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舞蹈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2021-12-24 02:35秦苇苇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舞蹈群众文化

◎秦苇苇

社会舞蹈最早的定义是由英国的综合性舞蹈学校拉班中心在1976年出版的《拉班中心教程》提出的。鲁道夫拉班作为一名舞蹈理论家,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而在我国,社会舞蹈的概念首次提出距离今天已经有28年,在1987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群众舞蹈创作讲习会上,中国舞蹈家们创新性地将群众性的舞蹈统称为社会舞蹈。所谓社会舞蹈,顾名思义,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社会性,是与专业舞蹈相对应的舞蹈活动。因此,想要弄清什么是社会舞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社会性。首先,社会舞蹈活动的参与者是全社会各阶层的人,社会舞蹈不分地位阶级,不受区域限制,舞蹈活动是以各种不同社会关系为纽带而展开的,是社会群体创作的文化。其次,社会舞蹈活动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描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具有社会性,例如广泛的民间舞蹈素材、各类群众性舞蹈比赛和汇演、各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这都是体现社会舞蹈活动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舞蹈还涵盖了社会问题,社会活动,社会观念与社会价值,社会舞蹈的不同形式展现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与此同时,社会舞蹈的活动场所也具有社会性,与专业舞蹈不同的是,社会舞蹈不再局限于舞蹈房或者舞台,小到田野小路大到广场、舞台都可以成为社会舞蹈的活动场所。第二,社会舞蹈活动是尽可能满足各个阶级群众的需求,是人们带有目的,动机和有意识的行为活动,无论是出自于自娱自乐,社交,传播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要求,人们总是可以找到特定的场所,合适的舞蹈活动,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社会有三大要素:人,文化和环境,那么社会舞蹈的构成因素也可以从这三点体现。首先,参与社会舞蹈的是各阶级的社会群众,这些群众的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复杂关系,是社会不同层次的人,而不仅仅仅限于专业舞蹈者,当专业舞者参与自娱自乐编排,演出参加社会活动时,也是社会舞蹈的一部分。社会舞蹈的参与者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身需求参加不同形式的社会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而这些需求也根据阶级地位发生一些变化和差异,就上层阶级地位的群众来说,社会财富充裕,文化素质较高的一类人群倾向于交谊舞,以便协调社会关系,扩大交际圈,而相对社会层次比较低的一些人来说,文化素质较低的她们比较热爱民间文化的舞蹈,对于传承传统艺术文化来说他们是很重要的角色,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民俗的文化更能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社会舞蹈对于各个阶层的群众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生活的需求,让人们在紧绷的神经状态下找到生活平衡和放松的一种方式,调节了他们的生活节奏,提高生活质量。其次,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压力之下,产生了不同的社会舞蹈方式,他们通过舞蹈来反映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社会的问题。

近几年的社会舞蹈频繁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省市的广场和公园都出现了社会舞蹈的影子,不管是小区里的居民还是路人,都会听着音乐开始集体舞蹈,从最初的几个人的团队,逐渐变成几十个人,最后发展成一个个小型的群众舞蹈团,这种迅速的发展不得不引起政府的注意,也由于这些社会舞蹈的参加者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重视起这些群众艺术文化,从国家文化部隶属下的公共文化司以及各省市群众文化事业单位,这些机构主要负责社会舞蹈工作的大体方向上的规划,把握大致发展态势,还有一些市、区的群众文化馆、艺术馆、文化宫、青少年宫等,这些部门主要根据上级的指示作出具体的统筹与计划,对各种社会舞蹈活动进行管理、组织和辅导。所有的政府部门机构与民间自主组织机构息息相关,群众最初参加社会舞蹈的时候仅仅只是为了打发休闲时间,为了自娱自乐的舞蹈,放松心情。当大众的娱乐影响到社会,就会有相关的政府机构参与进来,所以从当初自发性的演出和表演到后来与政府合作的比赛和演出,都表明了社会舞蹈在中国迅速发展的过程。

