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我国动车组维修成本控制研究①

2021-12-26 18:41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1年1期
关键词:转向架动车组价值链

雷 蕾 张 濯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高铁在中国发展超十五年,动车组成本控制行为从起初战略采购压缩购置和技术引进成本,到现在国产化制造和修程修制改革,动车组成本和技术可控性逐渐加强。随着高铁网络扩张,动车组等装备需求量增长,装备购置和维修支出持续增加。据铁道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设备更新及其他支出近1021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106%。当前动车组购置和维修成本所占用的资金已成为铁路企业的主要经营压力。考虑到动车组购置价与全寿命周期维修成本的比价系数在1∶1.49~1∶2.06[1],当前动车组维修成本控制是铁路企业节支降耗的重点内容。本文借鉴波特价值链思想,建立我国动车组维修企业的内部价值链模型,从降低关键成本项点消耗和增强价值项点管理协调两个维度提出了动车组维修成本控制建议,为促进我国高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 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近年来,铁路企业大力推动机车车辆修程修制改革,从顶层设计的专业管理层面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在动车组高级修整车周期延长和分部件方面开展了大量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3],但受制于动车组日常管理主要由技术部门牵头指导,研究动车组维修成本的文献较少,仅有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尝试。董璐[4]基于维修成本结构分析开展了工作车辆段的检修直接费用、大修费用和新设备投入等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穆雁飞[5]基于作业成本法提出了CRH2A型动车组一级修的优化策略;开展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动车组维修成本研究较少。价值链是企业成本控制理论的重要构成,在航空行业有许多相关研究[6][7][8],但是在铁路行业却鲜有学者关注。韩梅[9]探讨了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外部价值链组成和基于价值链导向的成本管理做法,唐浩[10]提出了面向市场细分的铁路物流基地如何延伸价值链条、拓展业务的思路,马欣[11]应用价值链理论构建了高铁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并提出了我国高铁企业价值提升的路径。上述学者将价值链理论引入铁路企业的运输与物流业务,尚未针对动车组维修价值链进行研究,我国动车组维修企业如何系统地降本增效也缺少理论指导。

二、 动车组维修企业价值链

(一)动车组维修价值链模型

价值链理论由波特提出,该理论将企业的经营活动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分类,强调产品价值的创造过程,并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对动车组等高端装备的成本控制也具有相当的理论参考价值。波特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主要涉及进料后勤、生产、发货后勤、销售、售后服务等,支持性活动主要涉及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采购等。[12]

动车组维修企业活动与传统工业制造企业不同,其生产的动车组状态恢复型产品并不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追求保障运输安全、提升有效供给、节支降耗、技术创新等组合目标。因此,动车组维修价值链是指在动车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对动车组维修协调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安全、高效、降本、创新等综合目标的动态活动总称。引入波特价值链模型,按动车组维修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动车组维修企业的维修价值模型,具体内容包括:

1. 动车组维修单位的基本活动价值链

动车组维修单位的基本活动价值链是指直接进行动车组维修业务的作业活动。按我国动车组维修划分方式,日常检修(含一、二级修程)在动车段的运用所进行,高级修(含三、四、五级修程)在动车段或主机厂进行。受技术条件等制约,当前动车段承担部分动车组高级修时,会将维修业务外包给主机厂、配件供应商等其他企业[13],所以,动车组维修价值链的基本活动按作业主体分为委外修活动和自主修活动。自主修活动又包括辅助车间、运用所、检修车间、转向架车间的作业活动和动车组售后质保活动。

(1)辅助车间活动:包括动车段的设备车间、检测车间、验收室的活动。其中,设备车间负责动车组所使用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检测车间负责高级修动车组检修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专检和配合动车组交验工作;验收室负责动车组检修过程中关键项目及轮对、转向架、整车落成的总体验收工作。

(2)运用所活动:包括动车组一级修车间、专项修车间、乘务车间的活动。一级修车间和专项修车间承担动车组一、二级检修和整备工作,负责动车组检查、维修、试验、故障处理,负责检修设备操作及日常保养,负责动车组回送、交接和试运行等工作;乘务车间负责动车乘务组和随车机械师的组织管理。[14]

(3)检修车间活动:包括动车组高级修过程中的调车、整体升落架、转向架转运、车体总装各系统部件的检修以及车组落成后的静态调试、动态调试工作。

(4)转向架车间活动:包括动车组高级修转向架及其附属配件的检修及相关试验。

(5)售后质保活动:包括动车组交车后,质保期间主机厂的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2. 动车组维修单位的支持性活动价值链

