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智慧健康养老发展需注入“人才活水”

2021-12-23 08:27刘云佳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老智慧人才

王 伟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老年福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智慧养老推动养老服务由人工化走向智能化,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解决人工不愿做、无法做、做不好的为老服务难题。目前,智慧养老发展的瓶颈在于人才缺乏,因此,提供专业、具有资质的人才培训是未来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要点。”

——王伟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智慧服务成为我国应对积极老龄化的新思路。近年来,老龄政策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信息技术与传统健康养老不断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助力养老产业发展。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信部联电子〔2021〕154号,以下简称154号文),为我国智慧养老持续发展再次加码助力。然而,我国智慧养老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其中,高素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仍是行业缺口。“人才服务是智慧养老发展的关键”,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老年福祉学院副院长王伟在接受《城市住宅》杂志采访时坦言,“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发展需注入‘人才活水’”。

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缺乏

Q 我国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储备现状如何?

A 目前我国主要实行“9064”政策,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针对此,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要是社区内部管理人员、志愿者及社会专职服务人员。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人才储备匮乏。但我国老龄化发展态势非常严峻,且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对养老人才的需求十分急迫。拼搏在一线的养老企业大都将精力放在企业生存及运营方面,对投入财力、人力进行人才培养的意愿不强,寄希望于从外部引入养老人才,追求短平快,希望其到岗即可工作。

可以说,人才问题是战略问题,是决定养老产业命运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存在人才培养时间长、总体数量少、流失率高等问题。据我所知,以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工作这5个专业为例,截至2019年底,仅有在校生2.1万,这对于企业校招需求可谓杯水车薪。与此同时,养老人才流失率高。据媒体报道,部分学院的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毕业2年后仍在一线工作的人员相当少,人才流失率接近95%。

“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养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体验密集型产业,对人力资源要素依赖度较高,要求人力资源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高。当前,我国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约30万人,受过专业训练者仅10余万人。从业人员多为40岁以上的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大多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不具备专业护理能力,更不具备操作与适应智慧养老设施与设备的专业技能。

智慧养老属于新型养老模式,相较于传统养老模式,智慧养老运用信息化、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养老资源,具有智能、快捷、高效、低成本等特点,对解决养老服务领域严峻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将智慧养老融入老龄产业发展,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又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智慧养老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较高,除需具备大批医疗护理、营养、康复、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及管理人员外,还需从事智慧养老产品设计、智慧养老技术开发与智慧养老体系规划与建设的高级人才。具备多要素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智慧养老的发展。

顶层设计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Q 在您看来,154号文的提出对我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有怎样的助推作用?

A 近年来,我国通过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及人才服务建设,不久前发布的154号文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储备提供了助力。

1)从国家养老服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角度,154号文的出台推动了高层次、科技型人才广泛汇集。传统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基本以养老护理员等劳动技能服务人才为主体,文化水平及创新驱动能力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154号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形态融入传统服务领域,促使更多高科技人才进入养老产业,提升养老服务产业人才的层次及水平,优化养老服务产业人才的整体结构,为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2)从国家养老服务产业人才职业能力提升角度,154号文的出台促进了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专业化发展。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从业人员养老服务技术技能水平、机构综合管理能力、产业智慧化发展等方面均需在技术端实现深度融合及有效供给。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形态与养老服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应用,通过养老服务场景塑造、养老设施设备应用、养老信息数据整合等典型工作内容有效促进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多领域、复合型的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同时,养老服务产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能更好地实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协同发展。

3)从养老服务产业专业人才培养角度,154号文的出台引导了养老服务产业人才教育培训方向。目前,在各类养老机构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内容中,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情感抚慰、活动组织等技能培训占主要内容。根据154号文整体部署,智慧健康领域的相关内容将成为下一步培训的新方向及新亮点。2021年3月22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高职“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调整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此次154号文将从产业端、岗位端、任务端、技能端为养老服务产业人才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明确的专业建设方向。

补足人才短板迫在眉睫

Q 未来,该如何补足短板缓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与社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

A个人认为,若想补足短板,缓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矛盾,需重视以下方面。

1)推进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人才供给。学历教育培养的人才虽然素质高,但数量杯水车薪。因此,要在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全生命周期教育中加大力度,在城市务工人员与失业下岗人员等群体中培养人才。

2)加强在职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各政府部门、养老机构与高等院校应将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及培训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开设老年学专业和社区服务类专业,培养专业服务人才(见图1,2);举办全国养老服务技能大赛,提升养老服务专业队伍的职业技能水平,搭建人才交流、学习的平台(见图3);建设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数据库,与养老服务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开展教育培训合作,增加养老服务行业的就业机会。

图1 职业学校开设“护理专业技能”课程

图2 急救培训

图3 202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3)践行积极老龄化,用科技替代人力,进一步缓解需求。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入社会民生各领域,科技将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养老护理难题的重要支撑。科技进步将给养老护理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简单重复型工作将由机器完成,传统人工照护将逐渐被取代,养老护理人员将聚焦于更人性化和更具复杂性的活动。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将使养老服务发展呈现新格局,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强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养老智慧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