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基于山东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22 04:00周莹
山西农经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大省山东省粮食

□周莹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2)

产业兴则农业强,农业强则国家稳。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推进农业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农村发展模式,使全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山东省连续多年农业总产值稳居全国首位,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展现了“山东担当”。

1 扛起政治任务,打造齐鲁样板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和丰富的农耕经验,有“农业大省”的称号,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的美誉。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山东作为农业大省,首要责任是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要抓好粮食生产,调活调优农业结构,夯实夯牢农民增收,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1]。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省的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山东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2018 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制定了山东省2020 年、2035 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并提出到2050 年山东省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近年来,山东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道路,为实现“五大振兴”的目标奋力前行,不辱使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 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产业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目标,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山东省在产业振兴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

2.1 党建引领,助推产业振兴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三涧溪村视察期间,对该村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强调了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选好基层党支部带头人的重要性。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山东省连续制定了《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实施细则》《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细则》,确立了党员干部促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截至2020 年,山东省共组建600 支服务队,服务3 000 个村(社区),同时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累计选派5 万名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助推乡村振兴[2]。2020 年以来,山东省陆续从回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大学生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等群体中,择优遴选出2 500 名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吸引1 500 名技术人才回乡创业任职,壮大了乡村人才队伍。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驻村书记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农民走向致富路。

2.2 加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三权分置”原则,依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同时,为保障农民更好地行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鼓励农民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集体资产管理。全面落实农民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国家采取在全国试点推行的方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山东省作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山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最初在全省选择了8 个县(市、区)开展国家试点、34 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后,2018 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山东省全面展开。其中,有6 个县(市、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改革典型。随着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村集体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农民收入稳步上升。

2.3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逐渐形成了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组成的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随着新经营模式在山东省范围内逐渐展开,多种农业经营发展模式不断成熟,各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融合度大大提高,促使山东省在农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通过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部分土地荒废、土地面积零碎化、土地经营规模小等问题。截至2020 年,山东省1/2 的土地实现了自由流转。同时,通过在村里开办培训班的方式,从外聘请专业老师,为农民讲授种植、养殖科学知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有助于科学生产,又可以带领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创新经营模式。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功能不全和肥胖症被认为是流产的高危因素。但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和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与正常人群相似。

经过多方努力,山东省大批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起。2020 年,山东省农民合作社达20 多万家,家庭农场有8 万多家[3]。通过在农村开展“保姆式”或“订单式”的土地托管服务,保障农民稳产稳收,减轻农民负担。积极引导供销社、邮局、农机处、烟草等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4 发展“新六产”

2018 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对“新六产”作了明确阐释,设立了山东省关于农业“新六产”的发展目标,即在全省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0 个,培育成熟的“新六产”示范主体600 家,致力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新产业、新业态[4]。

“新六产”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不仅种植农作物,还可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产品和加工产品销售业,获取更多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道路。“新六产”实施后,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新格局,推动山东省农业逐渐由大向强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六产”使山东乡村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山东乡村产业发展效果显著。

山东省乡村产业振兴稳步发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突出自身发展优势,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传统线下销售模式,紧紧抓住当今时代互联网的优势,创建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借助农村电商的发展,鼓励网络“直播助农”。2020 年,山东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60.3 亿元[5]。

休闲农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不断开发村镇的旅游价值,挖掘乡村产业的增值空间。通过开发古村落、弘扬革命文化、开创红色旅游等方式,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带动乡村产业链的发展。截至2020 年,山东省累计创建各类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区669 个,其中,新增农业示范点42 个、农业精品园区(农庄)45 个[6]。休闲农业不仅有利于打造乡村品牌,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收入。

2.5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六大行动”

2019 年12 月13 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提出,山东省将实施“乡村产业平台构筑、融合推进、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主体培育和支撑保障”的“六大行动”,升级农业,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具体包括: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示范企业,培育国家级、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筑稳乡村产业平台;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工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乡村服务业提升工程;融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高标准绿色农田,打造高质量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效应;创新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农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培育乡土人才、创建省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实现全面发展;实施财政金融支农兴农工程、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工程和农业用地支持保障工程等。

随着“六大行动”的实施,山东省内农业生产科技能力不断提高[7],小麦优良品种实现全覆盖,农业机械化耕作率普遍提高,其中小麦机收率近100%,创建了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45 个,居全国首位。

3 发展粮食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产业强则粮食安。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山东省不仅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还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并坚持做大、做优、做强,扛起粮食大省的重任。

3.1 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3.2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山东省十分注重粮食流通和粮食加工,其粮食加工业历史基础雄厚,涵盖了小麦粉、大米、食用油等加工门类,经济总量大。2018 年发布的《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推动了一二产业融合。将粮油企业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相联结,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粮油企业可以提前与粮农签订订单,收购优质粮食,而后进行粮油加工,进而打造优质粮油品牌,实现优质粮油的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这样既保障了粮油企业优质的粮食来源,也给粮农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增添发展动力。

山东省十分重视“优质粮食工程”项目,该工程实施以来,政府总投资70 多亿元,覆盖全省90 个产粮大县。截至2018 年,发放6.5 万个科学储粮示范仓,重点建设41 个县级质检机构和39 家“好粮油”示范企业;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4 000 亿元,粮食加工转化率达154%,居全国前列[8]。截至2019 年,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业务综合收益超亿元,省委、省政府将“优质粮食工程”“齐鲁粮油”等公共品牌建设工作列入了一号文件,起到了督促各地贯彻实施的作用。“优质粮食工程”是山东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9]。

3.3 农业生产稳固增效

2020 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成绩单中,农产品总产值和农产品出口总值再次稳居全国第一。山东省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9%的肉类、13%的蔬菜。党的十八大以来,年粮食购销总量达12 亿t 以上,居全国前列,满足了国内市场对粮食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44.7 亿kg,连续7 年超过500 亿kg。由表1 可知,2020 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 190.6 亿元,比2019 年增长3.0%。此外,山东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上万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证书,年增长率达1.6%。2020 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产值稳步增长。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农业总产值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扛稳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表1 2020 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长速度

4 农业大省展现时代担当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使全省乡村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农产品出口大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期间,山东作为粮食蔬菜供应大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用突出。据统计,截至2020 年2 月底,山东省已累计向湖北省调运蔬菜7 060 t、猪肉107 t、禽肉2 498 t,全省累计折合生猪净调出118.18 万头。春耕来临之际,山东省内乡村防疫和春耕生产一线有序进行,书写了农业大省稳产保供责任的“山东担当”。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政治使命引领下,山东省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道路、新模式。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实现农民富裕为目标,“产业兴则农业强”。经过多年努力,山东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农业生产总值连续多年领跑全国,不断创造着“山东奇迹”。

猜你喜欢
大省山东省粮食
珍惜粮食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山东省即墨市
先进制造业:河南崛起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