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与MR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2021-12-23 06:51顾吉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头颈部准确率病理

顾吉军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500)

头颈部动脉属于大脑供血的一个主要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至人体头部、面部及颈部。有研究表明[1],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生离不开头颈部动脉狭窄这一因素的影响。部分学者提出[2],重度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其2年内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仍可达到26%以上,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加强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临床用于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为判断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本文纳入2020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76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76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并安排所有患者进行CTA与MRA检查。76例患者中男37例,女39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5.38±3.74)岁。患者参与本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②患者并无精神类疾病。

排除标准:①体内存在金属物品、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②伴随心肝肾等脏器衰竭患者;③存在高热、危重症、对含碘造影剂过敏患者;④难以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MRA检查:选用西门子Avanto1.5T磁共振仪,通过采集动脉血管有关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结合多方位摄片,利用MIP技术开展后续操作。

CTA检查:选用飞利浦brilliance 128层螺旋CT机,先安排患者接受CT平扫,扫描开始于主动脉弓,从足侧开始,朝患者头侧进行扫描,最后停止在患者颅顶位置。将层厚参数调整为0.625 mm,有效采集患者CTA图像。再使用增强CT扫描患者颈部与后头部位置,视主动脉弓为扫描监测平面。调整阈值参数为110 HU,经高压注射器推注,注射350 mgI/mL的碘海醇,结合患者体重,合理调整注射量,其剂量通常为60~90 mL,将注射速率调整为4.5 mL/s,并注射30 mL 0.9%氯化钠溶液;随后再经MIP、VR等技术,进行后续操作。

1.3 指标观察

①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合76例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记录患者经CTA、MRA检查的确诊结果,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差异。②两组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依据患者手术病理结果,对两组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进行准确记录,检出率=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对经CTA检查患者的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如果管腔阻塞低于30%,为轻度狭窄;如果管腔阻塞在30%~69%之间,为中度狭窄;如果管腔阻塞超过70%,为重度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

经CTA诊断,确诊患者74例,诊断准确率97.37%,与对照组73例与96.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表

2.2 两组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

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数为147,检出率为98.66%,多于对照组的140个(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对比表

2.3 比较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

经CTA检查,头颈部动脉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患者分别为52、46、43、6个,与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表 单位:个

3 讨论

头颈部动脉狭窄在临床具有多发性,是一种神经外科疾病,该病的发生与颈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发育、炎症、体积免疫相关的血管病变因素有关。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其在50岁以上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疗,猝死率较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与头颈部动脉狭窄有关[3]。由头颈部动脉狭窄引起的脑梗死患者约占60%,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这充分说明头颈部动脉狭窄是一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4]。轻、中度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可随患者病情进展而加深狭窄程度,患者多伴随定向力减退、头晕、记忆力减退、言语不利、黑朦、理解障碍及意识障碍等多种症状。如果患者存在头颈部动脉狭窄情况,其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5]。所以,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加强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对预防脑梗死疾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用于诊断头颈部狭窄的主要检查方式主要包括CTA与MRA等,其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6]。CTA与MRA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其具有成像迅速、无创性特点,且能够达到良好的检查效果。MRA检查无电离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成像速度较快,不仅能全面显示患者头颈部血管情况,配合后期处理技术,还能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7]。MRA诊断技术需要较长成像时间,整个诊断过程中需要患者保持不动,且在后期图像处理过程中,如果出血对比度调节不当,则会增加脑动脉狭窄假阳性发生。CTA血管造影检查方式具有检查时间短、无创性特点,不光能准确显示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还能准确评价患者动脉狭窄性质与程度,判断出患者斑块特点,此外,还能准确判断其与骨折解剖关系,便于医师给患者制定出良好治疗方案。所以,可将CTA作为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有效诊断方式,能够有效反映出动脉狭窄的真实情况。但CTA诊断技术存在图像中静脉显影较多这一缺陷,这给图像重组与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另外,CTA诊断技术受对比剂浓度不够、灌注较差等因素影响,易增多假阳性情况。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经CTA诊断确诊患者74例,诊断准确率为97.37%,与对照组的96.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相比于MRA,CTA检查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更高,更易提升临床诊断效果。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数为147,检出率为98.66%,多于对照组的140个(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MRA检查,CTA检查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经CTA检查,头颈部动脉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患者分别为52、46、43、6例,与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经CTA检查,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显示患者血管壁与血管形态学异常,不仅不会增加患者动脉损伤,还具有操作简便等特点,得到了医师与患者们的信赖与喜爱。

综上所述,头颈部动脉狭窄采用CTA与MRA检查,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但CTA以其安全、简便的操作优势,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头颈部准确率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