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鄞千日 影响千年
——写在王安石千年诞辰之际

2021-12-23 07:42宁波开放大学赵淑萍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庆历变法进士

宁波开放大学 赵淑萍

我们初识王安石,是因为他朴素深邃、富有哲理的诗文和他的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这个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因改革而彪炳后世的人,曾在宁波(当时为鄞县)任职三年。他的励精图治的变革理想,就是在这里迈出了第一步。

王安石来鄞县是庆历七年(1047年),当时,他26岁。他才学出众,欧阳修、曾巩等大家都很看好他。通过献文、求试而得馆职,留在京城,如探囊取物。可是,吏部公布空缺的官阙以后,他选择了僻远的滨海的鄞县,并填写了“射阙状”。

王安石一到鄞县,就进行详细的勘探,很快就抓住了主脉,在这河海之城,治水是第一要务。

他上任后,当年11月就去考察水利。庆历年间,鄞县所辖乡共19个。12天,除了2个城内乡、3个海中乡,他将鄞县东西14个乡转了个遍。这一切,详细记录在他的《鄞县经游记》里。城东的东钱湖,又称钱湖、万金湖,是一个天然潟湖,风景秀丽,在晋代就有记载。王安石上任时东钱湖茭葑丛生,蓄水面积萎缩,灌溉力大为下降。他带领民工除葑草,浚湖泥,立湖界,置碶闸、陂塘,筑七堰九塘。他修筑了一条从孔墅岭下河头、焦村、经石湫,折向霞浦到穿山的海塘,全长15公里。又在入海处凿石建碶泄洪,名“通山碶”。全面整治后的东钱湖,“七乡邑受沾濡”,“虽大暑甚旱,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宁波老话“儿子要亲生,田要买东乡。”这“东乡”就是东钱湖流域,因为有东钱湖供水,旱涝无虞,岁丰年稔。

王安石还在政务各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的尝试。如在青黄不接的春季,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乡民,约定到秋收之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这个“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便是他日后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青苗法。他还“严保伍”,叫各家各户相互联保,闲时练武,加强地方治安,这就是以后“保甲法”的萌芽。此后的“免役法”“市易法”都是发轫于他的鄞县经验。

王安石来鄞县时,鄞县没有县学,而邻县慈溪早就创立。县治附近有一所唐代建造的孔庙,王安石把孔庙作为学校,建起了鄞县的第一所官学(地址就在今天的市第一医院)。他多次写信聘请明州“庆历五先生”中的杜醇、楼郁、王致、杨适等人任教。创立县学后,鄞县的学风明显好转。此前,鄞县进士数量不到 20 人,而在王安石办学后人数大增,尤其到了南宋。据《鄞县进士录》记载,宋代鄞县共有进士 730 人,其中北宋有 129 人,南宋则有 601 人。

三年后王安石得到升迁,任舒州通判。此后,人世沧桑,宦海沉浮。他官至丞相又两次罢相。由于变法触动官僚豪绅的利益,障碍重重。而且,跟随他推行变法的人,好几位人品堪忧,遭人诟病,最终变法失败了。

他离开鄞县后再也没回来过,而鄞县的老百姓,却给他造了生祠。很多堤、塘、岭、阁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千年以来,经纶阁、实圣庙、灵佑庙、忠应庙、遗爱庙、崇法寺、广利寺、王安石公园等建筑,都与他有关。有的地方还改名为安石乡、王公塘。

以改革闻名于世的王安石,历史上毁誉交加,难以定论,但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巨大的。他对宁波,确乎是遗爱在民,泽被后世。

猜你喜欢
庆历变法进士
毕昇(节选)
徙木立信
四进士(上)
《庆历四年秋》:北宋时代的缩影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徙木立信
反复变法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北宋“庆历直十”创见品
进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