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思政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索

2021-12-23 06:07朱俊
成才之路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地方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精神,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群体,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文章主要分析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地方高校培育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策略,进而为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3-0037-03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时代的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则肩负着更重的担子,应该用知识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带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育必须与“工匠精神”相融合,让思政课教师拥有工匠奉献情怀和工匠之心,这样才能够引领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1.主要表现

一是缺少刻苦的学术理论钻研精神。高校思政课具备理论性、时事性、政治性等特征,要求学科教师必须拥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但是有的教师缺乏学科归属意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缺少刻苦的学术理论钻研精神,望文生义,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思政理论知识相背离,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理论知识的储备能力是思政课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若其没有刻苦钻研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就无法与不断更新的时事相结合,做好思政课理论教学工作。

二是缺少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教学技巧、职业素质、思想道德素养,还包括理论知识水平等。对于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应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和教学基本功,但是一些思政课教师在这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为:过于依赖新媒体教学工具,忽视教学语言;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真实需要,导致教学内容不合理;忽视与学生、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无法有效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三是缺少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就当前的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有的教师没有上进心,无法跟上新的形势,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愿意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因循守旧,导致思政课堂沉闷、无趣,学生厌倦课堂。还有的教师缺乏创新思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从而严重影响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成效。

四是缺少对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慕课等网络化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虽然这些教学方式存在诸多的优势,但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注意不能“捡了冬瓜丢西瓜”,要严格把握好课堂教学,坚守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思政课教师一味追求创新,没有真正抓住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学内容不能契合学生的真实需要。有的思政课教师无法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加上教学视野比较狭窄,导致教学没有创新,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大大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五是缺少深厚的立德树人情怀。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但是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对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有的教师过于端着“架子”,态度严肃冷漠,不愿意与学生做朋友,久而久之,既不利于进行学情分析,还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还有的思政课教师缺少职业操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奉行功利主义和个人至上的價值观,导致其在实际教学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展开工作,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具体原因

一是缺少良好的社会氛围。针对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既需要其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社会的支持。信息时代背景下,外来思想和文化传入我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这就造成个别思政课教师过于追求“物质”,忽视自身的育人作用,甚至教书育人的初心也不复存在。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更加重要,思政课学不学都行,导致教师也忽视思政课。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部分思政课教师忽视了自身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是缺乏完善的思政课教师考核培训体系。在当前的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素养的情况。有的地方高校为了追逐科研的短期效益,过度关注科研成果的级别,忽视对科研成果的类别鉴别,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仅仅是为了成果而进行科研,缺失刻苦钻研学术理论的精神,也不重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而且思政课作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多以大班的形式开展,也就是三四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思政课,而教师只有一名。正是思政课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高,不利于其工匠精神的形成。

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当前,一些思政课教师缺乏育人服务意识,仅认识到自己教书的责任,忽视了自己育人的责任,无法在思想层面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领与指导。还有些思政课教师缺乏科研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被限制,不仅无法取得好的科研成果,而且无法获得好的教学成效。

二、地方高校培育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策略

地方高校应重视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积极创设良好的社会工匠氛围,并注意健全考核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素质,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1.创设良好的社会工匠氛围

一是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为了更好地培育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精神,让整个社会提高对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度,有关部门应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向群众宣传工匠精神的相关理念和重要性。有关部门也可在社会中开展“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活动,激发全社会的热情,针对有榜样作用的“工匠”,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整个社会中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

二是增强国民对工匠文化的认同感。全社会要加大工匠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国民的民族文化自信,让他们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辩证、客观地对待外来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内心。

三是增加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文关怀。古代工匠精神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当时尊师重教的文化。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精神,就必须让人们了解思政教育的本质,理解尊师的本质就是尊重思政学科、尊重理论知识,从而让教师能够重视思政课。同时,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社会地位及政治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进而提升工匠型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

2.健全地方高校的考核培训机制

一是健全考核评价制度。针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地方高校需合理设置每一项考核指标的占比,包括备课的精心程度、课后的点对点育人服务等,并采用更加智能化的考核手段,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整理,以节约考核工作的时间和人力,更好地培育教师的工匠精神。地方高校还要在教师考核评定中纳入教学中科研成果的应用,这样既能促进教师的科研,还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激励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工作。

二是构建科学的长效监督制度。地方高校要构建相应的工匠精神落实情况的长效监督制度,并设置一定的指标,每周或者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汇总,及时展示工匠精神的落实状况,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教师年终绩效考核中,让测评结果与教师的考评奖励或者年终考核挂钩。这种长期监督,能达到工匠精神所要形成的一种长效性的体系。地方高校还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有效约束和规范,从而更好地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三是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培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地方高校需要定期组织所有思政课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邀请专家为思政课教师详细讲解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使思政课教师具备仁爱之心。同时,地方高校要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为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提供支持。这样,能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进而在协同发展中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3.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素质

一是刻苦钻研学术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与其他教师、学生共同组织教学沙龙、研读经典学术会等活动,共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分享彼此的见解。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思政课更具趣味性和理论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强化自身的政治觉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方面的学术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好思政课。

二是强化教学基本功。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强化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底,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打造精品思政课程,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内涵不断优化,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既要注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要夯实自身的语言基本功,将思政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十分认可教师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思政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真正适合学生学情的课程内容,不断增强思政课堂的趣味性,以确保思政课教学的质量。

三是树立敬业乐业情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摒弃浮躁的工作作风,以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在精益求精中不断磨炼自己的人格修养,更好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最终树立敬业乐业情怀。思政课教师应树立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学生為中心”,想学生之所想,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进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为了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地方高校应重视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积极创设良好的社会工匠氛围,并注意健全考核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素质,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群体,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梓轩.“大思政”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02).

[2]张志田,史小平,朱海.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9).

[3]王欣.工匠精神视域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01).

[4]刘青锋.“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路径探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09).

[5]李伟民.浅析民办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探索与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

[6]杜立群.运用思政教育加强高职生工匠精神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7]孙志方,李杨,王俊峰.工匠精神视域下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Exploration of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Lack of Craftsman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Jun

(Shangrao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Shangrao 334000, China)

Abstract: Craftsman spirit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spirit,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t is a profes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behavior of practitioner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state and cultivate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o as to make them better serve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ransport more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the lack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raftsman spirit; defect; countermeasure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YB28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俊(1991-),男,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