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民主的时代诠释和多维建构

2021-12-27 19:10王洪树
理论与评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全过程民主

王洪树

王洪树,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 610207)。

近代以来,反专制独裁、求民主共和,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政治价值追求。中国古人言:“名非天造,必从其实。”(王夫之《思问录·外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考“民主是什么”时指出:“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15页。而“民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建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无产阶级民主。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式民主”。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94页。中国式民主正是因为“行得通、很管用”,所以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广泛政治认同,强化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公共生活的政治信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直言“美国有美国式的民主,中国有中国式的民主”(3)《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 《人民日报》 2021年3月20日。,成为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中国彰显政治自信的国际宣示。然而,如何理解和进一步建构中国式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的中国式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式民主的集中表达和发展趋向。作为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的结晶,全过程人民民主无疑会激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兴趣。那么,到底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公共生活的时代呼唤。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局部性质变,必然会投射到人民的政治生活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9页。正因如此,全过程人民民主呼之欲出,成为新时代构建人民良善美好公共生活的重要路径。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中国探索。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马克思主义民主不仅是人民民主,还应该是过程性民主。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新生的政权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马克思聚焦巴黎公社做出了深邃的理性思考。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指出,公社“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7页。。在短暂的革命过程中,“为巴黎公社慷慨赴死的巴黎人,数目之多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战斗。这证明什么呢?”这只能证明公社“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20页。。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未来政治生活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随着无产阶级开展暴力革命、争得民主并成为统治阶级以后,如何实现人民民主呢?人民民主是否会像历史上出现的资产阶级民主一样,为少数人所享有呢?对此,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过程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1页。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者,而且是深入践行者,切实把人民民主融入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中国人民渐进地真实享有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由此,中国式民主展现出了强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特质。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民主精神的具体实践。经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的浴血奋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言:“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57页。作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不仅拥有一切权力——宪法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60页。,而且在法律保护下,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60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主及其政治实践的规定,就要求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地贯彻人民民主精神,做好主人翁,创造性地探索实现人民民主的路径和方式。

第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两种重要形式的实际运行状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建构过程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民主协商和民主选举并用。因此,协商和选举,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拥有的政治形式,深深地嵌入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3页。以协商谋求人民大众的理性共识,中国的公共决策尽可能地建立在科学和真理的基础上;以选举谋求人民大众的票决共识,中国的公共决策还要尽可能地追求政治效率。断点式的大众选举和过程性的协商有机结合、互相改造,共同推进人民民主的有效实现。由此,“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3页。。协商和选举的政治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凝结为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五,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89页。相较于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等政治话语,国家治理话语蕴含的政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迁。“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逐渐发展为“人民主体”“人民中心”和“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在“人民主体”等政治理念的引导下,多元参与、共识合作就成为国家治理的集中话语表达和典型政治行为特质。在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凡是与公共议题相关的人民群众,都有权利参与公共问题的讨论和决策。中国的治理,不仅要建立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基础上,而且要建立在尽可能广泛的社会共识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才能将中国式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才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历史伟力。

第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过程化展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不是为了披上一件“皇帝新衣”,而是为了救国救民和富国强国。因此,“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6页。问题导向的中国式民主的过程化展开,不仅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充分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公共生活的政治主动性;而且还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1页。以大众民生福祉为导向的民主多形式多路径的展开,正在型塑中国人的民主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人民为政治主体,扎根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践行宪法民主精神、创新选举和协商多种民主形式,致力于现代化治理和美好公共生活建构的中国式民主。

二、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中国式民主的建构

作为中国式民主在新时代的具体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维、立体和系统化建构,将以一个小切口的形式为中国式民主这个大主题探寻一条具体、渐进、可行和有效的发展路径。中国式民主又必然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以独特的价值导向、政治保障、发展逻辑和目标归宿。

第一,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健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它最显著的特征,一是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民主。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从理论逻辑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8页。其次,从历史逻辑来看,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从历史教训来看,如果没有党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可能会沦为民粹主义民主或暴民政治;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沿着正确道路大踏步前进的政治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历史告诉我们,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后,从实践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因此,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都必须自觉、笃定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发展方式方法、发展质量或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0页。。

