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轮寺塔建筑特色及保护

2021-12-21 04:32张超丽
炎黄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塔身回音宝塔

张超丽

宝轮寺塔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仿唐式回音塔,对其回音现象采用文献、现场实验法和归纳总结法展示了宝轮寺塔的现状、构造细节等,发现宝轮寺塔的蛙鸣回音现象和其建筑形制与材料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参考其他古建筑的保护措施,文章主要从建筑要素保护和空间环境优化两方面入手,将一些具体的优化方法运用到宝轮寺塔的保护方案制定中,为宝轮寺塔的长持久存提供理论依据。

宝轮寺塔历史沿革

宝轮寺塔,俗称蛤蟆塔,位于三门峡市以西约五公里处的黄河岸边,是中国现存四座古回声建筑之一。

对于宝轮寺塔的建造时间和历史演变,主要有以下佐证:

《陕县志﹒古迹十九》第六册记载:宝轮寺塔“在县东南,唐僧道秀建,金僧智秀复建砖塔焉,高十三级,历时千年。”

现场考察发现,在宝塔南面从下向上第二层的塔身墙壁上镶嵌了一块石刻塔铭(40×30cm),塔铭中央竖刻“三圣舍利宝塔”六字,右上方刻“大定十六年四月五日起塔十七年五月初八日竣工”二十一字,从该塔铭可以推断宝轮寺塔修建于金大定年间(图1)。

隋朝石碑《古宝轮禅院记》(图2)碑文部分内容如下:大隋武元皇帝收得无畏三藏进到舍利五十九粒,肉髻珠三分得一分。仁寿元年,昙延国师、神尼智仙法汝。道秀起塔八座,道胜起塔五十一座。下基起木塔,甘棠起木塔。

可见,宝轮寺塔最早是为了供奉杨忠(隋文帝之父)得到的舍利子而修建的,建造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塔体为木塔,后被毁。金大定十七年,僧人智秀复建宝塔为四方锥形十三级叠涩密檐式空心砖塔,全称“宝轮寺三圣舍利宝塔”。据县志记载,该砖塔历经800余年,先后经受了16次地震,其中四次为破坏性地震,导致塔体向西北倾斜,但仍然屹立至今。

宝轮寺塔建筑特色

宝轮寺塔属密檐式塔,塔体用青砖砌筑。该塔为封建中期唯一保存完好的地上建筑、三门峡地区唯一的仿唐塔遗存。

宝轮寺塔塔门面南,高26.5米。基面呈正方形,塔基边长6.38米,周长21.6米,用青灰条砖垒砌而成。宝塔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构成。塔身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尺寸,每层高度与平面尺寸均匀递减,四角外轮廓边线呈抛物线形,用菱形角齿砖和叠层砖砌成屋檐。宝塔为十三级叠涩密檐式砖塔结构,是典型的仿唐建筑风格(图3)。

宝塔分十三层,每层开半圆形拱门、佛龛和窗洞,翼角下悬挂铁铃。塔身底层南面墙壁开0.91米高的圆形单券拱门。塔内空间为砖砌四角攒尖顶,墙壁的北立面设有小佛龛,内置佛像,现已遗失。塔身东西墙壁外侧开凿壁龛,东侧壁龛原有石刻造像已遗失;西侧壁龛现存一座雕有一佛二菩萨像的唐代残石经幢。北侧墙壁上开小门,门后有一座方形洞室,在洞室墙壁上砌筑凹形脚蹬,从此可登宝塔二层。二层空间四面墙上均有一个半圆形拱门,一个方形的腔室隐于门后,腔室与正室的藻井都是由菱角牙子砖和叠涩砖砌筑而成的。宝塔三层至九层结构布置均与第二层相近,但是从第十层往上至塔顶却均为实心,与塔身下半部分差异较大。

宝轮寺塔是古印度塔和中国传统的重楼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座方形密檐砖塔。宝塔基层高大坚固,尺寸升高, 并降低以上各层的高度,使每层的塔檐密集堆放,塔檐与塔檐之间开一个券孔。整个塔分为塔身、塔檐和塔刹三部分。宝轮寺塔外轮廓呈现出极具弹性的曲线,塔身下部平缓,越往上收缩越急。作为著名的回音建筑的宝轮寺塔,声音正是通过这些曲线和密集塔檐的内凹曲面反射而形成蛙鸣回音的。

