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在天然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2021-12-26 01:22李德清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天然林林区林木

李德清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国有百笔林场,广西 田东 531500)

引言

天然林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是林木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生长,在不同的气候、环境、水土情况下形成的天然资源。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因为森林火灾等因素引起林业资源被破坏的事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各级林业管理部门纷纷出台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采取综合性管理和保护措施,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不再受到进一步地过度砍伐和破坏。通过对我国国有林场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加强林区内的安全管理,是帮助我们增加林场面积,扩大我国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林业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和疏忽,学习先进的林业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为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林业管理和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质量,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相关数据。

1.国有林场天然林业资源的现状

1.1 国有林场概述

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是林木的种植和培养,坚持维护生态安全与更好培育资源相结合。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坚守生态红线发挥骨干作用。通过培育更多的树木品种,来达到扩大林区面积的目的。目前我国国有林场的数量大概有340个,森林蓄积量约30亿公顷,其中最大面积的林场位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森林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森林面积的1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的多样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有林场在林业局的领导下,主要负责林区的经营、林区树木的管理、砍伐限额及木材的开发使用情况,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2 国有林场归属不明确

国有林场发展至今也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原始的林场没有明确的归属或部分归属于农牧民所有,建国初期才进行林区的划分。林区的所有权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时间相对较为久远,且缺乏专业的协议能证明林区归个人或集体所有,能证明当时情况的人员大都年龄较大或已经去世,取证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林区的归属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国有林地被附近村屯林农非法侵占现象比较严重,如今如果要进行林区的规划和划分,则需要林区所有农民中2/3以上人数的同意,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给林区的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3 林区土地资源、树木资源开发速度过快

随着房地产开发和旅游业的兴起,以及大面积连片开发种植短轮伐期经济树种,林区的土地升值潜力巨大,而林业系统的极少数管理者,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价值,不惜将国有部分天然林开发用作商业建筑用地和旅游用地及经济林树种,天然林木的大量砍伐则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很多珍贵的树种被砍伐用于制造家具、工艺品,去换取更多的利益。更多的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危害物种多样性,对于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温室效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较去年上升3.7%。树木的减少对于当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我国仅过去3年时间,森林覆盖率较之前下降了5.1%,国有林场面积缩减3.9%。国有林场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1.4 国有林场天然林保护的可行性

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采伐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人天混群落。由于集体林区随着林权的确权,林农为了发展经济,把自己经营的林地种植了短轮伐期经济林树种,以获得较高收益,由于天然林停伐补偿资金较少,不愿意把自己经营的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所以集体林区的大量天然林被开发。而国有林场自实施国有林场改革后,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任务改变为坚持维护生态安全与更好培育资源相结合,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的职能。国有林场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国有林场可以利用国有林地的属性和人力资源,国有林场应该把国有林区大量的人工林特别是连片大面积短轮伐期的人工林改造为天然更新的天然林,完善国有树种结构调整,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发挥国有林场在国家生态天然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天然林保护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2.1 天然林保护制度不完善

由于林业管理部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使得我国国有林场的面积较前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森林火灾发生率增加,在每年的8-10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多是因为烟头、打火机、木炭等生活用品被人们带入林区,人们疏于林区环境的保护,预防森林火灾的意识较为薄弱,造成了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此同时,受到干燥气候和风向的影响,火势迅速蔓延,浓烟和大火在很短的时间内吞噬了大量的树木和花草,许多野生动物也不幸遇难。在发生火灾时,林业部门缺乏专业的应急预案及专业的救火设备和救火人员,相关的救火人员反应不及时,效率低下,错过了将火灾扑灭的最佳时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由于过度的人工砍伐,林区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树木补种工作不到位,天然林区转变成非林区,甚至出现荒地的情况。部分林区被用作建筑用地,用于仓库和工厂的建设,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林区的水源、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林区的环境很难恢复到未被开发之前的状态,天然林区的面积大幅度下降。

2.2 树种栽植不合理

在林区树木的种植过程中则重点栽种成活周期较短、收益较高的树木,而不是考虑林区内气候、湿度等因素进行有选择性地栽种。如南方地区湿度较大,冬天温度相对较高,林区内多种植杉木和速生树种。在高海拔地区则选择种植耐寒、耐旱的树木,作为地方政府创收的主要来源。林区内高龄树木的砍伐较为严重,林区内低龄化人工林树木的面积大幅增加。单一树种人工林连片面积过大,木材开发周期由原来的15-25年逐渐缩短到现在的4-7年,林区的天然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珍稀树种、动物面临灭绝的风险。近几年林区内天然林木遭到大面积盗砍滥伐的情况也较为严重。林区内的天然林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3 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人才支撑

林区的资源保护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充足的管理人员和设备的支持。由于林区面积较大,林区内的护林人员一般2-3人,很难实现护林员24小时巡逻。护林人员大多年龄在40-50岁之间,整体身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防护和救护知识,一旦出现问题时,反应和行动较慢,救援效率不高。林业管理部门缺乏林区管理专项资金,护林人员常年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而自身的身体和经济利益则很难得到保证,护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人员流动性较大。部分地区砍伐林木的灰色产业链形成,林业管理部门对于林木的私自砍伐采取默许的态度,使得国有林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市场缺乏专业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林业管理部门管理权限不清晰,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出现问题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解决,降低了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4 采购计划不合理