第二,深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基础。依据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政治,是对特定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交往结构的集中反映。政治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征,都取决于该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结构和阶级阶层结构。因此,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争得民主以后,《共产党宣言》要求无产阶级政权“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1页。。进入新时代,中国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重点推进中国式民主建设,也必然要遵循这一政治发展逻辑。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辩证关系。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在推动人民“需求层次”提升的基础上必然催生对美好公共生活的集体渴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蕴含的理性自由、地位平等、包容和妥协等精神,也势必从经济生活渗透到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成为人民群众开展公共生活的基本精神原则。这将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提供最深层次也最强劲的经济动因和精神动力。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入发展,也会确认人民的政治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正当权益,进而为经济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源自人民群众的历史伟力和发展活力。在中国式民主的保障和引领下,中国极有可能在不到一百年时间所创造的生产力也超过人类以往的全部总和。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辩证关系。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跃迁,必然会诱发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力量结构虽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改革开放催生的各种新型社会力量仍然归属于“人民”范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势必要求通过正式的政治体制反映和维护其正当利益和诉求。这就给中国式民主创新多元民主形式和全过程性开放提出了现实的、迫切的政治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治建设必然要回应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呼之欲出,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整合多元社会力量,致力于民族复兴的时代性政治产物。这就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内在逻辑,经济社会深入发展提出了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性要求;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构,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更具活力的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与相互磨合,共同保障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上行稳致远。

第三,广泛普及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厚植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沿着这个分析逻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作为中国式民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什么好,归根结底在于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行!马克思主义民主在道义上的正当性、理性上的科学性、规律上的真理性、价值上的崇高性、实践上的有效性,都充分彰显了其作为新型政治形态超越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政治优越性。因此,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构过程中,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强调:“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1页。据此而言,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在中国的实现程度,既根源于它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良善公共生活的需要程度,也根源于它在中国民众中的传播和践行程度。因为人民群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渴望,需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启蒙和激发,将分散自发的渴求汇聚成大众的自觉主动追求。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启蒙和引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成为新时代新阶段中国人民建构美好公共社会的主渠道,赢得人民群众的深度认同和广泛参与。对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自信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同,将聚合成推动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深沉而持久的主体力量。

第四,切实贯彻宪法中的民主精神,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宪法中的民主精神和政治原则,是中国式民主建构的基本价值指导和行为准则。具体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来说,首先,要贯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政治准则。“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60页。。因此,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构过程中,应该从制度和程序的角度关注和研究如何坚持党的领导。相关制度和程序的建立健全,有助于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其次,要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等宪法规定(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60页。。正是因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主人,要全过程参与和监督国家事务,管理各项公共事务。宪法规定的具体执行,需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分门别类地制定具体权力、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相关规定,在权责对等的原则下保障人民拥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最后,要以创新的手段和办法落实“社会主义建设事务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58页。。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以民主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中国式民主中社会力量整合机制的适应性调适,团结多元社会力量,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动力。

第五,创新和丰富协商与选举形式,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渠道。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主体角度看是全主体,是人民民主。根源于基本经济制度,人民呈现出多元异质的发展趋势,即人民语境下的多元分化及分化社会力量各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诉求,他们都有参与公共管理的权利和政治意愿。这就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给予体制化的吸纳和整合。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方位角度看是全领域,是全领域民主。当家作主的人民从横向看要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公共事务的管理,从纵向看要在公权力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生活中践行民主原则,以丰富多元的民主形式在各个领域中贯彻落实“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原则。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环节角度看是全链条民主。人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实现对公共事务的过程化政治参与,在公共事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民主精神,创新民主形式。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实现方式来看是多路径民主。多元异质的人民,全领域全过程地参与各层次各事项的公共管理,必然要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相应的民主形式,“公推直选”“民主恳谈”“村民议事”等形式如雨后春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推进,要求“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8页。。