社会环境与社会舞蹈主要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等因素对社会舞蹈样式、种类、审美特征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土广泛丰富。不同的地区有着独特的社会特色,并对当地的社会舞蹈有着一定的发展和影响。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了社会舞蹈迅速的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地区因素,社会舞蹈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乡村类舞蹈,这一类的社会舞蹈大致出现在中国的农村和城市的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没有特定的舞蹈社区,也因为贫富差距的原因,农村里的人们更热爱用舞蹈的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体,当地居民多以血缘,邻里关系为纽带相互联系,喜欢自娱自乐的舞蹈,丰富的乡村民间舞发生在田野间和农场,这一类舞蹈可称为广场民俗舞。无论村庄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一类的民俗舞蹈大都发生在传统的节日或者是在农耕期间。在农村跳舞,没有专业的舞台,也没有可以专门放音乐的设备,所以绝大部分的农民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身边发生的故事编为歌曲,以哼唱的方式自己给自己伴奏。越是落后的民俗农村地区,它的舞蹈风格越是稳定,展现出了乡村舞蹈地区独特的民俗韵味是社会舞蹈的主体。

第二,多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因为我国拥有56个不同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地区和文化,他们有着不同的艺术知识,特有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习俗礼仪,充实了社会舞蹈内容的丰富性,对于中国社会舞蹈的发展,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对舞蹈的理解便来源于不同种类民族的历史,生活状态,精神风貌和审美风趣。在中国,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数较为多的民族被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省市,称为“自治区”。这些区别于其他省市的自治区通常艺术氛围都很浓厚,社会环境的特色较为朴素,简单。每逢他们的民族节日时,他们都有独特的舞蹈风格来庆祝他们的节日。例如: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由于他们的地理环境优越,生活条件相对于其他偏远地区的民族来说较为富有,食物种类丰富,丰富的经济条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舞蹈变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维吾尔族的人民大都数擅长歌舞活动,他们的社会舞蹈风格已经成为民族的代表性之一,他们的舞蹈动作大都是反映他们的生活的某种状态和身边所发生的故事。每到节日时,他们会穿上独特的服装进行表演,表演形式大都是一男一女互相合作,但是没有特定的场地,以家庭或者邻里关系为一个区域,自娱自乐的表演。其实,像维吾尔族这样的民族还有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族特色已然众所周知,这是中国社会最具有的特色之一,也是舞蹈艺术最重要的一大模块。

第三,城市舞蹈,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地区,高速运转的生产、生活节奏快。城市居民生活在工作压力的环境下,一般城市的社会舞蹈表现人群通常是不同身份年纪较大的中年人及老年人在公共场合出现,以区域为划分,邻近地区的居民通常会选择在广场,小区内的花园为场地,因为城市的经济条件优越,发展速度快,所以城市舞蹈的硬件条件要比其他领域的环境要好得多,而且城市信息传播速度快,中国的各个地区艺术文化都会影响到城市文化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五湖四海的人汇集到城市定居,也有原住民为了工作和学习去了别的城市,多向的交流使城市舞蹈受到各地域舞蹈潜移默化地影响,无论是舞蹈种类还是舞蹈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相对比乡村或者是民族地区,城市的社会舞蹈显得更加多姿多彩。每个小区和广场都有自发性的领导会带领其他居民的舞蹈活动,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各个广场都能看到这一类的社会舞蹈活动。