林业部门对于每年的树木种植、树苗的采购、接种等情况,缺乏系统的采购计划,每年的采购任务没有及时上报给林业主管部门,使得管理工作较为被动。林区的开采工作缺乏详尽的计划,需对林区的环境进行充分地考察,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林区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制度,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林区内的生态破坏、林业系统管理混乱、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情况。对于林区的保护工作也不到位,林区巡逻缺乏相关的记录,没有专业的救援设备,林木的种植不到位,而砍伐面积却在加剧,是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国有林场天然林保护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3.1 打造优秀保护队伍

林业管理部门负责人要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定期在单位内部组织专业林木养护工作知识培训,提高护林员的综合素质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建立单位内部培训机制,护林人员完成相关的培训,通过考核之后才可以持证上岗,根据林区地面积大小,安排5-6各护林员轮班进行巡逻。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护林员的素质培养,提高护林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员工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林木种植和养护任务,改善护林人员的薪资待遇,每人每月安排2-3天的集中休息。林业系统管理者要站在员工的角度出发,对于在林木养护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措施,来提高员工的主动性,激发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林业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林业管理部门要成立防火监督管理小组,由林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下属不同的工作小组分管林区内防火排查、知识宣传、责任监督等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把林区防火监督作为一个常态化任务来抓。核对林区内消防器材的数量并记录其使用情况,对于林区内消防器材过保质期或损坏、故障等情况,按相关程度进行报修或更换。排查林区内进行野炊、烧烤、吸烟等容易引起林区内火灾发生情况,立即安排专人进行宣传教育,带走林区内的垃圾,消灭一切可能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林业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林区内防火安全知识讲座,以视频或宣传片的方式播放,在事业单位内部展开林区防火知识宣教工作。重点加强森林防火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森林火灾的高发区域要进行重点排查,做好防火知识宣教工作,在林区禁止吸烟、禁止明火,在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要实行封山封林,严禁外来人员或车辆进入森林资源保护区,林区内要增加森林防火巡查人员的数量,定时对指定区域进行安全排查,发现有明火或易燃物,要第一时间进行清理或扑救,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做好林区防火监管的保障性工作,保证林区观念里工作的有序推进。

3.3 完善林区内林业资源监管机制

要制定林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监督的主体责任,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各辖区、乡镇监督林木保护工作检查和督导工作,根据林木保护工作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定实现逐级监管。各小组负责人负责本辖区的林密种植和养护工作,杜绝擅自偷盗林区树木的情况发生,广大群众一旦发现有私自盗取林木的情况发生,务必要及时通知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并报警。加大林木砍伐工作的管理力度,林业部门要出台一系列举措,保证林区的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种植林木数量的增长。

3.4 建立电子监督管理平台

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电子监控设备保证林区内环境安全。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定位林木的数量、年份、品质和位置等相关信息,分析林区内不同树种所占的比例和区域,选择性地栽种不同种类的林木。同时电子化监控系统可以保证林区的环境不被人为破坏,林区内的巡逻情况、林木的栽种和砍伐情况是否按照进度、按计划执行。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私自对国有林场进行侵占、砍伐林木。此举既是对国有林场林木资源的保护,也更好地保证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不被破坏。通过扩大公益林补偿的覆盖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等措施,努力将所有天然林都纳入补偿范围,使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

3.5 加快管理部门职能转变

在国有林场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实现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由之前的管理部门指挥、林区监管部门执行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变成管理部门负责引导和协调各部门执行林木保护措施和方案,整合资源,加速林区监管工作的开展,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的林区监管模式。林区监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环境、风土人情、执法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后建立的,林区管理部门要处理好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执法有依据、有底线,提高防火林区管理工作的公信力。与此同时,林区管理部门要支持林区监管的决策和行为,充分发挥林区监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让森林防火措施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部门要做好林区监管资金管理工作,增强财务透明度,定期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公示,并做好资金流入、流出登记,每月底制定财务报表交由林区管理部门。只有做好了林区监管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林业资源保护和管理贡献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林场在新的林业保护政策的指引下,由传统的可实行一定量的工业砍伐到林业保护阶段,林区内树木,尤其是野生林区的珍稀树种的保护工作,是目前林业保护工作的重点。由于不同树种生产年份的不同,野生天然林区的形成则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林业资源一旦遭到破坏,要想复原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珍稀树种甚至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因此,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要组建林业资源保护小组,制定林业保护预案,各林区负责人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内容进行林区的风险排查工作。安排护林员在林区内巡逻,24小时不间断地在林区进行巡视,尤其在秋冬季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可进行短时间的封林,禁止火源进入到林场,及时清理林区内的生活垃圾,杜绝一切可能破坏林区生态平衡的行为。加大盗取、砍伐树木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惩处力度。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为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珍稀树种和林业资源,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天然林林区林木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