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与手机成瘾间的中介作用

2021-12-21 05:37于晓静
全科护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韧性总分条目

孟 亚,张 浩,于晓静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1]。手机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过量使用手机会损害个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出现抑郁、焦虑、视力下降、颈椎病、学业拖延等继发问题[2-4]。手机成瘾也称手机依赖,是指由于不当的使用手机而造成的生理及心理的不适症状[5]。已有研究表明,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孤独感[6-7]、人际关系问题[8]、儿童期不良经历[9]及睡眠问题[10]等。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重大压力来源(如家庭和关系问题、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经济压力源)时能很好地适应的过程。生活事件指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精神重创及不幸。本科护生的手机成瘾现状及身心健康状态将会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生活事件对本科护生的手机成瘾的影响,尤其是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调查本科护生手机成瘾的行为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和手机成瘾中的中介作用,为筛查手机成瘾倾向,有针对性地减少手机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河南省2所高校的本科护生417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家庭氛围、经济状况等。

1.2.2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 由熊婕等[5]于2012年编制,用于青少年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诊断。该量表共16个条目,包含戒断症状(6个条目)、突显行为(4个条目)、社交抚慰(3个条目)和心境改变(3个条目)4个维度,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3,重测信度为0.91。量表采用Likert 5 级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示手机成瘾程度越高,总分≥48分认定为有手机成瘾。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9。

1.2.3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RSCA) 该量表由胡月琴等[11]编制,共27个条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维度,采用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 分。各条目得分之和为心理韧性总分,总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越强。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得分之和为个人力分量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得分之和为支持力分量表。复测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0。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2。

1.2.4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 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 该量表由刘贤臣等[12]编制,用于评定青少年最近12个月内生活事件的发生与否及其影响程度。该量表共27个条目,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6个维度。量表采用6级评分法:未发生评0分;发生过,根据影响程度评定,无影响评1分,轻度影响评2分,中度影响评3分,重度影响评4分,极重度影响评5分,得分越高说明应激量越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8。

1.3 调查方法 调查于2019年11月进行,调查前统一告知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调查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取得同意后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发放问卷44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随意作答等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417份,最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采用Bootstrap检验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和手机成瘾的中介效应。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年龄18~24(20.57±1.27)岁;男62人,女355人;独生子女71人,非独生子女346人;家庭氛围非常民主128人,比较民主237人,家长做主52人;大学一年级139人,二年级131人,三年级138人,四年级9人。

2.2 本科护生手机成瘾、心理韧性及生活事件得分情况 本科护生手机成瘾得分为(39.05±11.30)分,手机成瘾阳性率为23.0%。戒断症状得分为(15.80±4.61)分;突显行为得分为(8.96±3.14)分;社交抚慰得分为(7.24±2.57)分;心境改变得分为(7.04±2.56)分;心理韧性总分为(91.20±12.79)分;生活事件总分为(28.92±25.09)分。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本科护生手机成瘾情况比较 喜欢本专业者手机成瘾得分低于不喜欢本专业者,喜欢本专业者手机成瘾阳性率(20.8%)低于不喜欢本专业(32.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氛围护生手机成瘾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伴随着家庭民主程度的降低,手机成瘾得分逐渐升高,手机成瘾阳性率逐渐升高(17.2%,23.6%,34.6%)。不同年级护生手机成瘾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四年级学生得分最高,手机成瘾阳性率最高(44.4%)。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不同经济水平护生手机成瘾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本科护生手机成瘾得分及情况比较

2.4 有无手机成瘾本科护生心理韧性及生活事件得分比较 手机成瘾的本科护生在生活事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手机成瘾者,而在心理韧性总分及情绪控制、人际协助维度得分均低于无手机成瘾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手机成瘾状态本科护生的心理韧性及生活事件得分比较 单位:分

2.5 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手机成瘾的相关性分析 手机成瘾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心理韧性总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见表3。

表3 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手机成瘾的相关矩阵(r值)

2.6 本科护生手机成瘾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手机成瘾总分为因变量(总分≥48分为Y1,总分<48分为Y2),以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氛围(以非常民主为对照,设置2个哑变量)、年级(以一年级为对照,设置3个哑变量)、经济状况(以很富裕为对照,设置4个哑变量)、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心理韧性及生活事件各维度得分等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本科护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是情绪控制、积极认知、生活事件总分、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见表4。可解释本科护生手机成瘾变异的39.8%。

表4 本科护生手机成瘾Logistic回归分析

2.7 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及手机成瘾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将自变量生活事件、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及因变量手机成瘾均转化为标准分。使用SPSS 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和手机成瘾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表5显示生活事件正向预测手机成瘾(β=0.173,P<0.01),负向预测心理韧性(β=-0.170,P<0.01)。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P<0.01)。见图1。

图1 心理韧性中介作用通径分析

表5 心理韧性中介作用模型的回归分析(标准化)

3 讨论

本科护生群体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要求其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时代导致智慧教学和自主学习软件应运而生,加之各种聊天、游戏、购物及娱乐软件的普及与应用,使手机的使用率进一步提高。

3.1 本科护生手机成瘾现状 本研究417名本科护生手机成瘾阳性率为23.0%,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相近[8,13-14]。而Jafari等[6]针对伊朗的医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成瘾率高达71.3%,也有研究检出的成瘾率仅4.8%[15],可能与调查的地区和时间不同,选取的调查工具不同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性别、独生子女及经济水平对护生手机成瘾影响无差异,表明网络的普及与便利,使其不受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手机成瘾得分和手机成瘾阳性率最低,与田原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喜欢本专业者手机成瘾阳性率较低,说明护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喜欢的护理专业学习中,无需利用手机消磨时光。家庭氛围民主的护生手机成瘾得分较低,也印证了融洽的亲子关系能够降低护生对手机的依赖,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3.2 生活事件对本科护生手机成瘾的影响 单因素分析显示,本科护生生活事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手机成瘾者(P<0.01)。相关分析中手机成瘾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中生活事件总分及各维度均纳入模型,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据补偿性互联网使用理论,经历较多生活事件的大学生,会感知到更多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带来的不适感,而寻求网络世界的支持,即采用了不良的应对方式,进而导致更高的手机成瘾倾向[17]。护理教育者要及早发现护生面临的生活事件,尽早干预,降低生活应激事件对护生精神及心理的负面影响,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丰富课堂及业余生活,减少护生通过手机获取情感慰藉的机会。

3.3 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与手机成瘾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手机成瘾起到负向预测作用,是其重要的保护性因素。生活事件可直接影响手机成瘾,路径系数为0.151,也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手机成瘾,路径系数为0.021,说明生活事件仍是手机成瘾的主要影响路径。心理韧性能缓冲生活事件的应激影响,降低手机成瘾发生的风险。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本科护生,在遇到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挫折及压力时,具有更强的应对能力、适应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更加擅长采用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来抵御危险因素,有利于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减少手机成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因此,护理教育者要重视心理韧性对手机成瘾的保护作用,通过健康教育、校园讲座、活动宣传及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等方式[18],努力提高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

猜你喜欢
韧性总分条目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