(1)动车组维修单位的支持性活动价值链是指维修企业为了支持动车组基本维修活动而进行的辅助性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采购供应管理等。

(2)企业基础设施:包括财务活动、后勤服务活动等支持维修生产的企业基础保障。其中,财务活动分为财务管理活动和基本财务活动,财务管理活动包括动车组维修预算制定,成本归集和分析等;基本财务活动包括正确进行财务核算,合理运用资金,防范规避财务风险等。后勤服务活动包括一切针对动车组维修单位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管理工作。

(3)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动车段维修直接生产人员、管理人员、质检人员等直接或间接参与基本性维修活动的人员进行的管理,包括招聘和选拔、绩效考核、薪酬设计、人员培训、人员激励等。

(4)采购供应管理活动:包括物资采购活动、供应管理活动和库存管理活动在内的支持维修生产的前期活动。其中,采购活动是指根据动车组维修计划编制相应的物资采购计划,以合理的价格进行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活动是指建立稳定可靠的动车组配件供应链,对供应商进行沟通管理;库存管理活动包括合理运用信息系统进行库存管理,适当压缩库存,提高仓库使用效率和库存供应效率。

(二)动车组维修价值链与成本项点关联

动车组维修成本按修程分列为日常检修成本、高级修成本。其中,日常检修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设施设备折旧、间管费以及其他,动车组高级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含人工费、工具工装设备折旧、周转件折旧、其他折旧、燃料动力费)、委外修成本、期间费用(含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税金。

根据前文建立的动车组维修价值链模型,将动车组运用修和高级修的维修成本项目分解到价值链上。以高级修成本项目分解结果为例说明,一是价值链的支持性活动,主要包括:(1)企业基础设施,含制造成本(其他折旧、燃料动力费)、期间费用(管理费)、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税金;(2)人力资源管理,含制造成本(管理人员的人工费);(3)采购供应管理,含制造成本(周转件折旧)。二是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自主修成本和委外修成本两项。其中,自主修包括:(1)辅助车间,含制造成本(辅助车间人工费、工具工装设备折旧);(2)检修车间,含检修车间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检修车间人工费);(3)转向架车间,含转向架车间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转向架车间人工费);(4)销售及质保,含期间费用(销售费)。

三、 动车组高级修成本降低的路径

以设计速度350km/h的某型动车组高级修为例,归集其成本项到动车组维修价值链上,可知其价值链的成本情况是企业基础设施17%、人力资源管理1%、采购供应管理6%、直接生产车间32%(含辅助车间5%、检修车间16%、转向架车间11%)、销售及质保7%、委外修37%。上述分析可知,动车组高级修价值链成本压缩的关键价值点是委外修、检修车间作业、转向架车间作业和企业基础设施部分,这四项价值链活动消耗的动车组维修成本占比超过80%。

(一)压缩价值链基本活动成本

基本活动是动车组维修价值链的中心环节,压缩该环节成本对于动车组维修成本控制将产生直接作用。其中,委外修成本占比最大(37%),且具体成本构成难以掌握,造成其成本压缩困难,所以需推进自主修创造成本控制条件。另外,包括检修车间和转向架车间在内的直接生产车间在动车组维修价值链内成本占比较高为32%,合理推进该环节的成本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压缩上述两项价值链基本活动的措施有:

1. 培育自主修能力,适当减少委外修比重。首先,按维修频率和维修难度归类[15],识别具有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自主修项目。当前转向架和牵引系统部件的委外成本较高,在设计速度350km/h的某型动车组高级修时分别占总委外成本的62%和21%,需要重点评估其自主修可行性。其次,评估供应商情况,选择自主修的推进方式。建议的自主修推进方式有三种,一是实际生产经营中逐步推进自主修,通过获取维修资质、配置技术装备、疏通配件采购链条、培养技术人员等步骤实现真正自主修;二是通过与配件原制造商技术合作推进自主检修,或是与铁路局内非运输企业合作推进自主修;三是通过资本运作方式,与原制造商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合作检修,实现市场换技术、换配件的目标。

