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文化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2021-12-24 12:49杜彩芹徐露张佳欣
中国商论 2021年23期
关键词:唐山抗震文化

杜彩芹 徐露 张佳欣

摘 要:后疫情时代,夜间经济成为线下消费的新增长点,是促进就业率、扩大居民消费、丰富娱樂形式以及提高城市活力的关键。在夜间经济发展中,融入城市文化,走差异化道路,方能彰显城市独特的个性。在唐山的城市记忆中,地震是不能被磨灭的一抹暗色,也是经受自然考验的经历,是重新崛起的起点。将地震文化巧妙融入夜间经济中,以唐山地震文化为研究对象,充分挖掘和分析背后的价值内涵,创新开发特色化、系列化夜游产品,能够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发展,在游客获得参与感的同时,传承发展地震文化。

关键词:地震文化;夜间经济;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对策

本文索引:杜彩芹,徐露,张佳欣.<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3):-104.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2(a)--03

1 唐山地震文化的独特性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世界罕见的大地震。地震虽然带来了巨大损失,但英勇的唐山人民在四面八方的支援下,让唐山从一片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形成了独属唐山的地震文化。唐山地震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主要体现在围绕应对地震灾难救援、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经历、经验、思考与收获。由于是在平地上建立起来的城市,新唐山成为防震性能佳、城市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科学的城市。在震后的总体规划中,唐山市把抗震减灾作为常态化工作,按照现代化要求发展建设,摆脱了震前城市布局无序的历史。由唐山地震引发的一系列研究和研究成果,构成了唐山地震文化的组成部分。唐山地震局选取了七处地震遗址作为保护对象,成为进行地震科研、宣传教育、抗震考察的实地场所,也成为弘扬与传承唐山地震文化的物质载体。

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后都发生过严重的次生灾害,主要原因是灾民精神世界的崩溃,引起社会动乱的发生。唐山这座近代工业文明城市承受了巨大的地震自然灾难固然可悲,但事实证明,唐山人民的精神意志并不会被灾难打倒,反而在磨砺中愈加英勇坚强。无数的亲身讲述让我们了解到,面对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的状况,唐山人民来不及消极沉沦,更没有陷入强烈的悲痛无法自拔,而是投入紧张的救援、重建、恢复生产中。在地震发生后,“灾时共产主义”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大家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抗震精神已经成为唐山独一无二的城市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唐山,是一座值得尊敬的英雄城市。

2 唐山地震文化+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唐山是一座汇聚了工业文化、生态文化、地震文化、旅游文化、人居文化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响应“夜游河北”的活动,唐山市着重打造“夜游唐山”的文旅品牌。目前,南湖风景区、唐山宴已经成为“夜游唐山”的名片。

然而,目前依托唐山夜间文旅项目的发展基础和地震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唐山地震文化的夜间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夜间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空洞,在融入城市文化价值、培育消费理念、开发特色夜游项目等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发挥出城市所独特的文化优势。

2.1 夜间出行不便,城市交通网络有待完善

良好的交通条件是顺利开展“夜经济”的前提,道路的通达性、线路的多样性、交通方式的可选择性等是影响夜间出行人流量的关键。唐山市的公共交通方式为公交车或者共享单车,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较早,一般线路停运时间在晚上八点左右;共享单车受自身情况限制,一般为距离目的地较近的选择。而在唐山,目前关于地震文化的物质依托,除了抗震纪念碑和抗震纪念馆之外,老唐山影视基地、老唐山风情小镇、地震遗址公园等均处在市区南部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南湖片区东部,不论是商业还是居住均不繁华,夜间人流较少,距离市区较远,选择公共交通方式颇有不便,且路途耗费时间较长,游览结束后只能乘坐出租车返回,增加了消费成本,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居民,也面临着位置偏远、停车困难等问题。

2.2 居民夜间文化活动意识匮乏

唐山的夜间活动形式传统,大多为夜间体育锻炼、景区免费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公共文化生活服务,夜间消费行为主要是餐饮和购物,依托于各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但同质化问题突出。例如,唐山百货大楼、万达、爱琴海购物广场等夜间活跃的商业体经营内容相似、品牌进驻趋同、活动形式相近。大部分唐山市民对于夜间游览、夜间读书、夜间演出、夜间展览等融合了文化的高质量夜间消费内容意识较为浅薄。一方面,传统的商业综合体未能把独属于唐山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彰显出来,夜间活动区没有成为城市文化记忆的客体。另一方面,抗震纪念碑、老唐山风情街、唐山大地震影视基地等独具地震文化底蕴的活动区没有开发成特色夜间项目,使唐山地震文化的独特性无法展示。

