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2021-12-23 15:37吴任慰康红蕾常陌塘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吴任慰,康红蕾,常陌塘

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2020年春季开学,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社科司局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工作规程》(教社科司函[2020]4 号),对线上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教到学生学,从学习过程管理到学习效果考核等各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全国范围全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对线上教学的认知,将促进网络信息化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再一次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的今天,数字化学习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新常态。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中指出:“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1]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授课方式发生了变革,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正逐步提高,差异化的教学和个性化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开设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暂时缓解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

(一)网络教学平台过度虚拟化与思政教育情感交流缺失的困境

近年来一批国家级精品思政课在网络平台陆续上线,各个高校网络教学改革配套的软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时尚。正是有了前期网络教学建设的基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大规模网络教学暂时替代传统课堂授课。但是教师和网络平台还是有些措手不及,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用户猛增,导致暂时使用不畅,不少教师不得不临时采用直播方式进行教学,由于直播经验与准备不足,简单地将原来的课堂讲授,以视频的方式复制到网络上,以灌输的形式呈现原本就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结果放大了传统课堂“满堂灌”教学模式的缺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全部采用慕课教学的师生又遇到了一些慕课视频制作可视性不强,画面呆板,及时互动交流不足等短板问题。目前少数平台的直播支持弹幕,即使是弹幕功能也只能对教学内容作出简单的反馈。而在大部分网络平台的交流讨论区,受限于技术水平,学生还是很难做到像传统课堂那样与教师面对面进行及时深入的交流。网上教学时空的分割,教师若引导学生学习讨论较少,有效监管不够,情感交流不足,则有可能严重削弱网络交互快捷化的优势,不利于激活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凝心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无法满足。

(二)网络海量教学资源与学生有效利用不足的困境

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电脑、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教学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打破了教材和教师作为学习资源主要来源的传统。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获得国内外名校和知名教授的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课程学习的各种辅助教学资料,拓展视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2]。郑洁等[3]对全国30 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师生普遍认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突出优势。但是当下的信息技术无法为教师提供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是否认真浏览网站教学内容的数据,一些对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兴趣的学生关注的仅仅是和考试相关的内容,对于网站上素质拓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资源,点击浏览量相对较少,资源使用效率较低。如何让学生愿意驻足浏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教学时空的不断延展与教师难以全面适应教学信息化的困境

“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学习终端投入使用后,为师生之间在线或者离线方式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语音识别、云存储等技术的进步,为直播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景,还原了线下学习模式,让教师从讲台上走到屏幕前。但目前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目标、内涵、功能、方法的理解还比较肤浅”[4]。有些教师盲目崇拜“技术万能”,认为信息技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有些则认为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须面对面,并以此否定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意义。有调查显示,65.5%的学生希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学习交流[5]。但这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洁等[3]的调查显示,对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有68.89%的教师认为“缺少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服务”,教师网络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作为意识形态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教学内容的政治性、准确性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而且要掌握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在网络学习的组织、管理、交流、互动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线教学工作量比传统课堂明显增大,若教师缺乏改革的热情和充足的时间精力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就可能流于形式甚至教学质量下滑。

(四)网络大数据量化分析与教师难以精准掌握个体思想动态的困境

信息技术创造了虚拟的学习空间,利用云计算与云服务、大数据分析、人机交互等信息处理技术,记录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统计与分析,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以及更多学习资源的选择和推送,打造属于每个人最佳的学习方案成为可能[6]。但是量化的评价标准并不一定能准确地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够自适应不同性格、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师生双向交流被人机单向交流替代,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学习交流不同于社交网络聊天的自由随性,故部分学生借助时空距离更好地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误导数据统计,造成教师没能及时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无法帮助其解决思想困惑,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信息化技术有效融合的原则

虽然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网络信息化教学在疫情后必将会成为教学常态。反思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中存在的困境,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三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信息技术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载体,它的运用是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是否能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它能否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若课程设计因技术的华丽妨碍了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妨碍了理论思考的深度,那么我们将落入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价值悖论中。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技术呈现,既要充分运用最优技术,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也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本身特点,将理论知识有机分解并创新性地整合重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训练、领悟理论真谛,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内容与技术形式的统一。