2. 合理控制直接生产车间成本。一是提升现场材料消耗控制和预测。转向架车间负责检修的转向架和检修车间负责的牵引系统是材料费支出大部件,其支出超出整车材料费的50%,其中偶换件、必换件、辅料占比依次降低;以设计速度350km/h的某型动车组高级修为例,6%的偶换件类型决定了超过了整车材料费支出的43%,为合理控制材料消耗,需要提升抗蛇行减振器、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垂向减振器等高额偶换件的维修频率预测,按单车消耗定额进行分类管理,提升材料周转效率。二是提升人员产出效率。直接生产车间负责的转向架和车体是动车组高级修工时消耗的主要部件,其中车体部分的车体侧门、外风挡,转向架部分的转向架分解、轴箱弹簧、齿轮箱组成、电机安装装置、牵引拉杆和牵引梁及中心销组成、制动夹钳装置等部件维修工时超过100小时;为提高压缩作业工时,需要优化工艺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作业浪费、提高人员维修的技术熟练度。

(二)提升价值链支持性活动效率

动车组维修价值链的支持性活动是保障基本生产活动能够创造价值的基础。在动车组维修价值链中,企业基础设施是成本占比较大的部分。其中,财务管理活动对于维修生产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具有指导作用,采购供应管理成本占比较高,通过其管理效率有助于实现全价值链成本降低。

1.创造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及时同步条件,加强财务成本的事中管理控制职能。成本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更是整个以成本为中心的动车段的全体职工职责。现阶段,我国动车段的财务管理仅停留在事后归集与核算层面,是初级的会计核算的职能,尚未形成业财融合的趋势,更未实现财务管理机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作用。物资管理、生产部门等需要及时反馈,动车组维修所使用的人员、材料、设备、委外等实物需要及时准确转化为信息流和可计量的价值流,方可实现事中控制。

2. 简化物资供应审批环节,提高效率、压缩时间和库存,减少资金占用。一是推行全面预算的物料管理方式。建立动车段、车间、班组三级核算管理制度,实行班组核算、生产线核算与写实制度,按月初逐级分劈费用目标、月末实行“奖节罚超”的考核等方式,提升各部门节支降耗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优化动车组维修合同和配件采购合同的管理及审批流程,在防范合同风险的同时,提升物资采购内部流程效率,减少对实际生产作业时长的干扰,压缩不产生价值的支持性作业的成本。三是增加周转件的利用率,降低维修车辆的平均成本。以周转件折旧费占比较高的周转动车轮对为例,其成本测算时按单位年度维修的车组数进行分摊,通过增加该轮对的适配车型数量、压缩检修工时等方式提高周转效率,能实现动车组平均维修成本的降低。

(三)加强价值链之间管理协同作用

动车组维修价值链条较长、环节相对孤立,需要提高价值链的协同。

1.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一体化和物资管理系统共享。现阶段各动车段使用的信息系统种类繁多,导致系统集成困难、数据综合价值难以发掘等问题。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将调度管理、作业管理、技术管理与支持、安全质量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实现检修生产管理一体化。同时,共享所有动车段的物资管理系统底层数据,提高配件市场价格透明度,降低与供应商议价时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和缩减询价议价时间,全面压缩物流采购成本。

2. 鼓励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通过挖掘数据价值,将生产流程前移,从而达到压缩修时和备件周转时间的效果。比如,利用动车组WTDS 系统、踏面诊断、受电弓检测设备、TEDS 及TADS 等在线检测监测设备收集的数据,开展数据挖掘,实现一级修故障分类和处理准备的提前,并与人工检查互补互验,为后期实现人员劳动效率提升创造条件。同时推动修程修制改革,压缩动车组维修成本。又如,利用车载数据信息化手段,包括WTDS、PHM+等,探索动车组部件二级修的从定期预防修向数字化精准预防修转变等一系列修程修制改革。

四、 结论与建议

本文聚焦动车组维修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研究发现动车组维修价值链组成区别于传统波特价值链模型。一是动车组价值链模型的基本活动主要由生产活动构成;二是动车组价值链是服务于运输生产的价值链活动,其生产目标是安全、高效、降本、创新;三是动车组价值链的需求拉动端是旅客运输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紧密相连,其维修生产量主要由路局配属车辆数量和运用情况、维修单位能力等条件共同决定。

通过识别分析动车组维修价值链的成本,可以明确动车组维修价值链的升级路径包括两种,一是压缩委外修业务、直接生产车间作业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单个项点成本,二是加强项点之间协同增值作用。

猜你喜欢
转向架动车组价值链
对地铁列车转向架轮对偏磨故障处置思路探究
地铁转向架组装工艺浅析
转向架结构形式发展与展望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地铁车辆转向架中的故障处置论述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湖南造”首列CJ6动车组上线运营
A Glance of China High Speed Train
全球价值链重塑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