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策略

2021-12-26 01:22焦义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气象农民农业

焦义军

(青海省达日县气象局,青海 果洛藏族自治州 814200)

引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边远地区的气象为农服务属于各地农业发展的关键内容,不仅能够为各地农业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还能够辅助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最终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就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使气象为农服务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1.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体系薄弱

我国大部分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使用的是常见的月报与农事、农时专题服务材料相结合,且各地的服务产品都比较偏向本土化,服务内容基本也只面向农业种植和养殖,还没有涉及到新农村和气候资源开发的相关项目,具有当地特色的服务品牌很少,导致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产品体系比较单薄。

如:部分地区的气象局服务工作以当地本土化产品为主,且服务细节更多的是面向养殖和种植,对于乡村振兴相关的项目和气候资源等开发涉及不多。且在乡村特色品牌方面的工作发展并不完善,这也是导致体系薄弱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各地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落实可以更重视细节创新,并且结合各地特色可以开发创新的气象为农服务。

1.2 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形式单一

直通式的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已经推进多年,但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使用的主要服务形式依旧以手机短信通知为主,并没有实质性突破。尤其是现代化农业服务平台的利用率,诸如智慧西部边远地区气象和智慧农业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等APP的应用率都不高,甚至部分地区的现代化软件在农村还没有实现普及。受到文化水平和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户对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类软件使用的响应程度不高,即便宣传推广工作落实力度加大,后续没有及时走访,农户也逐渐降低了对此类软件使用的积极性。

面对此种情况,各地有关部门需要注意从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优化APP的开发,使农民对高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升。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后续走访的频率,在访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注意进行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APP软件使用的教学,加大力度促使各地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形式向着多样化发展。

1.3 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人才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发展过程中,几乎各地都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更难吸引人才加入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建设当中。部分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虽然建立了农业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专家组,但组内成员素质也达不到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优化需求,且多是从行政和预报部门借调的工作人员,交叉知识储备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未来多样化和针对性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的价值不大。

另外西部边远地区农业西部边远地区气象部门为留住人才同时吸引人才,可以尽量提高福利待遇。具体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常规的与当地高校形成合作的人才培养关系之外,也可以通过更好的待遇吸引外地人才加入本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2.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落实的需求

2.1 提高粮食产量

我国是农业大国。各地区的农民最主要的就是希望粮食增产。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提高农民基本收入。粮食增产是农民致富的主要依靠。

如:西南地区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人员在走访当地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农户对于实际经济效益相关的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兴趣更加浓厚,即帮助农户根据当地潮湿多雨日照少的气候特点选择更适合种植的作物,分析天气对农作物运输与存储的影响等内容更受农民欢迎。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人员可以以此为突破点,注意解决农民“痛点”,同时提升他们对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工作的信任度。一方面可以切实实现农村粮食产量提升,另一方面也能为其他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的推广提供借鉴。

此外,对于牧区而言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农民提前掌握天气变化,合理规划放牧时间。一方面降低牲畜由于气候变化产生疾病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牧民提前对天气变化做出合理预防,降低工作难度。以青海地区某畜牧业气象站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为例,当地设有生态畜牧气象观测站2个,湿地气象观测站4个,主要负责的项目就是牧草观测。同时针对当地畜牧工作落实情况展开灾害调查工作。针对当地牧民的需求,气象服务站在气象为农工作当中融入了沙地和湿地周边牧草繁育情况的监测服务,为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气象服务站在土壤湿度、降水渗透等工作之外,还负担起了动植物物候期记录以及与放牧相关的气象和水文现象监控。最终将监测到的数据整理成相关文件和气象信息传达给当地牧民,保障其能够在青海多变的气象环境当中更加稳定地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发展目标快速实现,仅依靠农民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为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可以加大力度吸引城市和社会各界人才的帮助。简单讲就是帮助农村吸引投资。我国大部分乡村的环境优美,对于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居民而言,是十分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也可以此为出发点,利用农村环境和生态方面的优势,在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的辅助下进一步激发其价值,注意增加农村环境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同时将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相关发展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根据当下我国的农村发展现状,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可与农村旅游相结合。以西南地区的农村为例。当地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人员设置了很多的负氧离子等生态监测站点,在落实相关工作之前还通过问卷调查和成功案例学习等方式确定了当地发展的大致方向,最终决定根据周边城市游客的需求设置了森林氧吧、避暑山庄等旅游景点。一方面提升了乡村旅游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带动了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

