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21-12-23 04:25任冠青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文艺

任冠青

有人说,文艺是那些与生活基本需求无关,没有它却令心灵空虚、使人生苍白的事物。文艺工作者踏足深耕的,正是一片片神圣如斯的灵魂之地。我们期待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文艺工作者,是因为我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无限向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怀以光明期冀。

谈及“文艺工作者”这一具体指称,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相对晚近的印象,可若说起中国人从事文艺创作的历史,却堪称源远流长。伏羲画卦,仓颉造字,不仅开启了中国书画同源的先河,也由此造就了中国艺术创作的滥觞。自此之后,一代代留名青史的文学、艺术家们,穷尽丹青之妙,探究文字之美,在音乐、园林、瓷器、戏剧、影视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他们见证着时代精神的变迁,亦在时代大潮的滋养下绽放光彩。

魏晋之际,是中国诸多文艺形式的发源时期,也展露出不少中国德艺追求的价值导向。文学上,曹丕面对社会动乱立下“救民涂炭”之志,曹植“勠力上国,流惠下民”的抱负,无不映射着中国文人心怀家国的思想基调。

顾恺之以《洛神赋》为灵感,用绮丽而唯美的笔触,重现了曹植与洛神的相遇场景。这一“神还原”背后,不仅是绘画技艺的高超,更是一位艺术家注重人文意识,力图传达人之丰富情感的不懈追求。书圣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行书,离不开他苦练书法、洗笔成墨池的不懈努力;《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感悟,则展现出其作为文学家对人生多重况味的深入探讨。

大唐盛世,包容开放,文教勃兴。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颜真卿、欧阳询、吴道子……如雷贯耳的名字,奢侈地在同一个时代绽放生命。他们也许风格迥异,却共同谱写了开放、多元的文艺盛景。

由于重用文臣,奖励学艺,宋代才学之士辈出,支撑起长达三百余年的昌盛文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坎坷,却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旷达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大爱,这些有关人生的思索,时至今日仍给世人以慰藉和力量。

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从书法、绘画,到音乐、京剧……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瑰宝灿若星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管是在小说、话剧,还是电影、影视剧领域,同样涌现出一大批脚踏实地、低调谦逊、献身艺术的文艺工作者。

话剧领域,话剧演员于是之始终坚守“戏比天大”的原则,为了扮演好一个角色,他认真揣摩其个人经历和心理,最后写出了8000多字的人物小传。他将《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诠释得如此贴切,以至于这部戏首演时,作者老舍难抑激动,回家便写下一副对联:“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而收到对联后的于是之,并未拿给任何人炫耀,只是将其悄悄锁在抽屉里珍藏。他的名片上,没有任何让人炫目的头衔,只有平平淡淡五个字:演员于是之。

在影视剧领域,老一辈演员对“演员”这个职业尤其痴迷和执着。演员秦怡一生经历极其波折,在一人照顾患有重病的丈夫和儿子的沉重负担下,依然塑造了“芳林嫂”“马兰”等经典女性形象,直到年逾九旬,還登上青藏高原,自筹资金自编自演拍摄了电影《青海湖畔》。每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她总是那样优雅和美丽,眼眸明亮而有神,永远彰显着“演员”的精气神。

演员于蓝从《翠岗红旗》《龙须沟》,再到《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在银幕上塑造了或光彩照人或英勇无畏的角色,处处都是掌声和喝彩,她却因自己脸部受伤淡出银幕,转身投入儿童电影的制作,致力于为中国儿童拍出属于他们的影片,直到80岁才退休。

新时代的中国也涌现出一批有使命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近几年,钢琴艺术家、联合国和平使者郎朗的艺术基金会持续向各地捐赠“快乐的琴键”音乐教室,帮助乡村学校改善音乐教学条件,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他说:“音乐家不能只是构建自己精彩的舞台人生,而要开始去思考,如何让音乐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爱,让每个孩子都能从音乐里面得到心灵的提升。”青年歌唱艺术家李玉刚为了深刻地演绎昭君故事,曾率团队重走昭君3000多公里出塞之路,先后百易其稿、耗时6年多时间,将之注入舞台,雕琢委婉细腻的昭君形象。青年音乐人张艺兴说:“青年人应当积极投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去,其间无数文化‘宝山富矿’值得去守护、发掘、传扬。当代青年要用心呵护民族文化宝藏金山、书写中华文化新篇章。”

文学领域,莫言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剖析着人性,展现着一位中国作家对现实的观察和洞见。2012年,他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力推动着中国文学与世界的深入对话。作家刘慈欣则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他的《三体》三部曲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对人性善恶的终极追问,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可以说,一部中国文艺工作者简史,正是满目星辰、可圈可点的中华文明史。一代代技艺精湛、积累深厚的文艺贤达,总是能为人带来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迷人的精神享受,他们以敏锐的触角捕捉时代脉搏,让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不断焕发活力。

在探讨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意义之前,不妨展开这样一番思想实验:试想一下,没有文艺、没有文艺工作者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当你感到烦躁、焦虑时,再也无法拿起耳机,用舒缓的音乐抚平内心的褶皱。无聊时,再也没有艺术展览、话剧、脱口秀供你消遣、社交和思考。父辈和年轻人之间,再也没有经典作品作为彼此交流的载体。人生,将如二进制一般简单、乏味而单调。通过这样的思想实验,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和文明价值也渐次浮现。

优秀的艺术工作者,能够将人引入艺术臻境,给人带来跨越语言、民族的审美享受。2001年,谭盾凭借《卧虎藏龙》中的音乐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即便不熟知剧情,人们也能感受到谭盾音乐中的侠气傲骨,其中有刀光剑影,也有桀骜不驯的灵魂,总能让人听得感慨万千,深深思索电影“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又何尝不是”的主旨。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中,曾有这样两句精辟的表述: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绘画,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都能通过自己的感知,超越形式和语言的束缚,让人产生关于慈悲、热情、自然、悲怆等不同面向的艺术美感。

