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视角下的初中阅读教学方法探析

2021-12-21 00:36朱志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视角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朱志刚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代的进步和课程改革对阅读教育提出新的诉求,而生本理念是现代化教育改革中语文课堂活动新的发展趋向。基于生本理念,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深化学习者对教材选文和知识的深度理解,引发学习者的情感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习者的精神素养和学习能力。本文基于“生本”视角,结合“生本”理念、初中阅读教学现状,对此展开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生本”视角;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生本”理念重视教育过程中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体现,开展教育活动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心理状态等为参考,与学习者密切相关,切合时代发展的诉求。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其中包括对学习者心理精神的感性教育和语文专业知识的传授。“生本”理念是初中阅读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尝试和新思想,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准确融入“生本”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应深度探究的问题。

一、“生本”理念

在课堂活动中彰显学习者本位的教学模式是“生本”理念教育观的要求,营造学习者热爱的氛围、环境,服务学习者,引导学习者深度参与学习活动,直观体验知识学习的价值和魅力,是践行“生本”理念教育观的前提。尊重学习者、为了学习者、依靠学习者是“生本”理念的内容。尊重学习者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彰显其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与学习者联合阅读,学习者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为了学习者是指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等工作都应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和状态展开,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协助学习者以相应的学习目标为中心自主展开课堂活动,以求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依靠学习者要求教师充分展现对学习者的认可和信任,相信学习者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中获得进步和成长,调动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热情和课堂参与度,在自主探究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生本”视角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关注学习者知识的掌握状况,以培养学习者技能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的身心健康和综合成长。因此,以传统教育模式开展阅读教学,学习者仅能掌握写作和知识解析的技巧,无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时代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新的诉求——推动学习者全面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因此,基于“生本”视角,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是大势所趋。初中是学习者建立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求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丰盈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人文性是语文科目的独特特征,阅读文章中包含人生百态、世态万象,在阅读教育活动中引导学习者展开深度阅读,有助于学习者深刻认识世界,了解世事。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开展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能够高度引发学习者情感共鸣,提高学习者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基于“生本”视角考察初中阅读教学现状

“生本”理念是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观念,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能够提高语文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奠定学习者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推动学习者的综合成长。但受现实因素的制约,“生本”理念在阅读教学中难以全面落实。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受应试教育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活动更关注教学进度、考试需求,以防“生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全面落实会影响学习者的成绩,故初中语文教育依旧以教师主导课堂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诉求,不利于学习者的思维发展和综合成长;第二,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导致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存在教学方式、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生本”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且教师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友好沟通,影响了学习者的积极性;第三,由于初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有限,学习者学习普遍紧随教师思路,缺少质疑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

四、基于“生本”视角的阅读教学策略

1.教学活动服务于学习者的阅读认知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育变革和时代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践行“生本”理念,由静转动,灵活转换教学形式和目标,以此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应切实掌握阅读教育的诉求和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教学方案;深度探究语文教材,探究学习者的缺点、优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备课工作和教学活动,强化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适用性;在教学活动中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明晰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掌握知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彰显服务社会的职能。践行“生本”理念,最关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彰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为学习者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以学习者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为参考,针对性优化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可将“理解自然、领略自然”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在阅读中探究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情绪等。如果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拓展出现偏差,則会影响学习者判断文章情感的准确性。文章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介绍物候学的知识,如果学习者认为作者表现的是期待与自然合二为一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则是错误的理解。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应与目标紧密结合,在课堂活动中可通过问题等方式引导、启发学习者以正确的角度探究和分析文章,从而掌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组织主题阅读活动,拓展知识面

主题阅读是指学习者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拓展内容,展开阅读的活动,能够通过对同类型、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深刻把握文章内涵和情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效果和能力,实现生本理念教育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如以作者为主题、以体裁为主题、以文章彰显的价值观和思想为主题、以题材为主题等,全面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背影》为例,在课堂活动中可以“父爱”为切入点,引导学习者探讨身边存在的伟大父愛,调动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引导学习者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父爱的文章,教师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相关文章,如《酒》《父子情》《台阶》《半截钱里的父亲》《父与子》和《父亲的病》等文章,引导学习者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与文章产生思想、情感共鸣,领悟父爱,了解众多名家的写作方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实现“生本”理念的教育价值。

