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注射液对猪水肿病的治疗作用分析

2021-12-26 01:22史宏伟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水肿病黄芩断奶

史宏伟

(河南省偃师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偃师 471900)

前言

猪水肿病属于一种发生率较高的仔猪急性、致死性的疾病,其主要特点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出现的水肿现象,较为常见的病原菌有o2、o8、o138、o139、o141等群。一般来说,猪水肿病发生与刚断奶的仔猪群体中,小的刚出生几天,大的出生4个月都会发生,最为常见的发生群体为生长速度较快且健壮的仔猪中,少见于瘦小的仔猪群体。猪水肿病主要是由于带菌母猪传播给仔猪,表现为地方性的流行发展,常见于某些猪场和某些窝的仔猪中。有学者认为,环境污染、水污染、气候变化、饲料单一、饲养方式变化等均会导致猪水肿病症状的加重。猪水肿病一般发生于四季各个时间段内,但以春秋季发生率最高。

1.猪水肿病的病原、体征及诊断分析

仔猪养殖属于我国畜牧业中较为常见的产业之一,现有仔猪规模养殖场较多,包括较为常见的散养户。随着仔猪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上季节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影响、饲养方式的变化等等均会导致仔猪的抵抗能力降低,使得仔猪极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而引发疾病,增加了仔猪的病死率。猪水肿病是一种由于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这种菌种呈现短杆状,两侧呈现钝圆,一般不会出现芽孢,少量细菌上可见鞭毛,存在一定的运行性能,大多数菌株会存在荚膜现象,喜好的生长温度一般为37℃左右,酸碱度一般集中在7.2至7.4之间。溶血性大肠杆菌属于猪水肿病的病原体,能产生一定量的毒素,当仔猪的抵抗能力不断降低时,病原体将会在肠道黏膜上寄居并在短时间内快速的繁殖和生长。通过活的细菌释放至细菌体外会使得细菌出现菌体的崩解反应,然后导致大量的毒素释放出来,当宿主吸收之后会产生某类毒素进而引发疾病的发生。当仔猪感染病毒或细菌之后出现猪水肿病,仔猪主要表现为突然之间的发病,部分仔猪甚至还存在还未出现症状就死亡的表现。此外,猪水肿病在发病初期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伴随着程度不一的步态不稳,甚至少数仔猪会出现偶尔做一些圆圈运动的现象。发病之后的仔猪喜欢静卧不动,当主人碰触到病猪之后它们会表现得十分的敏感并发出呻吟声,症状较为明显的包括眼部、脸部和耳部的水肿现象。而部分病猪在染病早期会出现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病前1至2天有轻度腹泻,后便秘的表现。且病情严重的病猪会出现心跳疾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的表现。静卧时存在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动作游泳状,站立时拱腰,发抖的表现。前肢站立不稳,后肢麻痹,无法站立。病猪在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喜欢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而部分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短得仅仅数小时,一般为1至2天,也有长达一周以上的,病死率较高,可达90%以上。

在发生猪水肿病之后,较为明显的病变为胃壁部位,结肠肠系膜、眼睑、脸部及颌下淋巴结的水肿现象。病猪胃部内充盈着尚未消化的食物,黏膜较为潮红,有时存在出血症状,胃底部位黏膜下存在厚层的透明水肿现象,存在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表现,而黏膜和肌层之间属于分离的状态,水肿严重的会达到2至3cm左右,严重者甚至威胁幽门区及贲门区。病猪的大肠系膜、喉头、胆囊、直肠周围等也经常出现水肿,表现为淋巴结水肿、出血及充血等等,心包和胸腹腔存在较多的积液,暴露空气后凝成胶冻状。兽医在鉴别诊断猪水肿病的过程中应结合猪水肿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判断仔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等等。猪水肿病在健康状况良好、营养状况较好的仔猪中发生率较高,在检查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营养不良的仔猪水肿病程较长,并伴随着结膜贫血、躯体消瘦、黄疸等症状的出现,还会导致器官营养不良表现,如程度不一的肝脏土黄色变化及肿大等等。当养殖户改变了以往的饲养条件时,使用营养较高的蛋白质饲料实施饲养处理后相应的临床症状会程度不一的好转和改变。而由于缺硒引起的水肿仔猪的体温一般不会上升,这一类型的病猪经常喜欢静卧不动,且爱昏睡。在实施病理剖检的过程中会发现,病猪的皮肤、躯干、四肢颜色会变淡,且出现心肌横径增厚的表现,一般多属于由于体内出现缺硒表现引发的。因此,发病后仔猪体内的血硒水平一般小于0.03mg/kg的范围。在鉴别诊断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地明确疾病的类型,可以检测病猪的内容物,寻找病原性的大肠杆菌,并鉴定仔猪的血清类型,最终对疾病的类型进行明确和诊断,方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选择最优的治疗药物。

2.黄芩注射液对猪水肿病的治疗作用

2.1 黄芩注射液的病理作用

黄芩属于较为常见的中药,黄芩经提取有效成分之后制成的黄芩注射液主要成为黄芩苷,黄芩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消炎抗菌作用,黄芩苷属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有明显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存在抗炎、利尿及抑菌的作用,黄芩中具有较多成分,而毒性也不相同。以往的中兽医学认为,猪水肿病是由于脾虚湿困导致的,脾失健运会导致水湿内停,内停之水湿积在肌肤上导致水肿。由于这一疾病的病原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实施常规的抗生素防治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因此研究和使用低耐药性、低毒性、低残留性的新型黄芩注射液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黄芩注射液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的功效。一般来说,黄芩注射液主要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且黄芩注射液在治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效果良好,也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等。

