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效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研究

2021-12-23 09:06王士坤
种子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秸秆还田小麦栽培技术

摘    要:为研究能够提高小麦品质的高效栽培技术,展开田间试验,设置如下处理:对照组(稻麦双季翻耕)、处理组1(麦季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组2(稻季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组3(稻麦双季免耕+秸秆还田)。分析了不同栽培技术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实施免耕+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但连续免耕不利于小麦产量提高,各处理组中,处理组1小麦产量较高且小麦品质较好;麦季免耕+秸秆还田的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和产量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秸秆还田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9-001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小麦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和我国的农业发展密切关联,与人们的生活也是紧密相连。我国小麦栽种技术及栽种水平不断提高,高效的小麦栽培技术不仅能保证小麦产量,也能提高小麦品质[1]。基于提高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角度,本试验探寻能够提高小麦质量与品质的高效栽培技术,设置不同的栽培方式与秸秆还田处理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为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1   试验材料

1.1   田间试验

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基础土壤含有机质14.66 g/kg、全氮0.97 g/kg、碱解氮87.9 mg/kg、速效磷30.8 mg/kg、速效钾75.5 mg/kg。

1.2   试验设计

共设4个处理。对照组:稻麦双季均不还田;处理组1:麦季免耕+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量3 000 kg/hm2;处理组2:稻季免耕+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量3 000 kg/hm2;处理组3:稻麦双季免耕+秸秆还田,稻麦双季秸秆还田量均为4 500 kg/hm2。其中,免耕为秸秆覆盖还田;翻耕耕深14~16 cm;对照组稻麦双季翻耕无秸秆还田为传统耕作方式。各试验处理区面积为50 m2,重复3次,随机排列。各区间以筑埂隔离,确保单独灌排水。

1.3   栽培技术

选择弱筋小麦扬麦22号作为试验品种,前茬水稻为南粳9108。待水稻10月收获后,11月初进行小麦条播工作,播量120 kg/hm2,行距为25 cm。

1.4   测定方法

1.4.1   小麦产量

小麦成熟期,各取选5个点调查穗数;选5个5 m2样方收割并测定实际产量,取样考种,对穗粒数与千粒重进行测定。

1.4.2   小麦品质

对小麦籽粒容重进行测定,用实验磨粉机出粉,计算小麦籽粒的出粉率;使用沉淀值测定仪对籽粒沉淀值进行测定;使用谷物快速品质分析仪对籽粒的硬度、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使用快速粘度仪对淀粉糊化特征进行测定[2]。

1.5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表述为均数±标准差的形式,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结果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处理组小麦产量的比较

由表1可知,在产量上,对照组、处理组1及处理组2产量较处理组3高(P<0.05),同时对照组、处理组2要较处理组1高(P<0.05);处理组3小麦产量较对照组、处理组1、处理组2分别减产15.48%、11.54%、16.34%。

从小麦的产量构成上来看,对照组穗数更高、处理组3穗数更低(P<0.05);处理组1、处理组2穗数较对照组低16.04%、1.17%;在小麦穗粒数上,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性不大(P>0.05),其中,处理组3穗粒数较多、处理组2穗粒数较少;在千粒重上,处理组3、处理组1千粒重较其他两组高(P<0.05)。

2.2   各处理组小麦籽粒品质分析

由表2可知,硬度、出粉率上,处理组1、处理组3与其他处理组比较皆较低(P<0.05),虽然免耕下小麦易研磨,但出粉率也随之降低;湿面筋含量与沉淀值上,处理组1含量最高(P<0.05),提示该处理下的小麦适用于面條制作,可提高面条筋道;蛋白质含量上,处理组1更高(P<0.05),而该处理下淀粉含量又较低;从淀粉黏度上来看,处理组1小麦籽粒淀粉黏度最高(P<0.05),小麦品质更见改善。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免耕与秸秆还田的栽培技术较常规翻耕反而会影响小麦产量,处理组3小麦产量较对照组、处理组1、处理组2分别减产15.48%、11.54%、16.34%,主要原因在于会减少小麦穗数,长期稻麦双季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穗数会产生较大影响,过多覆盖秸秆可能会影响到小麦基本苗数,分析可能是因为长期免耕可能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秸秆不能及时腐解所致,继而对小麦品质造成影响[3-4]。

处理组1、处理组2穗数较对照组低16.04%、1.17%,提示免耕与秸秆还田对于小麦穗数的影响较小;在千粒重上,处理组3、处理组1千粒重较其他两组高,免耕可能有益于小麦后期的籽粒灌浆[5]。综合分析,各处理组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穗数与千粒重上,长期秸秆还田对小麦穗数会产生影响,免耕有益于提高小麦千粒重。因此,在稻季或麦季免耕与秸秆还田处理时,可保证土壤适宜的肥力,减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从而保证小麦较高的产量[6-7]。

另外本试验发现,稻季或麦季免耕与秸秆还田的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有所改善,小麦淀粉特征与面条品质存在直接相关性,其黏度高度决定着面条质量高低[8-9]。

综上所述,麦季免耕+秸秆还田的栽培技术能提高小麦品质与产量,符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小麦的栽培技术要求[10-13]。

参考文献:

[ 1 ] 杨永强,马磊,赵红彬,等.邢台市冬小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21(1):280-283.

[ 2 ] 宋婧含,马东方,王书平,等.小麦新品种长糯麦1号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9):32-33,37.

[ 3 ] 海拉提·扎克利亚.新疆木垒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8):72-73.

[ 4 ] 孙丽君.套作绿色栽培技术在玉米小麦的生产研究[J].新农业,2021(2):83-84.

[ 5 ] 宋敬娟.试论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商品与质量,2021(1):74.

[ 6 ] 柏瑞芬.浅析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管理技术[J].种子科技,2021(5):26-27.

[ 7 ] 杨书杰.豫南小麦超高产品种选用及其关键栽培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1(2):70-71.

[ 8 ] 马晓红,王映红,范永胜,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4):256-257.

[ 9 ] 马爱平,席天元,靖华,等.黄淮海北片小麦应对气候旱化与春季低温冻害栽培技术方案[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1):60-63.

[ 10 ] 关鲁兴.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21(18):67-68.

[ 11 ] 张友谊.浅谈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12):27-28.

[ 12 ] 魏正文.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9):27-28.

[ 13 ] 孙运秀.优质强筋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3):6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淮冬麦区南片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选育”(2017YFD01007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CARS-03)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181100110200-0104)。

作者简介:王士坤(1979—),男,河南延津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小麦新品种示范与推广。

猜你喜欢
秸秆还田小麦栽培技术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