(二)处理好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的辩证统一关系

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素材扩充教学内容,图片、音频和视频方便学生从多信息源中快速获得丰富有用的信息。碎片化的教学内容和娱乐化的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技术可以带来跨越时空的便捷,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但如果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带来的兴奋,没有深入的情感体验,以及领会把握理论学习的逻辑,是无法实现最终的政治认同。作为“彰显情感培育、理论辨析、价值引领特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面对有情感、有意志、有理性的大学生,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进行教育是不可取的。当代美国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曾指出,“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从技术中获得知识,他们是从思考中进行学习的”,教师应“关注的是如何使用技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思考”[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学生独立探索精神和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课程设计时,既要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强刺激形式激发学习热情,也要重视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

(三)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辩证统一关系

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在形式上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弱化。但是目前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缺少足够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碎片化、功利化现象。学生线上学习的不充分,使混合式教学的线下师生讨论浅尝辄止,无法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学习的浅表化和离散化现象越来越严重[8]。面对当前一些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网络营销、渗透的挑战,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提升思辨能力尤为重要。这需要师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情感交流,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与信仰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因此,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体现,依旧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产生的大数据,认真分析解决学生个体认识差异背后的原因,整合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流程、把握教学节奏,进而引导学生多重交互合作学习,把价值引领从教师“指尖”直抵学生“心间”。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信息化技术有效融合的途径

以价值引领和培养政治认同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要达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既要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又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这需要从提升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素养、拓展网络实践教学形式、创新混合式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寻融合路径。

(一)全面提升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素养

上好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网络教学需要教师重新学习,适应一种与面对面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9]因此,提升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素养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教师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素养的自觉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对话沟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快速变化的复杂舆论环境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异常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其次,需要为教师提升技能提供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培训,对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的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再次,要鼓励教师积极地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寻找“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针对性、生长点、方式方法”,更好地引导“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认同。

(二)拓展完善网络实践教学形式

目前中国大学MOOC、超星等网络平台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是围绕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比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这样的网络授课并不能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教的刻板印象,不能体现“思政课所蕴含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4],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虚拟和现实社会高度融合的时代,网络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也需要在网络虚拟现实生活的体验中得到涵育。因此,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网络实践教学,既能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下社会实践缺乏资金和安全风险等短板,又能够用学生习惯的感知方式进行教育,降低政治教育的逆反风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除了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社区中,完成一些简单的实践任务外,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在课程中设计虚拟仿真项目模拟“红军长征”实践或本校特色的实践项目,如医科院校“疫情下的医德教育”实践等[10],能利用红色历史资源和现实教育资源的泛在性,创设历史和现实、伦理道德等情境,将主流价值观植入虚拟世界,使学生通过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交互,在沉浸式学习中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深刻内涵。

(三)创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指出,“网络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助手段,不得挤占课堂教学时数。”[1]此次网络教学全覆盖和暂时的全替代传统教学形式,暴露的问题再次证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师生的学习交流,目前还无法完全代替线下的课堂交流和实践活动,意识形态课程必须采用混合式教学。打造学生喜爱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一是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针对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差异性,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内容要重新梳理、概括和凝练,要相互衔接、相得益彰。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翻转课堂”,线上教学讲清基本理论观点,线下教学要在答疑解惑的基础上拓展深化,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深邃的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二是教学方法要创新设计。作为价值引领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担着知识的传授任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兴趣不大,要增强学习的获得感。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安全、友善的学习交流环境。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在与学生探讨时,尤其要注意交流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交流的意愿。其次,要以问题为导向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以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创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讨论等教学法。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好网络课程互动优势,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交流难点,使真实高质量的互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三是学习反馈要及时有效。线上学习中的学生非常期望即时而高质量的反馈,教师也就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想动态,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回应学生的诉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四)健全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人的价值观和政治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比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评价更复杂困难。但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评价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性过程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是采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监测教学过程,通过对所有的练习和测试、同伴互评、问卷等学情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状况。二是通过移动终端全程追踪管理指导和评价学生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情况。三是线下课堂采用更多的分享讨论交流形式以及最终的考试,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客观地考察学生学思践悟的成效。作为价值引领的课程,完善的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客观准确的评价,也包含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指标,可以在原来学生和督导主观感受评价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上教学过程教师留下的数据痕迹和文字记录,考察教师网络技能水平和教学时间投入、方法手段采用情况,客观评价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11]。优化后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更加用心地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灵魂课程。虽然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变了教学模式、方法、工具和评价,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铸魂的目标始终没有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始终没有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水平要进一步提升,既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完善,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技能,锻造“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的时代金课。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