2.3 加大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灾害预防宣传力度

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部门将重要的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报告,即强降雨和大风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灾害预警等内容及时发送到当地党委和政府宣传部门,提升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产生较大损失。

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该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当地农民的信息来源,与当地电视台合作,每天在新闻播放的“黄金时段”插播未来24h的西部边远地区气象预报。还在当地农村的广场和村民活动室周边设立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电子显示屏,24h播放当日西部边远地区气象和未来一周的气象变化情况。

2.4 完善气象灾害监测软硬件设施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依旧有部分地区农村的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灾害监测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如:西北地区某处建有国家西部边远地区气象观测站36个,农业应用西部边远地区气象观测站3个,固定式增雨防雹作业站4个,移动式增雨防雹工作站1个。这是由于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降雨量少且经常有冰雹天气。在这样的基础上,当地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人员为了提升服务效果,积极引进新一代西部边远地区气象雷达和观测网等设备,加强对当期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灾害以及衍生灾害的监测工作。

3.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优化措施

3.1 转变服务工作重心

为应对乡村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服务需求的变化,各地工作人员可以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重心,由趋利避害调整至粮食增收。在落实这项工作时,服务人员需要注意的要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做好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即深入分析现代农业的种植项目是否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相关农业种植品种在当地的实际产量,最终将可行性论证得到的数据资料整理成文件,作为后续工作落实的主要依据。

其次,气象为农服务人员开发西部边远地区气象指数型农业保险。能够避免和降低农民从事农业种植活动中面临的风险。

最后,是西部边远地区的气象为农服务能够帮助当地农民掌握市场主动权,即在农产品运输和种植等多个方面都能通过气象服务预测,这显然可以帮助当地农民提升对市场的掌握程度以及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且这项工作的落实难度不高,部分边远地区的气象服务站只需要在原本的工作模式上略作修改完善即可达到优化目的。工作要点就是工作细节本身要更有针对性,结合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等,辅助农民作出更加合理的重视规划。

增强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青海某气象工作站调查了当地牧民对于气象服务的实际需求,发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希望获得针对性更强的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因此站内工作人员在常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短期气象预报,并注意此类预报信息的实际准确程度。

二是牧民希望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的气象辅助。因此站内工作人员分批次积极参与相关工作能力和气象监测、报告等技术的培训活动,力求为当地牧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气象为农服务。

三是大部分牧民对于畜牧业服务领域的需求较大,因此站内工作人员在气候资源已有开发条件的基础上,对当地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采取半农半牧的生产结构,尽可能满足当地牧民对于气象为农服务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该气象工作站还通过加强气象服务工作,专注抗旱防风、降低水土流失率,以及草原防火等工作的落实,为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有效推动力。

3.2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气象为农服务人员针对周边农村特色,创建了15个乡村振兴精品村和30多个A级旅游景区。不仅完成了负氧离子站点的布设任务,还提高了当地农村整体经济收入。针对西部边远地区的畜牧业,气象为农服务与电视台合作开设了畜牧业气象预报节目,播报牧草产量以及载畜量等基本信息。同时,坚持日常的气象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灾害性气象以及转折性天气情况,就会在畜牧气象预报节目当中循环播报,引起牧民的警惕达到提前预防的效果。

3.3 积极落实智慧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直通服务

大部分地区的气象直通服务都依靠“智慧农业西部边远地区气象APP”,这种APP的能够帮助各地农村实现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信息的精准推送。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人员在积极落实相关服务的同时,还要认真完成常规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信息交流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的维护,确保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信息能够及时送达。

3.4 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为了使气象为农服务更加有成效,西部边远地区要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建设,结合西部边远地区的特色产业,并且加强对农科院等部门的联系,编制各个农作物的生长所需的气象指标,如生长条件、病虫害发生条件,以及各种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防御措施等。另外,还要加强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该服务主要是进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提前将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的相关信息和手机号码录入气象手机短信平台,并且根据负责人的变化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确保负责人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预警信息,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和维护,在平台上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多渠道的方式为农业气象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工作人员不懈努力。作为西部边远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落实的第一道防线,相关气象部门需要注意提升政治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就能确保将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科技的优势发挥出来,保障西部边远地区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完善,和智慧农业服务体系的优化构建,最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促使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获得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气象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气象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大国气象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