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育人视域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实践
——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23 06:31周敏娟
关键词:铁路局轨道交通关键

周敏娟 田 巍 秦 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河北石家庄050041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2)河南郑州450000)

20世纪70年代,关键能力概念经德国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出后,随即引领了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掀起了关键能力培养的热潮。在西方职业教育学领域,关键能力是与那些与具体工作任务和专门技能无关的,但是对现代生产和社会顺利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1]。关键能力是所有职业领域都需要的能力,但不是直接的专业能力,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就目前各国的关键能力培养来看,培养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都指向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培养与完善,通过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来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使个人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适应产业变革,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2017年我国颁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属于“核心素养”范畴的“关键能力”的类别及子能力。其中“关键能力”包含了以下四种类型(见表1)。

表1 我国的关键能力类型

1 国内外对学生关键能力教育实践现状

德、澳、英等国家对关键能力的教育实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德国在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以职业分析为指导,分析特定职业的工作任务,划分不同的职业群,每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通过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产教结合实训环境、团队教学组织方式等实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澳大利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研发了培训包体系,培训包规定了关键能力的内容,教师必须遵照培训包制定的标准实施课程开发,设计教学方案和进行教学。英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组织结构,从政府、立法部门、证书机构、工会到培训机构和雇主都参与了关键能力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在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职业教育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我国职业院校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上搜索“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共有241篇文章,主要集中于课程体系解构、教学范式变革、考核评价创新等宏观层面,而在具体的培养途径、方法等微观层面的研究明显不足,同时缺乏科学的指导理念。基于企业行业需求的关键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文章只有1篇,解析了关键能力的结构,提出了关键能力的形成模型和培养策略,对职业院校可操作性不足。

2 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关键能力提出迫切需求

2019年,我国颁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中提出,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毕业生的业务实操能力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通用素质:责任感、安全导向、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2]。

笔者针对近三年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做了基层岗位关键能力调查,主要面向铁路局、工程局和地铁公司等基层岗位职工。发放调查问卷563份,其中铁路局职工占67.84%,工程局、建筑公司的职工占12.5%,地铁公司职工8.93%,其他单位职工占10.71%。普通工人占71.43%,技术工人占7.14%,技术干部占9.82%,其他占11.61%。100%的人认为自己所从事岗位的关键能力中安全意识、责任感、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能力、管理能力最重要,98.34%的人认为分析与计算机能力很重要。13.23%的人认为外语能力重要。

3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主要是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在一线岗位上直接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接轨,以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为抓手,采用现代学徒制、订单班、2+1定向培养、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国铁集团各铁路局、中铁、中铁建及中建等各工程局和石家庄、洛阳等地铁公司的基层岗位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1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结合时代发展和轨道交通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发扬“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把“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行业文化和“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中国铁建企业文化等元素植入教学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魂”文化:军魂、路魂、燕赵魂。长期以来,学院实施“三魂”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团”,培养学生责任感、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学院打造了就业指导人员、思政课骨干教师、心理教师、专业教师等组成的校内就业育人队伍和用人单位政治信仰坚定、业务突出的专家、人力资源负责人、优秀校友、企业一线技能大师等组成校外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实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就业育人全覆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对行业的认同和企业的归属感。

3.2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把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传授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十分必要。在专业教学中,创造便利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生产性实习实训工作,并在其中注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尤为重要[3]。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2+1”定向培养等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不同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2021年,国铁集团下属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铁路局)根据《国铁集团关于规范院校毕业生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人〔2019〕50号)对2021年及以后招录的高职毕业生,全部实行“2+1”定向培养。铁道高职院校在完成第一、第二学年教学课程后,在第三学年根据毕业生拟从事工作岗位组建订单班,根据《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制定教学方案,校企共同开展毕业生拟任岗位岗前理论与实作培训,毕业前考取铁路岗位职业资格证,实现毕业即可上岗。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2021年先后组织了北京局、兰州局、沈阳局等路局的线路工、桥隧工、接触网工等多个工种2+1定向培训,本院2021届毕业生中有1300余名和各铁路局签约的同学参与其中,毕业前顺利拿到铁路特有工种上岗职业资格证,毕业即实现定职。通过实践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行业、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局面。

3.3 紧贴行业前沿,培养学生超强的创新能力

在大规模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业快速发展和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专业特点,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课,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宣讲活动、专任教师指导队伍训练、创客项目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带动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积极性,积极参加各项各项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在2021年“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中,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共取得了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的好成绩,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数量位居河北高职院校前列,并有一项作品晋级国赛。

3.4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培训基地

针对院校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常态化组织专业老师利用暑假寒假时间到铁路局的站段、工程局的项目部、地铁公司进行挂职锻炼,既丰富实践经验,也可以在现场指导管理实习学生,并可以提供技术服务。2021年,各铁路局“2+1”定向培养,铁路局为专业老师提供了各站段顶岗实践的机会。企业派兼职教师来培训基地为教师、学生授课,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等内容,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专兼职教师开展经验交流会,可以使兼职教师掌握高职生的教学规律,提高现场教学水平。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作为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现代工匠的重任,要从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入手,以岗位关键能力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轨道交通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铁路局轨道交通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UIC和欧盟铁路局签署一项协调框架协议
高考考好是关键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方案研究
呼和浩特铁路局GSM-R系统现场应用故障分析与处理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