3.灵活应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

信息时代,多媒体等技术早已步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集中学习者注意力,营造与课程内容相符的课堂氛围。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的形式构建情境,调动学习者的求知欲,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引导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认识信息科技,为未来综合成长奠定基础。

以《钱塘湖春行》为例,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凭借多媒体技术制作表现诗词场景的视频、图片和音频等,从听觉、视觉上引导学习者直观感悟诗词意境,探究诗词内涵和情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4.引导学习者个性化自主阅读

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和信任学习者,引导学习者自主探究。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为彰显对学习者课堂主体地位的认可,协助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在初中语文阅读教育中,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以独特的阅读教学对策和目标引导学习者以不同的视角为入手点,分析探究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在阅读教育中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习者个性化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者个性化特征的忽视是语文阅读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学习者阅读体验的感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引导学习者充分探究情感线索的价值,引导其深入欣赏、分析和评价文章,拓宽学习者的视野和思维。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文章内容,让学习者分组探讨观看视频的感受,并从多维度分析文章内容,充分认知文章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要求学习者以小组讨论结果和阅读感悟为基础进行表演,引领学习者进入文章情境,领悟苏轼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而锻炼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初中作为教育的关键阶段,开展教育活动应充分考量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初中学习者性格普遍活泼开朗,且部分学习者已进入叛逆期,而传统阅读教育方式过于枯燥和单调。为提高阅读教育质量,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式、计划和目标,选择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深度探究和掌握知识,采取创新教学、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改进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以推动学习者的综合发展。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市练塘中学]

学生学习潜含丰富而多元的辩证统一。课堂教学之于学生而言是一段活生生的生命历程,这个历程是通过学生完满的学习而实现的。首先,学生学习是情感态度与思维活动的辩证统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生命动能彰显的标志是其情感态度与思维活动的充分激发和完满释放。事实上,个体的情感与认知之间不是彼此对立而是交互作用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必然促进思维活动的活跃,活跃的思维活动必然激发积极的情感态度。当然,单就思维活动而言,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理性思维与诗性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的辩证统一。其次,学生学习是个体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学习活动首先是个体通过独立面对客观情境,引起个体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与发展,个体也总是自觉地对自我学习进行意义审判、目标确定、内容选择、过程监控、结果评价。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文化场境,每一个个体的学习都将呼唤着、影响着并作用于其他个体,个体之间形成一种社会性的交往互动关系。完整的社会交往实践表现为个体就共同的问题参与社会性讨论,建构意义,因而,学习既是一种意义建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建构过程。最后,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生命动能与人类优秀文化实现转换和生成的“文以化之”与“化之为文”的过程,是学生怀着对知识、智慧、生命乃至精神的需求去热情体验的一个动态旅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又是“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牢固树立课堂教学辩证观,遵循并体现“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的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统一、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情感态度与思维活动的统一、个体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的统一、积累知识与创生文化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这不仅是实现育人的必要保障,也是彰显育人品质与境界的鲜明表征。相反,一味主张“先学后教”,必然割裂并破坏了“教”与“学”之间的统一;过分沉溺“灌输式”教学,必然割裂并破坏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片面追求知识层次上的准确率,必然割裂并破坏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统一,只顾学生分数排名而无视道德品行塑造,必然割裂并破坏了言传与身教的统一和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仅仅关注学生表面兴奋度的激发而缺少深层次的思维启迪,必然割裂并破坏了情感态度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回避合作交流或过分强调小组合作,必然割裂并破坏了个体性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的统一;单一强调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内在理解而忽视实践的应用与创造,必然割裂并破坏了积累知识与创生文化的统一和“知”与“行”的统一。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怎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李铁安《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19日06版)

猜你喜欢
视角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