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12-21 05:28张晋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

张晋

【摘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学生缺乏感同身受和强烈的情感共鸣、仅关注浅层情感教育易导致非理性爱国行为的问题。因此需要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爱国情感

提到爱国主义,人们通常觉得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或一些感性的东西,并不是一种层次很高的精神观念,没有达到理想信念的高度”。但爱国主义绝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感情或者是一种停留在感性层面的意识,它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富含理性思维的精神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如何有效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共产党一向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谈到过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思政课作为我国高校的必修课,其肩负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使命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要求。此外,高校各门思政课都体现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如新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而不懈奋斗。”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高度统一正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因此,将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融入思政课教学,完全契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使命和教学目标。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教师要想讲好思政课,既需要向学生进行知识的学理性阐释,也需要穿插生动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者往往是缺一不可的。然而,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杜绝生搬硬套的现象,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事实上,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其听课的积极性。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在讲到日军侵华期间在“千里无人区”犯下的罪行时,教师可以通过在当时当地流传的歌谣“山火蔽日月,天地昏百里,千村一片黑,万户闻哭泣”,向学生介绍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给当地百姓造成的痛苦,引导学生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所承受的巨大灾难和当代中国人民享受到的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作充分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深刻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给人民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从而更加认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必要性。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高校思政课的一条红线,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是,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缺乏感同身受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高校思政课教材的版本虽然多次变动,但对于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英勇抗争的内容从不缺乏。如《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讲述的就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所承受的深重灾难,以及通过艰苦奋斗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近代的中国政治局势风雨飘摇、变幻莫测,人民处在战火纷飞的环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常有的情况。无数怀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先进分子正是在艰难求索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

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出生于新时代,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崛起的新中国,处在“强起来”的历史发展阶段,享受到的是文明有序的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利。近代中国人民曾经梦寐以求的安稳生活和大国自信,在现在的大学生看来却是轻而易举、理所应当的。很多大学生自诩“佛系”,喜欢“躺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很难深刻理解革命先辈为了打破旧秩序、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因此,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思政课,就需要很好地处理在和平崛起背景下授课与讲授屈辱抗争史、不懈奋斗史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仅关注浅层情感教育易导致非理性爱国行为

一般来说,爱国主义教育绝非是在大学阶段才开始的。事实上,学生往往从小就开始接触爱国主义教育,而起始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和精神共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注重增加思想性、政治性。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不单单是一种以增强或鼓动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还是一种知识教育和理性教育、文明素养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意志锤炼和行为养成教育。

然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出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往往采用举例子的方式强调浅层的情感教育,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情感共鸣,却放弃了学理性讲授。这容易导致一些学生的非理性爱国冲动,如以爱国的名义进行不理智的打砸行为等,这种情况既不利于个人成长,也不利于国家发展。因此,在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理论性讲授和分析,让学生的爱国认知建立在理性认同的基础上。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针对上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采取的解决方法与路径如下——

(一)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时代下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政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有利于有序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目前,已有高校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而要想有效开展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实践教学,既要实现课程目标,又要关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获得感。这就需要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如,切换课堂场景,由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结合基地的具体历史背景进行现场授课。再如,搭建虚拟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不但能够节约经费,还能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正确引导、合理安顿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注意培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还要注意正确合理安顿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通過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爱国情感的“量”,还要注重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发展方向加以正确引导。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就明确提出,高校思政课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引导方向应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要注重引导学生避免脱离实践空谈爱国,应使其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报国之行,并具备兼容并包的大国胸怀、强国视野。

参考文献:

[1]刘建军.中国语境下爱国主义的信仰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20(4):1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3]吴晶,胡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4]吴晶,胡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9-3-19(1).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9.

[6]刘建军.全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向度[J].高校辅导员,2016(5):4.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