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疗法对公交驾驶员情绪困扰的积极影响

2021-12-27 23:07单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驾驶员心理健康是保障公交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导因素,本案例中的公交驾驶员王某,因家庭突然变故、工作压力等因素引发抑郁神经症。心理健康指导经过与家人商议、了解到基本原因,做了心理测验后,运用了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等进行了心理辅导。最终效果显著,恢复正常,本文粗浅呈现了具体案例心理辅导对特定对象的影响过程,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公交驾驶员 认知疗法 放松训练 情绪困扰日记

一、背景资料:

2020年7月7日,交通运输部发文要求“切实强化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要督促公交企业密切关注驾驶员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严禁心理不健康、身体不适应的驾驶员上岗从事营运,严禁客运车辆带病运行,加强公交车运行动态监控,及时提醒和纠正不安全驾驶行为。”如何对影响公交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心理因素进行及时疏导,成为公交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人口学资料:王某,男,汉族,44岁,公司公交驾驶员;个人成长史:求助者已婚,育有一子,与妻子处于离婚前分居状态,与父母同住,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教育严格,家庭问题较多,为家中独子,家境算是充裕,本地人,性格内向,家里人对于他要求过高,希望他履行好子女、丈夫、父亲、职员等多重责任;精神状态:情绪稍显低落、兴趣下降、意向下降、焦虑、失眠。经详细询问、调查,求助者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身体状况:身体瘦弱,双眼无神,食欲减退,失眠严重,无法做任何事情;社会功能: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很少与人交流;心理测验结果:SDS量表:粗分为58,标准分为73;SAS量表:粗分为52,标准分为65。

二、主要表现和求助个人陈述:

主诉:觉得生活没意义,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失眠,烦躁近1年半。

个人陈述: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教育严格,因此养成了较为内向的性格。与妻子相亲认识,闪婚,有孩子后家庭矛盾变得突出,父母帮忙照看孩子同住后,因观念、习惯等问题,导致婆媳关系不和,自己夹在中间十分难受,工作时总想发呆,不想与人交流,驾驶一趟线路感觉很累,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甚至觉得身边发生的一切与自己无关,感觉活着没有意思,想到要自杀却又没有勇气。经常感到头痛,疲倦却失眠严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健康辅导员观察结果:家庭教育要求较为严格,性格偏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注重与家人的情感,但缺少处理问题技巧,对于家庭矛盾无力应对,影响到工作与生活。

单位同事及领导反映:对工作没兴趣,性格偏内向,话少,无精力,注意力不集中,平时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工作勤奋,但效率一般。

父母及家人反映:生物钟错乱,话越来越少,人没精神,饭吃的少,睡眠也不好;

四、问题评估:

初步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根据观察及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意识水平正常,但其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严重地影响其社会功能,回避现实,不愿与人接触,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为7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同时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焦虑、自杀倾向、绝望等。根据这些症状为抑郁性神经症。由于该求助者长期处于这一状态,且持续近2年,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心理评估:(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有自知力,有主动就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心理问题相鉴别: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密切相关,并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而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不具有现实意义,也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因此可以排除心理问题。(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表现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抑郁症状相比,焦虑症并不是主要的,而是抑郁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个体辅导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心理健康辅导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调节情绪,建立自信心,使其对生活充满希望,回复正常的生活、工作。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树立生活希望,协助求助者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六、个体辅导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与原理:认知疗法、放松训练

抑郁情绪会影响人的认知活动。求助者处于抑郁状态容易对一件事物看的悲观,表现出自负的自我评价,放大自己的缺点。一次次的失败,不断重复的放大自己缺点,加剧了自己认知的偏离,再加上周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如不及时加以矯正,求助者将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我们必须以敏锐、真诚、耐心、尊重、接纳的态度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以一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站在求助者的立场来看待问题,消除求助者的戒心,改变他的认知、心理和情绪,使其正确客观的对待自己。同时需要家人、单位、求助者给予相应的配合。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方案实施前应明确告知求助者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力求双方积极配合。

3、心理健康辅导时间和收费:经协商决定,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实现义务咨询。

七、个体辅导过程:

1、心理健康辅导阶段划分:

本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第二阶段,实施心理辅导;第三阶段、强调正确的自我认知。

2、各阶段任务与完成情况: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任务:

1、收集资料2、倾听他的烦恼和忧愁,给他发泄的机会3、给予充分的理解,建立信任关系4、心理测验:SDS、DSI、SAS

第二次心理健康辅导任务:1、分析问题产生原因;2、建立更加巩固的咨询关系3、告知测验结果,商定咨询目标4、与父母谈话,建议父母为求助者营造理解、信任、和谐的氛围,并说明这对于求助者的作用。

第二阶段、实施心理辅导;第一次心理健康辅导任务:1、反馈作业,了解求助者合理的认知和不合理的认知2、让求助者尽情宣泄痛苦3、教求助者学会放松(呼吸松弛法),改善睡眠4、布置作业:每晚入睡前做放松练习10-20分钟5、布置作业:“情绪困扰日记”

过程: (1)抑郁的人通常表示不知道他有什么感觉,首先借助日记来帮助他打开大门,从而知道那些不合理的理念。具体操作方法是:求助者每天把发生的事情记在“情绪困扰日记”表格中,包括日期、诱发事件、想法、结果(感受和行为反应)、抑郁的程度等,记录后引导求助者反复检查哪些信念让他感到抑郁。

(2)运用认知法,梳理和确认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①今天乘客好像对我故意找茬,是因为看我不顺眼②今天孩子不理我,是因为他不想跟我玩,觉得我很无趣③即使我再努力工作,努力沟通,家人还是觉得我能力太低,对我都有怨言(3)布置咨询作业:尝试挑战不合理的信念

第二次心理健康辅导任务:1、反馈作业。2、引导求助者认清不合理的信念的不合理性

3、纠正,推翻原有的信念4、布置作业:重新认识自己的信念,坚持做放松训练

过程:1、首先以“今天好友不理我一整天”,这一话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2、提醒他如果他的反应是消极的,会有什么想法,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如果反应积极的又会怎么样?3、让他想想各种可能的想法,分别填写表格。例如:对于“今天妻子不理我一整天”这一现象,反应积极的想法是”她肯定是太忙,没时间找我,或者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没解决,我得主动去问问她需要帮忙吗?”我的想法产生的感觉及行动是“我打了电话,还帮她解决了她的大麻烦,我们的关系又进了一步”;反应消极的想法是“她肯定还是对我有怨言,是觉得我这个人无能、无趣、聊不到一起去,可我到底做什么,让她开始讨厌我了呢?”,我的想法产生的感觉是“我感觉我被别人抛弃了,难过、沮丧,一晚上都睡不好”。

通過这个联系,可以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不合理的想法,接下来从他的情绪日子里选现实的例子来进行讨论。

第三、四次心理健康辅导任务:

1、反馈作业2、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能坚持做放松训练,睡眠得到改善3、帮助求助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知道一些学习策略4、跟家人和单位同事取得联系,帮助完成计划5、与家人沟通,建议对求助者的改变及时进行强化和鼓励6、布置作业:继续做放松训练,主动与家人、领导、同事交流

第五、六次心理健康辅导:1、作业反馈:放松训练天天做,睡眠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担心别人不想与他交流;情绪开始好转。2、得出合理信念:把消极的事情讲成是暂时的;糟糕的只是个别事件,不应该普遍化;不要把发生什么事都揽到自己身上。

第三阶段、强调正确的自我认知:1、失眠问题已经解决,不合理的认知已被合理的思维替代;2、对于某些未消退的自卑,引导求助者进行积极地自我心理暗示,巩固正确的自我认知3、恢复其社会功能4、心理测验:SDS:25、SAS:40  5、未来是美好,鼓励求助者向往美好的未来,加油!

八、个体辅导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睡眠改善,情绪稳定,工作效率恢复,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计划与妻子结束分居,搬出父母家单独居住。

2、心理健康辅导员评估:最后一次咨询观察到求助者乐观、开朗、已经恢复了自信和笑容,并获得月度明星职工。通过回访,发现求助者思维懂得变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困难,以理性的态度来应对矛盾。

九、结语

本文以具体案例,呈现对影响公交驾驶员心理的辅导疗法,并取得积极影响,但公交行业的心理疏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到安全营运、企业管理、党工建设等各个方面,同时心理问题原因错综复杂,需要对每一案例进行对应辅导,需要科学有效介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参与,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全民心理素质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M].主编:明宏.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77-81。

(2)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与成长报告精编[M].主编:天津市腾龙学院.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徐光兴.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修订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单敏,女,济南好运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心理辅导助理技师。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
小学生恐惧心理辅导个案探析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认知疗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中的运用
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他为什么害怕吞咽
唤醒心中的“齐达内”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案例分析反思
我的眼神有问题吗?
喜欢给自己“挑刺”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