蛙鸣回音,即类似于青蛙叫声的回音。宝轮寺塔南面十米处设有一个叩石点,当人们站立在此击掌或叩石,便会产生“呱呱”的回音,所以宝轮寺塔在当地俗称“蛤蟆塔”。经过多次实验测试发现:声波从远处传来碰到塔身,再被各层塔檐反射回地面,因反射距离不同,形成了宽度约100毫秒、间隔约10毫秒的声脉冲串。由于间隔时间过短以致人耳无法区分,最后这十几个脉冲的声音经过混响后,就会变成类似蛙鸣的拉长声音,这就是宝轮寺塔的回声原理。

宝轮寺塔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塔身和塔檐的材质,也会影响蛙鸣回声的产生。宝轮寺塔的塔身和塔檐采用坚固密实的青灰色砖块,经磨砖拼缝而成,塔檐弧度很规则,反射率高,是良好的声波反射材料。

宝轮寺塔要达到良好的回音效果,一方面是需要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要求坚硬、密度大,这样对声音的吸收小;另一方面是反射体平整、光滑,这样声波沿反射体连续反射,没有进入反射体内部发生折射的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耗很小。

宝轮寺塔所用青灰砖正是聲音的优良反射体,砖块与砖块之间用白灰黏合,灰缝较细。此类青灰砖是回音建筑的常见材料,用天然的黏土,无氧烧制而成,表面光滑,质地紧密,强度较好,抗冻,耐磨损,是很好的声波反射体,再加上累砌以后的砖块缝隙非常小,声波损耗很少,回音效果因此更加明显。

宝轮寺塔修复保护

宝轮寺塔是古代回音建筑的代表作,其建筑形制清晰的反应出唐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和风貌,因此对宝塔的保护要在保持其原有形制、构造、材料和回音效果等基础上进行。

宝塔整体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各层高度均匀下降,四角外轮廓呈抛物线状,整体结构优美大气,同时这一结构也是回音形成蛙鸣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对其进行修复时,如何能够精确恢复塔身原有的曲线形制是关键。

宝轮寺塔塔身的底层最高,其上各层的高度逐渐缩小,各层塔檐呈密叠状,且各檐下部呈内凹曲面。声音正是通过这些密集的塔檐的内凹面反射,形成蛙鸣回音的。因此,在对塔檐修复时,内凹曲面尺寸、砖块尺寸和修砌手法是三个重要方面。修复前要先做好数据测量和记录工作,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资料的留存,具体要详细到砖块的尺寸、挑出尺寸、砖缝厚度以及檐部砌砖的层数等详细数据。修复过程中要严格参照预留信息,采用与本塔建筑风格吻合的传统技法进行修复。只有高度还原的密檐曲线才能使声源音反射后形成清晰的声脉冲串,产生类似蛙鸣的回音。

现存的宝轮寺塔是金时期建成的仿唐风格砖塔,建塔的材料不仅决定了塔的风格特征更影响着塔自身的回音特性。因此,修复时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建筑性能,也要考虑到材料的声学性能。宝轮寺塔由青灰砖砌筑而成,修复时要侧重于砖面和砖缝的修复,选择同原砖在材料、颜色和质感等方面有兼容性的建筑材料。

除去自身因素,宝轮寺塔周围环境和场地对其回音均有一定影响。在修复保护中,要合理规划周围环境,避免在回音声场环境内出现大体量建筑物,以影响其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而打乱声源回声路线,影响蛙鸣的清晰度。但如果环境过于空旷,声音消散就会较快,这种条件对于回音声场也是一种局限。解决的办法是在塔四周栽种树木,形成“软”围合,类似于早期形成的露天剧场,可以适当保持声音的响度。

宝轮寺塔是一座仿唐式的回音塔。本文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对宝轮寺塔进行详细的描述,得出蛙鸣回音现象的产生与其建筑形制和建筑材料有直接的关系。宝轮寺塔的建筑外曲线、密檐式构造和建筑材料的使用是造成这一声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形成了宝轮寺塔的建筑特色。

对于宝轮寺塔的保护,本文主要从建筑要素保护和空间环境优化两方面入手,结合宝轮寺塔个例研究结论,参考其他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得出一些具体的优化方法,为宝轮寺塔今后的保护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三门峡市社科联调研课题(SMXSKL-2020-0213)。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塔身回音宝塔
透视:雪糕叠叠乐
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
单宝塔诗
是谁找回了玲珑宝塔
回音叫早
贫穷如我
宝塔加高
大雁塔
回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算术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