2.2 黄芩注射液治疗猪水肿病的具体措施

在兽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用于猪水肿病治疗过程中一般选择的抗菌药物包括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等等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达到预防和治疗猪水肿病的价值和意义,但对于猪水肿病的毒力因子SLT-IIe中的疗效却较低,并且对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较大的耐药性,无法很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干预的过程中。中药复方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抑制猪水肿病的病原细菌中及病原细菌分泌的毒素进行治疗。在治疗猪水肿病的过程中,使用黄芩注射液治疗干预并不会出现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现象,治疗猪水肿病的治疗有效性较为显著。黄芩注射液能有效地对SLT-IIe对Vero细胞产生毒性的反应进行约束,还存在剂量方面的依赖作用。此外,黄芩注射液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SLT-IIe毒素引起的病猪的死亡,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缓解及改善,改变了肠道和肝脏的病理组织。通常情况下治疗过程中推荐为病猪实施0.2ml/kg的黄芩注射液的肌肉注射治疗,一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5天左右。猪水肿病主要是由产SLT-II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多发生在断奶仔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的特点为头部、肠系膜和胃壁水肿,伴随着神经症状。这一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病情变化较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一旦发病会对畜牧业造成程度不一的经济损失及影响。SLT-IIe属于引起猪水肿病的重要毒力因子,经体外试验研究后表明黄芩注射液能程度不一的抑制SLT-IIe导致的细胞毒性作用。因此,这一试验观察中医Balb/c小鼠为试验的动物,通过为生病的小鼠实施SLTIIe毒素复制水肿病的模型腹腔注射治疗,进一步验证和探究黄芩注射液对于小鼠水肿病的治疗价值和意义,为后续实验性的临床试验和治疗干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针对小鼠实施治疗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对接种后的小鼠活性、呼吸、饮食、精神、被毛、排便情况等等情况进行监测观察,对已经死亡的小鼠实施解剖观察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实施黄芩注射液治疗后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水肿病模型小鼠的生存率,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多数中药复方都是通过抑制猪水肿病的病原菌来治疗这一疾病,而这一制剂是从中和病原菌分泌的毒素方面来治疗猪水肿病,在初期的小鼠试验观察中可以得出黄芩注射液对水肿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由于黄苓注射液与抗生素不同,不会出现药物的耐药性及残留现象,并获得良好的治疗疗效,为后期黄芪注射液治疗猪水肿病的观察和监测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最大程度上预防猪水肿病的发生,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促使猪群的健康生长发育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应通过各种防治措施预防猪水肿病的发生。现阶段养殖户对于猪水肿病并不存在特异性的治疗方案,预防这一疾病的关键之处在于对饲养环境、饲养方法等进行改善,要求饲养过程中营养要全面、蛋白质的水平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在猪水肿病发生率较低的地区应注意不向病区购进新猪,对于邻近猪场的区域应及时地做好相应的卫生防疫工作和管理。在猪水肿病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应针对断乳仔猪预防性的饲料中增加适量的抗菌药物。切忌突然为仔猪断乳或更换饲料,断乳期间应预防突然的改变饲养环境和条件,断乳后的仔猪不应过度饲养,应保证猪舍始终处于清洁、干燥、通风和消毒的环境卫生中。仔猪在断奶前一周时间可以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苗肌肉注射1.5ml的预防疾病治疗的干预。养殖户在每一批仔猪转入前及转出后应用水冲洗干净门窗、猪舍、墙壁和地面,再给予2.5%的氢氧化钠进行表面的喷洒消毒处理。在母猪转入产仔舍的前三天,给予0.5%的高锰酸钾对猪舍表面实施喷洒消毒的处理。在母猪产仔之后应每天定时两次清洁粪便和尿液,最大程度上保持产仔舍的清洁、干燥状态,并两天一次实施高锰酸钾的消毒处理一次,避免猪舍及周围环境致病菌的影响。在仔猪35天至40天的日龄为仔猪实施断奶最合适,断奶前1至5天应逐步地减少喂乳的次数,禁止突然性的断乳处理。对饲料配方进行调整后适当地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3周龄内蛋白质含量应维持在19%以下,饲料应保持多样化的喂养,保证饲料的洁净和新鲜,断奶初期补料应保证少量多次的喂养原则。断奶之后应维持一周喂养青饲料的频率,并逐渐地增加精饲料在其中。仔猪在断奶后一个月内,每100公斤饮水或饲料中加用1.5kg的柠檬酸或食醋,最大程度上提高胃内的酸度。并定期地给予土霉素、金霉素、喹乙醇、亚硒酸钠、痢特灵、维生素B粉、磺胺类等药物的防治观察,最大程度上预防猪水肿病的发生。

3.结语

猪水肿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不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成长。因此,在预防猪水肿病的管理过程中应通过优化猪舍环境、优化饲养方式等预防性对策,最大程度上预防猪水肿病的发生。在治疗猪水肿病的过程中应结合仔猪的实际情况实施黄芩注射液的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仔猪病死现象的出现,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水肿病黄芩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猪水肿病诊断与防治分析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一例猪水肿病的诊断及防治
Hunter—Gatherers
何谓“开鬼门”和“洁净府”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