2.3 缺乏独特的夜间城市文化记忆符号

目前正是由于唐山夜间经济的重消费、轻文化现状,大量的文化资源如工业文化、地震文化、红色文化等没有转化为独特的夜间文化记忆符号,更没有文化消费与之匹配。特别是对于独特的地震文化,是属于巨大灾难的文化,是偏向情感悲伤的黑色文化。由于灾难记忆的冲杀过于强大,人们的正常心理是避而远之、不愿谈及、不愿触碰。然而,只有树立正面灾难、理解灾难、应对灾难的意识,才能有勇气治愈创伤,记住这段特殊的历史。唐山大地震给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家庭都带来了难忘的经历,如果能够激发起深埋在每个个体内心中的记忆,使个体记忆逐渐成为集体记忆,就能赢得城市共鸣,打造出特别的城市记忆。因此,在唤醒人民地震沉睡的记忆的同时,丰富唐山人民地震记忆的色彩,让地震文化与多彩的居民夜间文化活动的行为结合起来,并借此培育出居民新的夜间消费行为。

2.4 夜间文化产品类型单一、活动场所受限

目前唐山市的夜间文旅项目主要为观光型项目。例如,南湖的光影水舞秀、灯展;演艺游览项目,如“那年芳华”、评剧、皮影演出等。这类夜游产品,只是一场“视觉大餐”,居民参与感较差,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只是被动地接受,无法增加互动感。同时,这类产品本身消费不高,加上缺乏其他特色消费机会,对整个夜间经济的发展起着微乎其微的作用。然而,即便是这类产品,地震文化也没有融入其中。缺乏地震文化夜间经济地标、夜间消费品牌、夜间消费内容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真正能够展现唐山地震文化特色的景点、街区、文化机构等场所,在夜间并不开放,比如,地震遗址公园、抗震纪念馆等。有的开放部分场地,但灯光设备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并且没有开发夜游活动,比如,老唐山影视基地。再加上出行不便和季节性因素,秋冬季晚间天气较为寒冷,限制了人们出行,更加不会选择前往游览,现有文化资源被闲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3 唐山地震文化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方向

3.1 人文教育:走地震文化“夜学”之路

近年来,研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新方式,借助研学旅行的形式,开展地震科普教育,以期实现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发挥唐山抗震纪念碑、抗震纪念馆、地震博物馆和地震遗址公园等地震遗址的优势,展开地震主题夜学教育。通过在人文教育方面的规划,将与地震相关的科学知识、地震中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要点、应急避险的科学处置、地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等通过研学的形式展现出来,从沉重的主题中进行科学趣味挖掘,成为“夜学”的一张重要名片。地震发生时间点变幻莫测、难以估量,唐山大地震就发生于夜间,正值人们熟睡期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因此研学也主要把时间点置于夜间场景的体验。如针对青少年教育,开展地震科普基地与家庭、学校协作,激发学生对地震科普研学旅行的兴趣,通过夜间现场参观教学、专家授课、不同场景下地震动感体验、抗震事迹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防震减灾知识,体悟到抗震精神的内涵,掌握必要的应急避险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3.2 黑色旅游:加强地震文化沉浸体验

黑色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之一,给游客提供了体验死亡、重历灾难、缅怀历史的机会。目前,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流群体,“沉浸式”引领了夜间文旅发展潮流,能够使人们在游览时完全投入情境中,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唐山地震文化发展黑色旅游的目标消费者群体主要集中于本地市民、短途过夜旅行的游客以及追根溯源的老唐山人,本地市民是夜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加之唐山市民对地震的感触力巨大,助力黑色旅游的发展;唐山周边旅游地较多,交通位置优越,途径唐山,将黑色旅游发展为唐山的一张名片,吸引短途过夜游客前来体验;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很多唐山人迁居别处,而中国的传统观念讲究“落叶归根”,产生了一批追根溯源的人们。

