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之创新思考

2021-12-21 04:32姜珊史旭昭裴琦
炎黄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寒食节重阳节视域

姜珊 史旭昭 裴琦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教育意义。现如今,媒介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在新媒体视域下一些数字信息平台开始成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传播途径,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开始在网络信息平台流行开来,新的传播方式不仅加快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与变革,而且也为其带来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视域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之现状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教育意义,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节日贯穿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

中国传统节日之寒食节可谓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又名“五百节”“禁烟节”“冷节”,时间大致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该节日为缅怀春秋时期的忠臣义士介子推而设立,其中“功不言禄”“抱树而死”的“忠”与“孝”的典故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不同时期的寒食节其习俗亦不相同。

寒食节最早见于东汉《新论》,当时只限于“太原郡”一带,三国时期影响扩大至山西全境,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比如曹操当时考虑北方寒冷,老少羸弱,寒食节禁火寒食的传统恐有不堪之患,其《明罚令》有云:“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此后北魏孝文帝时亦“禁寒食”二十多年。但此时寒食节已是广为人知,并再后世日渐发扬光大。唐宋时期,唐玄宗更是颁诏将寒食节入《开元礼》,使之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给予放假七日,民间举办各类寒食节文化活动,诸如插柳、捏面、蹴鞠、踏青等等,丰富多彩。

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时空压缩的场域中此起彼落,传统的寒食节面临在现代文化中分离与沦陷。现如今的年轻人乃至中年人,大部分并不知晓寒食节的传统习俗,而对于寒食节之起源和发展亦是疑团莫释,更重要的是寒食节背后优良传统文化和风俗特色的日渐消退已成为不争之事实。

中国传统节日之重阳节由来已久,其民俗特征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酒,亦有食用重阳糕求长寿等等。重阳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无数文人雅士展现诗性的舞台,数不清的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描述重阳的经典诗文,也正是因为重阳节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精神,使之成为中国传统礼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悠久而重要的节日。

早在汉高祖时期《西京杂记》有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到了南北朝时期《太清记》亦有“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令人不老”的记载。西晋《风土记》、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等文人墨客的诗文都对重阳节的历史或习俗有所阐述,描述之中重阳节登高、宴饮、插茱萸、赏菊花、赋诗等活动不一而足,可谓是一个全民登高赏游的盛大节日。

新媒体视域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之困境

如今,西方节日氛围感强,强调公众积极参与,具有狂欢性和宣泄性的特点,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随和崇拜。年轻人热衷于这种疯狂并且可以释放压力的狂欢活动,因此,年轻一代对西方节日习俗了解得一清二楚,但对寒食节、重阳节等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却是疑团莫释,这种认识的极大偏离使得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衷日渐降低。在生活快节奏下,寒食与重阳传统节日习俗也呈现大幅度缩减状况,人们对节日来源的了解以及相关典故大多不很了解,进而导致其文化内涵之传承与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新媒体时代逐步到来,寒食节、重阳节等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诸多的冲击与挑战。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带来信息大爆炸,人们每天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所裹挟,在过多的选择与有限的时间之下,网络中泛滥的娱乐性、庸俗性内容往往更易博人眼球,这无形当中冲淡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吸引力。

新媒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之思路

新媒体视域下,如何使诸如重阳节、寒食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以有效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在当下的节日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重新植入,将新兴的传播方式运用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之中,丰富文化的现实内涵,赋予中國传统节日文化新的生机与使命。根据不同的节日,挖掘其内在蕴含,再通过新兴的传播形式将其逐步确定,形成区别于之前的不同文化习惯。这种新兴的传播形式,无论是在制作成本,还是在传播效率上,都具有极大优势。

丰富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视域下的信息媒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传播受众、传播媒介到传播内容再到传播效果,都以新的面貌得以发展,使传统节日不再拘泥于固定的传播形式,新媒体可以更加立体、全面地展示信息,并根据大众信息通过数据分析选择性推送,人们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节日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推广提供高质量的传播平台,亦为其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年来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出现的各种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承载。如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兴起,像西瓜视频、快手、抖音等社交视频软件,以短视频、文字化的方式为主流大众提供了一个共享平台,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移动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主体广。相关的民间文化机构和文化部门可以通过开创视频号,将重阳节、寒食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以动画制作、短片拍摄、生活记录等多种丰富形式表现,推送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文章,以软件平台为介质进行传播,将枯燥的传播环境转化成一个人人共享可见的媒体形式。当然除了文化单位,普通群众也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创建个人账号,分享节日知识、习俗文化,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每个人既是文化的接受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节日习俗的文化与故事突破了以往传统局限的传播形式,以新的媒介方式传递到人们的生活,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多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地领悟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与魅力。

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内容:当前时代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要做到真正的传播,仅依靠丰富多样的多平台传播是远远不够的。创新传播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打造其独有的特点,借助趣味性的图文视频,将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知识深刻融入到人们现实生活当中,拉近与人们之间的距离。

传统节日的起源大多和古代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祭拜有关,而这些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敦厚的历史底蕴无不成为新媒体视域下文化传播内容的主要创新来源,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神话故事,起源背景,习俗特色,并赋予其更多的人情味道和现代的创意表现,可融入到影视、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贴合当代审美,有目的性地植入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将传播内容做到知识性、趣味性与时效性的三者合一,让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有着焕然一新的感受,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精神内涵,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其文化魅力。

深挖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无论何种文化只有拥有了自身文化的价值核心,才能保持持久的精神活力,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国文化内容多样,而这种多样性更加需要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和升华来共同连接,但近代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和社会发展的变迁,使其所拥有的优良文化和风俗特色日渐消退,部分传统节日也在慢慢消失。寒食节之精神,不该局限于“忠于君主”“忠诚无私”,更多的应当是由忠孝衍生而来的诚信观、友善观、孝道观。而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重阳节敬老内涵亦可升华,深入挖掘重阳背后的“夕阳文化”“孝文化”“健康文化”,营造尊老敬老安老的社会氛围,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

传统节日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中国历史文明的进步。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需要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节日中重新灌输、挖掘其文化内涵,再将这些内涵赋予新的使命,并以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形式传承与发展。正视新媒体为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优秀的文化精华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不仅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还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加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帮助人们找到假日中真实的节日体验,顺应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好新媒体为传统节日带来的优势,更好地诠释其人文内涵和精神本质,让那些蕴含在历史深处,却被我们逐渐淡忘的习俗与文化重新回到生活当中。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寒食节重阳节视域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寒食节题墨竹图
寒食节去哪了?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重阳节
4月3日寒食节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