此外,城市里的社会舞蹈活动通常出现在傍晚的时候,通常是在晚饭结束之后,这些人便陆陆续续参与到这类活动中。这三类的社会舞蹈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舞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兴盛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另外,在社会舞蹈受社会政治、经济影响的同时,也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反作用。就社会政治而言,社会舞蹈或多或少都反映出当代政治倾向,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在社会舞蹈中会对政治认知、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带来潜意识的影响,传授给其他受众;就社会经济而言,社会舞蹈是在物质生活得到实现后产生的,它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了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从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动力;就社会文化而言,社会舞蹈活动的兴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传衍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不管是哪一地区的社会舞蹈活动的出现,都对每一位参与者有着一定的影响。舞蹈本身就作为一种娱乐的表现方式,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一定的积极活动的作用。从古至今,舞蹈就被当作一种自娱自乐,寻找幸福的途径。社会舞蹈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活动,为了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而参与的,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对于个人来说,社会舞蹈给他们带来充实的生活,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时间。社会舞蹈对人的生理来说,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社会舞蹈的发展能够对参与其中的人员起到强身健体,舒展身心的有效作用,因此可以说在某个层面具备一定的医疗和保健的社会功能。并且随着如今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的问题开始出现,并且逐渐趋向于严重化发展,直接促使舞蹈的健身和医疗作用在人民群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另外,社会舞蹈的最直接和最本质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休闲娱乐,人们需要借助音乐和舞蹈来充分地激发自身独特的感性以及理性的思维,对维护社会和谐来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城市社会舞蹈是通过组织及开展相应的舞蹈文化节,舞蹈音乐会以及舞蹈社区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文化需求,不但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标准,同时也促使群众的身心获得真正的放松。并且,所有参与其中的群众在舞蹈的过程中也能充分表现,认知以及展示自我,很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可,极大地增强 了自信心,促进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对于大众群体来说,社会舞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和交际的行为方式,在舞蹈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无形的社会精神,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化发展,而且社会舞蹈需要群体参与,具有很强的群体性,因此必须要处理其中的人际关系。由于人在社会中所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是借助对应的社会情感及道德来展现,因此社会舞蹈的群众功能能够将众多的参与者凝聚起来,有效地维持了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但是,社会舞蹈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和包容的,往往社会舞蹈被贴上“扰民”,“浪费金钱和时间”,“毫无美感”的舞蹈,由于社会舞蹈是以公共场合表现的社会活动,对于其他人造成的阻碍还是存在的,甚至晚上音乐声音过大给城市造成了一定的噪音。此外,社会舞蹈参与者的社会性决定了创作者在动作设定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表演者是非专业的舞蹈爱好者,编导在设计动作时往往较为简单、单一,质量较差,美感较低,丢失了舞蹈的艺术性。

在一些社会舞蹈创作中,编导基本为了大众化而大众化,动作只是根据音乐晃晃胳膊踢踢腿,重复多次,它甚至不可称为舞蹈作品,更像广播体操。社会舞蹈尽管是未经过专门舞蹈训练的广大群众的舞蹈,尽管它具有亲民性、普及性、大众性,但也不意味着在动作设计上一味追求简单易学、易于普及。在少数作品中,编导没有深入体味和观察生活,编创的动作完全与音乐、作品主题无关,生编硬造,并且重复动作是社会舞蹈的主要手段,对于群众来说毫无吸引力。每天唱同一首歌会觉得枯燥,每天看同一本书会觉得单调,每天重复同一个动作会觉得机械,亲民性的确是社会舞蹈创作的特征之一,但片面强调亲民、大众就显得过于陈旧落后,成为社会舞蹈创作的障碍。

社会舞蹈是人民群众为了自身精神需要主动参与的艺术实践的活动,是群众自身对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想法、认识、情感的审美生产,是以人体动作作为表现精神世界的工具,用肢体形态反映社会文化,将人的精神世界进行物化的一种方式,是主动的艺术实践也是社会舞蹈的本质所在。从自娱型社会舞蹈到舞台表演型的、具有娱人功能的社会舞蹈,不同种类的社会舞蹈作品呈现出与之相对应的民俗传统文化,都是流行文化和公共规范文化。随着时代、社会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发展,社会舞蹈的创作也发生着现代转型。

当今的社会舞蹈创作素材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时尚,编导不再局限于我国的本土舞蹈,而是放眼全球,吸收各国不同的舞蹈为内容,呈现具有时代感的社会舞蹈作品。当代社会舞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接地气,舞蹈语汇的创作空间更加自由与宽泛,呈现出以“和”为美的新时代的社会舞蹈审美观。当今的社会舞蹈呈现出全民性、自娱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它成为百姓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以及舞蹈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当然,纵观当今社会舞蹈的创作,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一些编导为了迎合广大群众片面追求动作语汇的单一性、简单性,另一些编导为了迎合大赛口味,在创作中加入群众无法完成的技术技巧,反而弄巧成拙,丧失了社会舞蹈的本质。社会舞蹈是人民群众的舞蹈,百姓生活是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但是有些编导却陷在生活、工作、劳动中,无法脱离出来,刻意“还原”生活只会导致社会舞蹈的创作空间越来越狭窄,社会舞蹈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

猜你喜欢
舞蹈群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