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1-12-26 01:22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林农林业农村

刘 鑫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林业工作站,宁夏 固原 756000)

现阶段,林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特别是林业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要有效提升农民收入,顺利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就要与时俱进发现并解决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彰显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林业发展情况概述

多年来,林业在促进大湾乡农业、牧业、劳务、旅游业等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引领以及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下,曾经裸露黄土的西海固已经变绿,大湾乡也获取了绿色的希望之源。

以前的西海固,可谓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当地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相互掣肘,在此状态下,党在20世纪80年代起做出了西海固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工程的重大决策,开启了西海固生活新篇章。人迁了出来,林业发展了起来,山变绿了,群众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日子,西海固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当地政府相继实施生态移民、退耕还草还林、封山禁牧等一系列政策。

2021年,宁夏实施“四个一”、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经济林工程建设工作,以做好修复治理生态脆弱区、裸露矿山、移民迁出工作为突出任务,全面落实精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造林育林工作,着力打造燕家山流域、胭脂岭流域、龙头岭流域、青龙山流域、牡丹山流域等多个规模化、高标准、连片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样板区,加强六盘山绿色生态安全保障,“十四五”期间,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县域增绿的总体目标。

在党的重视以及政府领导、扶持下,宁夏大湾乡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促进了造林工作全面开展,提升了当地造林绿化整体水平,群众从中获取了切实利益。乡政府在工作期间,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在深入探索规模化群蜂养殖和野生蜜源植物种植、乡村文化旅游等林业产业链相关内容后,尝试林业“多条腿走路”,从中药材种植、特色苗木、发展草畜等方向入手,挖掘民富与山绿共赢的可行路径,给大湾村集体经济拓展出了更广阔的新发展空间,弥补了林户疫情防控期间收入空挡,解决了苗户运输期间人身安全隐患多等实际问题。再一次掀起了当地林业发展新热潮。

2.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林农思想观念陈旧

我国已经实施林业改革多年。但是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仍旧存在着林农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林农在传统滞后思想指导下的林业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无法顺利从广泛、单一、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过渡为集约复合型的现代林业经营模式。导致林农经济收益难以提升,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差,甚至部分林农抵制、不认可当地林业发展新政策。亟待采取有效策略更新林农思想观念,更好地在林业发展中贯彻落实现代化理念、先进技术手段、科学经营模式。

2.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纵观我国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不难发现,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由于山高路远,加之干旱以及多年来封山禁牧的影响,植被薄弱,这些都对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提升造成了制约。此外,农村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和外界的林业产业交流明显不足,自身的林业产业信息、优势、特色也难以传输出去,加之受西北地区沙化问题的影响,缓解与解决沙化现象的生态绿化建设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给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制约,也降低了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

2.3 林木结构较为单一

农村林业发展中,因为种植技术有限、缺少长远、科学、合理的规划,过于重视短期经济价值,往往存在着林木结构较为单一的问题。大部分林农盲目种植市场中目前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品种,没有充分考虑优化林业结构的需求,不利于农村林业的稳定发展,无法强化林业产业防护效能。从另一角度看,过度种植单一品种林木很可能导致供大于求的市场现象发生,不能给林农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一旦林木降低价格,则可能严重削弱林农种树自信心和积极性。

2.4 生产力较低

很多农村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生产力较低,以人力劳动、锄头、牛为常见的林业生产工具,尚未引入先进高效的生产工具,导致林业生产效率难以提升。此外,农村林业经济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不足,缺少当地林业特色,面临着商品流通困难、市场交易过于随意不规范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影响了林业生产力与林业经济发展水平。

2.5 缺乏配套政策

健全可行的林业经济发展制度是当地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保障。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结合当地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与之相符的政策制度,制度内容照搬照抄其他地区,制度措施与实际现状脱节,导致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制度体系建设流于表面形式。相关激励制度、责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尚未完善,降低了农民参与林业经济发展兴趣和积极性,缺少农民群众认可和支持,势必难以深入全面地推动农村林业经济发展。

例如,有的农村地方政府在发展林业经济期间,过于重视林业企业效益,忽视了林农效益;税费征收不合理、不规范;限额编制不科学;惩处处理不严格;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费落实难等问题。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后,既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费,也缺少代替性的可靠经济来源,面临着生计困难,自然无法理解和支持当地实施的政策。

2.6 专业人才短缺

首先,很多林业专业人才受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条件较差、相关社会保障与林业福利待遇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不愿意投身于农村林业经济发展队伍中,农村林业经济严重缺少专业人才。

其次,自然资源局等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农村林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工作,且缺少充足、专业的技术员及时到户、到企业指导林木种植,这些都不利于提升农村林业经济发展能力。

