平正义、帮扶弱者、以人为本思想的培养。

在学习行人事故鉴定分析等内容时,强化公平正义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第四阶段: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进行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程序、标准规范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规范、职业精神和守法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思政点的解析和融入方法

1. 课程思政点的解析。根据优化后的教学知识单元,对每个知识单元蕴含的思政特性进行剖析,建立思政点与知识单元的对应关系。各教学模块的具体思政点见表2所示。

2. 思政点的融入方法。如何将思政点的思政精神传授给学生呢?卢梭说,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立德树人”也是对教师的思想道德的要求,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引导,几句点睛之笔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2]。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方式和方法,做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本文针对不同的思政点的特点,将行业背景融入、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践训练、视频教学等方式有机地融汇在各个模块的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直观体验,感受教师、专家和行业人员在工作中体现的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精神,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部分思政点的教学融入方法见表2所示。

表2 部分思政教育点融入方式

(三)思政育人的预期成效

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设计方案预期要达到的效果包括:

1.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科学思想,使其提高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使其具备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

3. 培养学生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的意识,拥有社会责任感,坚持公平正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跟踪反馈与效果评估

思政教育方案的效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 +”的方式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势必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3]。思政教育方案在实施和反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MOOC平台等互联网资源。“人工智能+思政教育”将是未来思政教育的新模式[4]。要充分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泛在性地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与学生进行泛在式交流,分析学生接受特定思政点教育前后的变化,检验思政教育方案效果。

高校所有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职责,应该共同守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田”[5]。为了更好地落实思政教育方案和实现闭环反馈,要坚持协同育人方针,建设思政教学团队,搭建起教师、辅导员、学校各部门、企业等构成的思政协同育人多维体系,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驱动性。

四、结论

本文在研究了“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特点和要求,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和总体思路,并设计了课程思政点及其融入方法,给出了思政教育建设方案,并探讨了效果评估反馈机制,为思政教育实施和评估奠定了基础。

[1] 刘奕琳. 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2): 81-83.

[2] 王海威,王伯承.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 32-34.

[3] 伏永祥. “互联网 +”思政教育助力培养新时代青年[J]. 人民论坛, 2021 (1): 94-96.

[4] 王新宏.“人工智能+思政教育”:面向未来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6): 79-813.

[5] 涂刚鹏,刘宇菲.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维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1): 50-54.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6.027

G642.4

B

1674-327X (2021)06-0102-03

2021-04-22

辽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1010)

唐阳山(1972-),男(满族),辽宁锦州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付春玲)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交通事故事故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学中文
预防交通事故
废弃泄漏事故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小恍惚 大事故
搭乘同事车辆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愉快的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