将唐山的地震遗址打造成“沉浸式”黑色夜游地,把现有的地震遗址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地震灾害遗址、感人事迹、文物古迹以及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持本真的历史实现对灾难的真实表述,达到对游客的警示及教育目的。依据光影、3D投影、全息影像、制景搭配等表现手段,设定出模拟实验场地,再现大地震发生时的地动山摇,打造如何通过自救互救达到逃生目的的地震主题密室逃脱,使参观者感受到地震来临时的压迫感,增强参与感,形成沉浸式体验;在震后建设中,有许多抗震精神的事迹,例如,唐山金库资金被及时找回,开滦煤矿、启新水泥厂等企业为灾后重建的奉献,以及众多小人物的大故事等,将这些在灾难面前彰显地震精神的事迹编写成完整的故事线,开发成IP,打造沉浸式演艺,类似于武汉知音号,又见“平遥”系列的沉浸式情景剧,将现有的地震遗址变成“白天观历史,夜间看演艺”的发展模式;在抗震纪念碑、地震博物馆、唐山大地震影视基地、老唐山风情小镇等已有的空间上,进行主题营造与夜景设计,规划出景区夜游路线,形成沉浸式夜游。

3.3 场景营造:打造主题街区

基于場景开发特定场景下的业态,是传递文化的关键环节。盘活场景存量,激活闲置资源,将唐山大地震影视基地、老唐山风情小镇、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打造成地震文化主题街区,在街区中融合现代夜间娱乐、休闲内容,与地震文化相呼应,体现地震前老唐山城市地标的展示与体验设计,老唐山城市人民生活样貌和特色,地震中英雄人物、事迹的话剧内容演艺。老唐山影视基地和风情小镇可借助《唐山大地震》电影的知名度,还原电影画面,将细节融入小镇的每个空间,开发年代餐厅、老式酒馆、茶社、特色民宿、小卖铺、照相馆、电影院等经营主体,推动唐山老字号落户,配合地震主题的冀东小剧场、研学教育、密室逃脱、体验场馆等娱乐、休闲体验,实现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到地震前的生活场景复原,体现彼时唐山的时代特征。依托地震文化街区,可以承接主题展览,配合研学活动的进行。通过场景的营造,主题街区的打造,使参与者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唐山地震文化。

4 结语

文化的传承是在“新”与“旧”中生存发展的,没有“旧”,就丢了根,缺乏“新”,又何谈发展。在寻求新经济发展中,城市文化与夜间活动形式的融合在夜间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带动夜间消费的一股重要力量。唐山大地震是不可回避的历史自然灾害,而唐山地震文化是地震留给唐山人独特的文化财富。挖掘地震文化的价值内涵,在夜间经济发展中融入独特的地震文化,打破千篇一律的局面,形成独属于唐山的地震IP文化,不仅能讲述唐山地震故事,还能传承抗震文化精神,是地震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重要展现。

参考文献

王立洁.唐山市夜间文旅项目与经济提升研究[J].营销界,2020 (33):57-58.

张宋一.唐山市“夜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J].纳税,2019,13 (29):186+188.

董琼.不同的讲述方式共同的文化反思——《余震》与《唐山大地震》的共性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2):125-128+133.

雷天來.灾害文化记忆的建构:路径、逻辑及社会效应——以海原大地震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2):97-105.

张璇.地震灾区文化重构探析[J].中外建筑,2018(11):47-48.

李立梅.地震遗址在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唐山大地震遗址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8):28-29.

张凯.黑色旅游游客动机对其体验与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8.

何新生,高馨,田华,等.唐山抗震精神的文化解读[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63-65+72.

张晴.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设计的主题性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6.

沈玉洁.城市文脉体系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袁素娟,李亚君,申志永,等.唐山地震遗址现状分析与思考[J].城市与减灾,2013(4):18-20.

柯倩婷.记忆灾难亦是累积文化财富[J].书屋,2010(12):59-60.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angshan Earthquake Culture and Nighttime Economy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DU Caiqin  XU Lu  ZHANG Jiaxin

Abstract: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the nighttime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for offline consumption, which is key to boosting employment, expand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enriching entertainment forms and improving the vitality of cities. In the nighttime economic development, only by blending into the city culture and taking the differentiated road can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city be revealed. In Tangshan’s urban history, earthquake is an indelible painful event, but also to withstand the test of nature experienc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new rise. The earthquake culture can be skillfully integrated into nighttime economy. Tangshan earthquake cultur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ts value connotation behind is fully explo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eries nighttime tour products are developed in an innovative way, which can promote the mutual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and economy, and inherit and develop earthquake culture while tourists gain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Keywords: earthquake culture; nighttime economy; cultural empowerment;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唐山抗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谁远谁近?
王大根
底框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解析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