第六,规制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良善治理。首先要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序民主”。全主体、全领域、全链条、多路径的人民民主,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程序的规范,就会沦落为民粹主义民主甚至暴民政治。这就要求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畅通各个民主渠道。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依规治党协调推进,为各政治主体参与公共生活提供了具有权威性的制度供给;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政治主体不仅激活存量民主,而且不断创新增量民主。这将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规章制度引导下的体制化民主。其次还需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为民主”。它在各方面的展开,不是为了给社会主义中国装点政治门面,而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各方面各领域的真实展开和渐进实现。政治主人翁意识日益觉醒和强化的人民大众,正全领域、全方位、多路径地实际参与公共生活的管理和公共生活的塑造。正是因为制度程序规范下的人民大众在公共管理中积极作为,“有为”必然“有位”,他们的政治主体地位不断得到自我体认和外在强化。最后还要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效民主”。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真实有效地当家作主,是为了以民主方式解决公共生活中的问题,是为了聚合力量、汇集共识,建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公共生活,进而在各个层面实现善治,夯实善政的基础。在更高的意义上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2页。如何得以阶段性实现。作为中国式民主的时代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为指导,积极作为,始终坚持高质量的民主发展,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在新时代的阶段性推进。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比较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长期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结晶。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30)《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2页。。作为中国式民主政治的时代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正以它内在的政治优越性,推动中国人民构建美好公共生活。

第一,理论优势: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级的政治形态。追根溯源,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具有政治优越性,根本是因为它以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比资本主义民主更先进的人类民主形态。作为取代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政治形态的社会主义民主,它的实质正如马克思所言,“它是由人民自己当自己的家”(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565页。。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实际建构中,列宁做出了可贵的政治探索。他直言这种新的民主制“活的灵魂就是政权归劳动者”(32)《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4页。。当劳动者走上国家政治生活的舞台,全领域全过程地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全过程人民民主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势必破茧而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就是要“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3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

第二,与时俱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新时代的适应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虽然从理论上而言,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为高级和先进的政治形态,但它的实际政治效能如何,最终还要取决于它能否适应不同时期人们对美好公共生活的期盼。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大众政治诉求,构建人民大众的美好公共生活,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直面和回答的时代性问题。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进一步拓展了民主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下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主体意识和公共参与积极性,这就使得“全主体”民主的特征日益彰显。其次,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拓展了民主领域,在更加广泛的政治生活中推动人民当家作主,上至建立健全人大的监察制度,下至不断完善村民(居民)议事制度,“全领域”民主正在成为政治现实。再次,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探索了民主实施的环节,使民主精神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形成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全链条”闭合式民主。最后,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健全了民主运行的程序,使人民当家作主既有法制的保障,又有法制的规范,“全程序”的民主也在逐渐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极强的政治调适性,又以与时俱进的政治品质引领人民群众追求和构建美好公共生活。

第三,全过程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方社会断点式民主的全面扬弃。西方许多政治领袖和学者专家将大众选举视为民主的圭臬。当然究其实质,这一方面可以在形式上彰显民主性质,使民众感觉好像是他们用选票在决定政治的运行。但实际上,这种断点式民主,既掩盖了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专政的实质,大众只能在资产阶级圈定的候选人中进行政治选择,又能将大众排斥在少数政治精英日常运作资本主义政权之外。因此,西方社会中民主的实际情况就是,“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3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3页。。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主张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而且全领域、全链条、全程序地实施人民民主,不断拓展民主的领域,丰富民主形式和路径,健全民主制度和程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3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0页。这就激发了亿万人民的政治主人翁意识,广大人民群众迸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创造历史的伟力。

第四,人民性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方社会“金钱民主”的否定和超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特征也是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人民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人民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28页。这无疑与资本主宰民众公共生活的西方民主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西方民主政治生活中,不是选民的选举决定他们的公共生活,而是资本及其人格化代表——资本家实际掌控国家政权,操控人们的公共生活。有西方学者感叹:“金钱对现代政治竞选活动带来了麻烦,对我们的民主带来了真正的危险。”(37)[美]理查德·K·斯克尔:《现代美国政治竞选活动》,张荣健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50页。资本不仅可以操纵所谓的“民意”,引导舆论,而且“金钱确实能购买政治选举活动。没有钱,任何政治选举活动都只不过是存在于候选人脑袋里的空中楼阁”(38)[美]理查德·K·斯克尔:《现代美国政治竞选活动》,张荣健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51页。。面对资本对西方民主日益强化的控制,民主也更沦为有钱人的政治游戏。时年91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在2015年9月23日接受访谈时更是感叹,“美国民主已死”,美国民主“不是民主政治,而是属于少数人的寡头政治”(39)《卡特:美国民主已死是属于少数人的寡头政治》,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5-09/25/content_34352914.htm。。

