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助力新时代发展

2021-12-24 08:16李明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新时代

摘 要:文化对一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反作用越发凸显,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是文化自信。当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应立足新时代发展的现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奏响文化的主旋律,面向未来,全方位地向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进,未来中华民族的声音会传播得更加广大,也会得到更多民族的认同。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文化强国;价值功能;路径

本文索引:李明.<标题>[J].商展经济,2021(23):-118.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3.38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文化繁榮发展广为其他民族所吸收和仰慕,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而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改革开放战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深化改革和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华民族的高贵民族品格、民族气质、民族精神再一次向世人凸显其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我国需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注入精神动力。

1 文化自信的提出:新时代、新文化、新使命

文化问题的研究具有时代性。在当今中国探讨文化问题,同样要立足于今天所处的时代,了解这种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

1.1 “新时代”

“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词,指的是中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如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不仅仅要有硬实力的坚实,还离不开软实力的发挥,要有文化的自立、自觉与自信,“新时代”是呼唤“新文化”的。

1.2 “新文化”

“新文化”,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新文化的呼唤反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长期思考积累和党中央对于文化问题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亲自谋划推动,主持召开了一系列文化会议,参加了若干文化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应了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那些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些论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过集中的提炼和升华,并把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到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文化发展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充分强调了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3 “新使命”

“新时代”发展“新文化”是有“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要脱离实践,不要偏离时代,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时代化的最好表达。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又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2]的使命担当,更加全面,更高要求。

由此,新时代、新文化、新使命,可以被视为探究文化自信理论的三块“敲门砖”,为进一步理解文化自信理论做好准备。

1.4 文化自信的提出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有若干关键词,如文化自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等(见图1),其中着墨最重的关键词就是文化自信。

费孝通先生1997年提出“文化自觉”概念以来,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相关问题就开始为人所关注,但鲜见集中论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曾掀起研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问题的小高潮,文化自信被看作文化自觉的结果和努力的方向。

对文化自信的研究热潮,是从党的十八大之后开始的。201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此后3~5年,在公开讲话和文章中提及文化自信达20次以上,借此不断传递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2016年,第一次对全国人民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由此,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理论谱系变迁。

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反映,这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 [4]。

2 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功能

2.1 是实现近代以来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历史需求

文化自信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中国在历史上是不乏文化自信的,这种自信既体现为隋唐盛世的大国风范,又体现为明清之际的自负自大。然而,近代百年极大地打击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技术落差中一度丧失掉了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这种文化自卑心态影响了几代人,仿佛“总有一种悲观主义的情绪,老是陷入那种历史悲情主义当中无法自拔” [5]。这种文化自卑的心态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一是很多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妄自菲薄,进行文化的自我抛弃。二是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出现“言必称西方”的现象,被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关注和利用,借此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三是文化虚无主义的出现,党史、国史被歪曲,英雄人物被贬损。凡此种种缺乏文化自信,自降文化品格的表现,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就是树立起对于中华文化的正确姿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具有统领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2.2 是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动力来自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发展,本已深入人心的文化自豪感在人们心中更加牢固,成为一种精神驱动力激发中华民族儿女强化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获得极大发展。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和物质至上价值观等也接踵而至,侵蚀着国人的身心,甚至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企图代替我国文化主流价值观。面对这一文化现实境地,中国更加需要以文化自信为前提来强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彰显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国际话语权,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2.3 是实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体诉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我国国民生活现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人民的迫切需求。从本质上来讲,“美好生活需要”理应包含新的文化诉求。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取得了斐然成就,但也暴露了一些发展带来的问题,如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反映在文化领域,就是人民需要更高水平、更丰富、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虽然数量和项目较多,但缺乏高端品种和项目。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文化供给与人民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创造人民满意的美好生活。

3 助力新时代发展的文化自信路径

3.1 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

首先,牢牢掌握文化建设领导权。在学术领域、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教育体系、思想指导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内涵、精髓、形式。其次,在新闻舆论阵地、文化传播层面、互联网建设平台、文化教育基础阵地,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作风,认清新时代意识形态现状,把握意识领域的关键问题,注重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和宗旨宣传,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树立党在意识形态中的权威地位。再次,坚持党对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机制革新的引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使政府由办文化向服务文化建设转变,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建设,倡导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新,优化文化结构调整和升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聚集地,使新时代文化发展呈现新业态和时代化。最后,在乡村振兴中,结合当地丰富的地理自然资源和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比如: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场所、农村生态园、文化教育活动场所、思想道德模范示范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新农民的思想文化素养,实现中华文化传承工程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3.2 坚持文化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度渗透在国民的身体血液中,并转化为中国人的魂魄,以深度的人生哲理、丰富的人文精神、高尚的道德理念及远大的民族追求引导着他们更高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不要忘记我们文化的根,唯有坚持继承才能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促使大家主动学习和自觉守护,让中华民族优秀理念、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等鲜活起来,成为新时代国人的精神食粮。同时,还要创新文化体制和文化机制,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促使它们更好地共同服务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文化多元化需求[6]。

3.3 坚持文化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惨痛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去民族化、去历史化和去主流化,只能导致民族文化衰弱,换不来他国的认可和尊重,更推動不了民族振兴。随着西方国家文化意识的入侵,以洋为从、以洋为尊和以洋为美的文化自卑势力有所抬头,导致本国文化被虚化、被矮化,严重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巩固民族文化阵地,提炼文化精髓,深挖中华民族底蕴,弘扬民族价值,强化民族精神,以此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我们也继续凸显中华民族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特点,高度融合和吸收一切优秀民族文化文明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存共荣共享共用,并借此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契机,推进我国文化在交流中深化,在学习中超越。

3.4 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活动

首先,在舆论导向、理论喉咙、互联网文化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等方面,强化落实职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地位,实现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其次,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环境,弘扬时代新风,提炼和彰显中华民族高贵品格、国家理想、时代精神、中国价值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和道德养料。再次,新时代文化工作者和创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新时代人民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坚持文化创新,多出新品和高质量文化作品,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最后,以新时代不同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深度融合为文化发展的关键,强化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以文培育人们的精神气魄,以文教化人们的言行,进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7]。

4 结语

毋庸置疑,任何大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经济军事实力,还需要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状态,更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团结力和生命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强化我国的国际形象彰显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中国的国际形象源自于内发力而非他塑。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号召,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坚持中国当代价值观念,坚信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最终,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势必会大放光彩,势必会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和文明大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习近平.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中国青年报,2018-08-2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8).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文艺报,2016-21-0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司聃.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J].人民论坛,2015(14):202-204.

方鑫.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3(8):171-174.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新时代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