3.优化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措施

3.1 打造特色林业

自然资源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应立足于区域优势,加快林业改培和产业基地新建等工作,与时俱进掌握党最新会议上关于林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遵循党的领导,着力打造当地特色林业。发挥出特色林业具有的促进农民效益持续增长、不断提升林产品质量、提高林业产量产值、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等优势,在具体实践时,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统筹谋划工作。依据实际情况,做好特色林业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确定当地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产业布局、总体目标、保障措施等,以此为前提条件促进特色林业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第二,做好调研指导工作。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村林业发展重点地区,全面调研产业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情况,为林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第三,做好项目建设工作。跟踪2020年所开展的农村林业经济发展项目,动态掌握其建设现状、融资情况、遇到的问题、获取的成果等,做好产业基金项目的储备,争取更多产业基金。

第四,做好树种调整工作。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可采取种植商品林树的小面积试点工作,调整树种结构,此项工作以不破坏生态、不降低森林覆盖率、不占用耕地为基本前提,促进农村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例如,西北地区可针对性种植云杉树、乔灌木,能有效解决当地干旱、沙化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林绿化带,同时突出以云杉树为主,乔灌木为辅的当地林业发展特色。

第五,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当地政府应重视招商政策手册的科学编制,设置招商引资项目库,召开相关博览会、培训班,牵头组织丰富多样的农村林业招商系列活动,增加林业产业项目,完善战略合作框架,将更多优强企业引进来,塑造当地的林业品牌形象,以品牌特色获取更广阔市场。

3.2 强化宣传教育,革新思想认识

针对林农普遍存在的陈旧思想观念,加强宣传教育,革新林农思想认识,提升林农对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使之成为推动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例如,为了在农村林业中充分树立起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思想观念,提升林农自身的防沙治沙责任意识,地方政府可以在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前,组织政府工作人员、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等深入农村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等系列宣传活动,向当地林农宣传现代化林木种植知识、荒漠化防治重要性与必要性、生态保护方法、石漠化治理的意义等。此宣传活动一方面在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中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也凝聚了社会共识,净化并统一了林农现代化种植理念,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植被、防治荒漠化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3 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基础设施

农村林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因此,要增加农村林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体现以工代赈功能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做好以农村林业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的工作,具体实践可从以下路径入手:

首先,从生活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入手,针对危房拆除、废弃村庄拆除、垃圾集中处置、污水处理等需求,落实相关设施建设工作。

其次,从山区绿化林带建设入手。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针对风沙大、干旱山区而言,面临着如何建设起来山区绿化林带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依据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在沿线干渠两侧重点建设绿化林带,树种结构合理搭配,通过乔灌与地被植物相搭配、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方法,在发挥绿化林带态隔离作用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保障清水北送,在山区农村与城市相结合处建设生态廊道,该长廊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益于一体,满足人们旅游观光、健身休闲、低碳出行的需求,给山区农民创造经济新增长点,保护水质安全,避免发生水污染问题。

最后,针对草原保护、森林保护、营造林、荒漠化治理等工作需求,做好管护用房、灌溉基础设施、贮存设施、生产道路等建设工作。注意附属工程的运行维护。

为了顺利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政府需积极动员农村劳动力了解并参与相关工程建设中,施行以工代赈方式,在帮助群众增加收入、稳定就业的同时,加快林业基础建设完善脚步。

3.4 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需从长远角度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灵活且合理的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使其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具体实践时,落实“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聘请林业专家到村参观指导,通过对当地林业环境、自然条件的全面调研,引进来成功经验,消除当地林农发展林业所存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为林农代表、村干部提供更多参观林蘑基地、参观林鸡养殖基地的机会,使其学习更多林业产业知识和经营模式,将其结合本村林业现状明确林业经营新方向。

打破农村林业单一的种植结构。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扶植蘑菇种植示范区等工作,建设食用菌接种、林产品附属品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一条龙经营模式,在树立地方林产品品牌同时,让当地林业经济做大做强。

3.5 健全政策体系,提升生产力

政府依据国家现行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农村林业经济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有助于推动农村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发挥政策制度的积极影响力,保证制度措施有力执行到位,及时发现农村存在的林木滥砍滥发等有违规定行为,予以严惩绝不姑息,将惩处结果向社会大众公示。构建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林业管理体系,捍卫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的严肃性。以健全政策制度促进农村林业生产力稳定提升。

3.6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队伍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的力量,加强人才培养,运用多种方法打造专业林业队伍,具体实践可从以下方向入手。

首先,高校与农村林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为高校林业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在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有平台进行实际操作,夯实专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高校为农村林业企业输送优质的林业专业人才力量,为其人才储备、留住人才、充分运用人才等创造可行条件。

其次,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林木种植等林业产业相关技术人才,定期到农村林业企业进行免费的培训指导,同时了解林业产业发展目前遇到困境等问题,将问题整合上报有关部门,从实际入手制定“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农村林业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但是其发展还任重道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应制定并落实优化措施,顺应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让林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猜你喜欢
林农林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林农的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