潜移默化地影响时人、后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独特作用。

2020年,一场“千古风流人物”大展在故宫文华殿展出,78件(套)与苏轼有关的精品文物同观众见面。苏轼,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无法绕开的文化标杆。其实,他的一生并不顺遂,做官屡遭贬谪。人们之所以对其难以忘怀,更多是因为他作为文学家、书法家所传达的那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被贬后,他并未怨天尤人、愁容满面,而是潇洒地吟出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明知是来到并不受重视的小城、顶着无关痛痒的头衔,他却能尽力为百姓做实事,最后坦荡地说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文艺工作者是高举时代旗帜、反映社会思潮的先驱。2019年,学习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八家出版机构联合推出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透过这套书籍,人們能清晰地看到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和社会的全方位变革。王蒙、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路遥、毕飞宇……这些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既有对日常琐碎的独到观察,又有对时代脉搏的深刻洞察。他们用如椽巨笔刻画了杨子荣、李云龙、孙少平等经典角色,记录了新中国初期从百废待兴到蓬勃发展的艰辛历程,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探索,以及改革开放后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时代风貌。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时隔多年,人们会发现,总有一些文艺工作者的肺腑之言、倾心之作能打破时空界限,凝结成永恒的民族记忆。

抗疫至坚至难之时,志愿者们最爱引用的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中国人民全力抗战的危急时刻,徐悲鸿以一幅充满力量、振奋人心的《愚公移山》,传达了一个古老民族势不可当的决心与毅力;“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创作于40多年前的歌曲,时至今日仍具有凝聚民族身份认同的动人力量。

这些文艺工作者用心血和真情灌注的倾心之作,总能打破时空界限,引发广泛而持久的情感共鸣,最终凝结成永恒的民族记忆。

如今,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故事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时代魅力。与此同时,随着移动媒体和大众文娱的发展,包括艺人、明星在内的文艺工作者更是成为热搜和头条新闻的常客。他们在做什么,背后呈现出怎样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指向,会对大众起到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毫不讳言当下文艺创作中的问题。他曾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谈及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

一些创作者粗制滥造、胡编乱写,抄袭模仿、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时常见诸报端;部分演艺人员全然丢失了专业人士的较真、讲究和体面,在现场随意改动剧本,甚至不记台词,只念出一大堆“123456……”的数字来做假;偷税逃税,涉嫌吸毒、强奸,更是击穿了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底线。

当此之时,激浊扬清、弘扬艺德正道尤显必要。

明辨是非,注重人品、艺德修养,是文艺工作者的必修课。清代画家王昱曾有言: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笔端。其实,“文如其人”所说的,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历史上,梅兰芳“有所不为”的艺格傲骨曾让无数人动容。在家国危难之际,他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日军表演。直到抗战胜利后,梅兰芳才剃掉胡须,重新为中国观众表演。文艺工作者的是非之辨,关乎为谁服务这一根本方向;人品艺德的修养,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气韵底色。

刨除杂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谈及汪曾祺的文字,世人常有宛若天成之感。然而这“妙造自然”的效果,却是作者一笔笔用心打磨的。汪曾祺曾说自己写小说有如揉面,一字一句都在脑中反复揉,直到软熟、筋道、有劲儿了才下笔。

前段时间,《红楼梦》等经典老剧在网络上线,吸引众多年轻人刷屏观看。这部老剧之所以能在34年间重播1500多次,离不开当年文艺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为使演员了解时代背景,剧组特地邀请周汝昌等红学专家授课;由于原著中有不少类似“花梨大理石大案”“汝窑花囊”等家居描述,主创者还专门聘请沈从文、朱家溍等大家作为顾问。文艺工作者能用心、讲究至此,创作出的作品又怎会不击中人心呢?

厚积薄发,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会使文艺工作者走得更远。画家董其昌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不管是绘画、为文,还是表演,如果没有深厚的内功和文化积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很容易流于表面、过于肤浅。

表演艺术家李雪健为演好《杨善洲》,曾徒步考察他生前走过的山山水水。在扮演焦裕禄之前,他还会精细到阅读不同版本的人物传记。李雪健说:“我认为想当一个称职的好演员,不学习不读书不行,书可以帮助一个人从艺匠变成艺术家,这是我的理想。”用踏实对抗浮躁,在脚踏实地的积累中从事艺术工作,呈现出的将是厚积薄发的无尽力量。

着眼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文艺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这就是说,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前段时间,一些都市剧之所以被网友吐槽过于“悬浮”,正是因为编剧、导演等创作者并未扎根现实。当然,文艺创作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不是简单照搬。作家孙犁就曾强调“洗炼”的重要性,他认为:作家如果把群众的口头语言“随拉随用,任意堆积”,就是误入歧途,而是要像淘米一样洗去泥沙,像炼钢一样取出精华。

以文艺载道,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是社会期待看到文艺工作者的样貌。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强调: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如今,我们去听傅聪弹奏的肖邦,就好像流水一般,全无矫揉造作之感,那是真诚与美感的完美结合。相反,如果只是把文艺当作一种“生意”,甚至向流量低头、传递扭曲的价值观,文艺创作就是毫无灵魂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相信在文艺界激浊扬清、逐渐规范化发展的今天,必将涌现出更多崇德尚艺、充满活力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期待看到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以深刻的洞悉记录当下,谱写未来。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文艺
1942,文艺之春
文艺联合五月好书榜
关于党史工作第四支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谈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意义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浪漫雅痞文艺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