第五,主体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直击资本逻辑下人的异化。在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大众不仅是资本增殖的手段,而且日益沦为机器的附属物。尤其是在大数据、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的背景下,资本通过大数据和新技术实现了对普通大众更为精细、精准和细致的控制和剥削。因此,人的异化现象在当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强化。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中国,一方面清晰深刻地认知西方资本主义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急剧变化,另一方面也对此现象保持高度的警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全主体”精神的程序渗透和政治践行,不仅使全体劳动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拥有广泛、多层、多元的途径参与公共生活,表达诉求和维护利益,而且使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也能有效参与公共生活,表达和维护正当利益。各社会阶层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自由得到维护,发展受到重视。多元主体当家作主精神的激发和程序保障,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赢得民众拥护、认同、参与的重要动力;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探索和政治实践,又必将建构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特质的“自由人联合体”。

第六,绩效显著: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共治共享与西方社会政治衰败形成鲜明对比。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内在的公共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保障和引导民众全领域、全链条地程序化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商量出共识,商量出情感,成为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最靓丽的政治底色。协商民主和票决民主有机结合,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公共参与,使各阶层和各团体都能在体制内表达诉求和维护利益,还将政治共识置于公共理性的基础之上。即使票决,也是在充分多元的协商沟通之后的票决,是对多元公共理性的政治抉择,这就实现了政治参与和政治效率之间的均衡。正因如此,“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4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24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次贷危机深度蔓延背景下,西方社会资本力量变得更加“任性”,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不断恶化,族群之间的矛盾因政治力量的挑唆而不断加剧,西方国家国内政治认同削弱,出现了“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4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0页。,出现了政治制度体系的“否决制(vetocracy)”现象。因此,曾经一度认为西方制度将一统天下的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得不感叹:今天,“作为世界上最早最先进的自由民主制的美国,与其他民主政治体系相比,承受着更为严重的政治衰败”(42)[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第 443-444页。。

四、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人民大众的美好公共生活

秉持比较政治优势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中国式民主在新时代的具体政治形态,是人民构建新时代美好公共生活的具体路径。而中国式民主,则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更为恢弘的政治发展意境,以构建新时代人民美好公共生活来追求“自由人联合体”的阶段性实现。

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美好公共生活的建设。建设“每个人自由且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在新时代的阶段性具体表现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然包括对“美好公共生活”的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4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34页。。民主、法治、平等、公正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衡量美好公共生活的重要尺度。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具体路径建设新时代美好公共生活,应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以高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发展,而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构建美好公共生活提供更加恰当的民主形态。

其次,人民的美好公共生活应该由人民多元参与和全程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追求美好公共生活,必然是当家作主的人民的集体期盼和政治愿景。人民的美好公共生活,既要求有丰裕的物质做支撑,又要有高尚的价值做牵引。人民事业人民干,人民的美好公共生活也只能由人民来建设。这就要求中国式民主,是人民的民主,是人民语境下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的民主。全主体、全领域、全链条和健全程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新时代全体人民建设美好公共生活的具体路径方式,而且保障了中国式民主是由人民建设和人民享有的民主。

最后,人民在过程化构建美好公共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国式民主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原则,奠定了中国式民主的基本框架。从此以后,中国人民不仅在政治上站起来了,而且以坚忍不拔的政治意志和勤劳奋斗的创新发展,持续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好公共生活。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将新中国的全体民众还原为平等的政治主体。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不仅开辟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为中国人民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和追求美好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还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美好公共生活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和实现。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人民对美好公共生活的追求成为政治建设的主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渐趋成型,成为人民构建美好公共生活的政治主渠道。正是在构建美好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式民主的内涵,实现了扩大公共参与和提升政治绩效之间的均衡,创造了中国40多年平稳快速发展的世界奇迹。这进一步深化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式民主的政治认同,巩固了政治信心,在共建共享中汇聚亿万民众力量,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全过程民主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式民主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生态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