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存在问题与规范化发展措施

2021-12-24 13:50韩艳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6期
关键词:滨州市农民专业

韩艳霞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658)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解决小农经济“小生产”与市场经济“大需求”之间的矛盾,有效衔接个体农户和农业现代化,使农民经济收入得到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监督和管理职能,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与发展。

一、滨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滨州市处于山东省北部,十三五期间,滨州市从多方面着手,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截至2020 年,全市共有9049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合作社成员超过17 万人,带动29.7 万非农户。2020 年,全年销售收入在35 亿元以上,返还成员总额3.85 亿元。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序规范发展,滨州市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1、积极培育农业带头人

滨州市科学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经营管理培训方案,依托培训基地,先后开展多期培训活动,综合运用现场教学、集中培训、拓展训练等培训方式,培育出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从人才角度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有序流转土地

滨州市对县乡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完善,落实土地流转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等系列工作,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超过308万亩,其中47.58万亩流入农民合作社。

3、强化规范管理

全市排查出1117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289 家被引导注销。大力健全农民合作社运行管理制度,深入推行民主管理与社务公开,合作社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4、重视示范创建

为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示范引导作用,滨州市科学制定了示范社的认定管理办法,评选全市十佳农民合作社。目前,共有287家合作社顺利被认定为市级以上示范社。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社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政府扶持引导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显著增多,发展速度加快,但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够雄厚,不具备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内部管理模式不成熟,尚未完全实现民主决策与管理[1]。此外,还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健全的利益分配机制,没有明确责权利关系,严重影响社员的积极性。

2、人员问题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农村主要留守居民为老人、妇女等,缺乏合作理念和能力,难以深度参与到合作社发展中。同时,由于农村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文化,难以强化农民的权利和主体意识,限制了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无法有效提升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农民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3、资金问题

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十分重视,先后制订了系列资金扶持政策。但受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求。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具备稳定的股权结构,投资收益不高,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

4、品牌建设滞后

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地域文化、农产品特性等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农产品附加值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也有部分合作社没有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或仅仅从形式层面开展相关工作,难以充分发挥品牌作用。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措施

1、提高组织化程度

大部分合作社组织规模较小,沿用滞后的运营模式,不具备良好的辐射带动能力。为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需要对其组织化程度进行提升,打造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发挥合作社之间的互助作用[2],实现抱团发展。

深入整合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合作社,无缝衔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加工、销售等。这样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关联将会得到增强,有助于提升合作社市场风险防御能力。

统筹整合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合作社,构建能够覆盖生产、宣传、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体系,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拓展合作社力量整合的维度,充分利用相同地域内合作社之间的信任关系,统筹配置与优化各项资源,打破发展桎梏。从服务、土地、信用等多角度着手,深化合作社之间的合作,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凝聚力与吸引力。同时,结合地区实际,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集中规划和利用,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农业技术与大型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产业化水平。

2、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1)健全人才吸纳与分类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引入更多优秀人才。依据产业链各个层级的人才要求,分类开展新型农民培育活动,提升人才队伍质量,逐步转换农民形态。

(2)健全人才培训与交流机制

加强内部人才培训,结合政府制定的培训机制,综合运用知识学习、讨论交流、典型宣传等系列措施,提升社员的认知水平与综合能力。积极与地方院校、科研机构等构建合作关系,联合培养针对性专业人才。政府部门要制定倾斜性政策,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吸引力。

(3)健全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

为遏制与解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需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社员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

3、加强监督治理

除了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外,政府职能部门还需要切实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促使合作社实现规范化发展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组建理事会、监事会等,科学优化监督机制、决策机制,有效制约核心成员的权力,规范合作社的日常运行[3]。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充分满足困难群体的参与需求,且保证有效共享发展成果。全面普查、清理休眠社、空壳社等,提升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机构,主管机构要对合作社的业务状况、运行情况等动态精准了解,及时发现和规范业务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4、重视品牌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切实推行品牌战略。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要高度重视生态与食品安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升产业链水平,成功构建品牌。深入调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引导消费者参与,强化合作社、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落实产品质量认证、商标注册等系列工作,依托标准化生产模式,严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步建设农产品质量保证和监管体系,提升农产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微信营销、直播带货等工作,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类型之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发展质量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相关部门要在做好培育扶持工作的基础上,强化监督与管理职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滨州市农民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春天是一位染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