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

2021-12-24 08:38李俊伟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方针原则群众

文_李俊伟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也是验证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实效的基本标准。方针原则是基于对研究对象的一定的认识和实施改造的愿望,是对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自觉运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是对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引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原则的意义和定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方针原则是有机连接各个环节的枢纽,也是指引和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开展、客观评价、有效落实的基本标准。

方针原则具有方向性,是贯彻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渠道和途径。方针原则是说话或做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思想政治工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知识培育人、提高人的素质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党在各个时期奋斗目标的实现,这个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原则确立的依据。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就依照这个根本任务提出和设置。

方针原则具有规律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方针原则,是具有规律性的认识,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共性的科学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开展,就是遵循方针原则,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和内部人际关系环境,设置科学的教育程序,运用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艺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原则是对百年来成功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对新思想路线新方略的具体化。以方针原则为指南,将会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艺术、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实践等方面,展现出一个新的整体性的提升。

方针原则具有约束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方针原则制约和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解决谁来落实和谁来领导的问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领导体制上就要做到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明确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守正创新的原则,在队伍建设方面,要打造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深化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遵循新时代方针原则,也要求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将测评结果纳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原则的核心要义及基本要求

《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百年思想政治工作最为重要的经验和方针原则。同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守正创新,一并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由此,以“领导”“中心”“大局”为基本框架,以“规律”“创新”为动力,共同构成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原则的有机系统。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旗帜鲜明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传统优势也是政治原则。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中,思想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同样重要。邓小平告诫的“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和苏联和平演变的教训,一再警示人们,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占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从经济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辩证关系出发,强调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和主基调,明确了党组党委的职责任务,也明确了宣传舆论文化各项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总体推动和全面部署的新景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不仅要讲,而且要大张旗鼓讲、理直气壮讲、坚持不懈讲。不要躲躲闪闪、含糊其辞。”(《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必须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握和用好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同心同向、攻坚克难的统一意志和行动力量。为此,党中央在意识形态建设布局中,要求各级组织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地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事关意识形态领域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领导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有序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基础工作,其作用途径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国家治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就是把党的思想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5—26页)思想政治工作以人民为中心,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指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群众工作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具体工作举措上,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坚持为崇高理想斗争与为群众利益努力相一致,坚持完成党的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相一致,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在价值导向上,一对一、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讲理更要讲情,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人、关心人,由此生发的真理力量,要在为人民服务的人格力量中绽放。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是引导人民群众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主体,让人人参加社会共建、让人人共享成果。通过教育人、鼓舞人,让人民群众在奋斗的历程中,既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成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既要凝聚起全社会实践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也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前提和基础是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是团结人们一道前进的指南针,是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精神武器,是人们判断重大原则是非的基本标准。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深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使各项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引导和教育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各族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利益基础、共同的奋斗目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改革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环境。

摒弃片面思维,坚持系统观念,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杜绝“两张皮”。经济建设、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或效用也正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启发人的觉悟,遵守经济社会伦理、营造良好经济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教育、提高人,使人民群众在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不断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业务工作才有动因,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为此,各级党组织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业务管理,打好“组合拳”,奏响“交响乐”。

(四)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既是原则也是艺术。人的思想活动具有可调控性,即人的思想活动受外界因素调控和自我因素调控,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超前影响人们的自我调控系统,才能使其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人的思想道德具有可塑性,即人的思想具有弹性,人们可以接受高于自己原来思想道德基础的先进思想道德;人的思想活动具有内隐性,外显性的思想活动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内隐性思想道德需要一定的预见和开展超前性的教育引导。

解决思想问题要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人们解决思想困惑的过程,在具体工作中,不仅要通过说理、讲解等方式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而且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办每一件事、做每一项工作,首先把其中的道理对群众讲清楚、说明白,思想就容易统一。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以弥补制度供给和物质供给的不足。

坚持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理论见诸实践、政策见诸群众的过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解决。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受教育对象年龄、性别、职业、经历、文化水平和承受能力等特点出发,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左右一般齐,上下一般粗”的懒惰思维和照搬套用做法。

(五)坚持守正创新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重点关注之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工作对象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方法、手段都要创新,创新就是要融入新时代、适应新特点、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汇聚新动力、开创新局面。

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意见》还从载体途径上,即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借助群众性主题实践、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出了具体要求。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就是善于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落实落地

正确的方针原则需要有效的组织、科学的方法、严格的管理和齐抓共管机制才能落实落地,也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及其应有效能。

以科学理论为指引。思想政治工作要说服人、教育人,但说服和教育的效果不仅在于说服的方法和艺术性,更取决于说服者所掌握的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现实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人们思想当中的种种疑虑,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种种困惑,都需要通过科学理论加以引导和解决。

以科学方法为支撑。正确的观点、良好的意图、善良的愿望,要通过好的方法去贯彻、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就是善于把理论转化成群众的力量,把党的政策转变成群众的行动,其中方针原则是宗旨和正确方向,方法是“桥”和“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需要通过生动的方法、有形的载体支撑,这就需要宣传工作干部熟练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人情味,有益又有趣。

以有形组织为依托。思想是魂,组织是形。正确方针原则确立了,就需要相关部门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任务。依靠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构建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格局;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专业用心从事;依靠各级宣传部门协调解决经常性、日常性问题。

以严格制度为保障。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从教育角度,人的思想行为形成,需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更需要制度保障,即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导向融于政策、制度、法纪等硬性规定之中。从管理角度,解决“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的怪现象,需要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为执行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提供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方针原则群众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比尔·盖茨的育儿方针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论《创造月刊》的编辑方针及其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日本制定“新睡眠方针”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