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的实施策略

2021-12-27 00:46马占祥
甘肃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存在问题高中数学

马占祥

【摘要】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就是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从创设问题情境、重视交流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出新颖的选题、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增强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存在问题;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0463(2021)20—0068—03

交流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碰撞、感悟传达、体验分享,才能使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初中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时,都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规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实现性格塑造和智力的提升。

一、数学课堂交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交流被忽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交流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堂交流活动的重要性,忽视了课堂交流。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不断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事实上,课堂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要有效把握交流时机,合理选择交流内容和交流方式,课堂学习氛围就能够更加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长期忽视了课堂交流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停留在字面意思的浅层面,不能深度思考,达不到对知识透彻理解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课堂交流缺乏深度。课堂交流应该成为一种贯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始终的环节,它应该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而不应该是放任的、低效的和随意的。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立刻讨论,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时就参与了交流,显然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有部分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时间没有合理调控,在交流结束后也缺乏有效总结,这样的交流活动也是浅层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二、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探究

1.借题发挥,创设贴合实际的交流场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高质量的课堂交流活动,应该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贴合实际的交流场景,以便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助力对所涉及问题的解决。实践证明,通过创设熟悉的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流场景,学生能迅速产生一种代入感,并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具体问题针对性讨论,从而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平行四边形作为一种基础图形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预习这一章内容后,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个生活化问题将学生引入课题:“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平行四边形物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能够根据这个物体来描述一下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是,你可以证明吗?”这样的问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又联系了以往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在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驱驶下参与到有效的讨论之中。而这样的交流、讨论,无疑会对他们之后的学习产生很好的帮助。

2.拓宽交流范围,使交流内容和途径体现多元化的特点。课堂交流活动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具有多元的交流内容和多样化的交流途径。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一些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枯燥乏味,且不容易理解。此时,教师就要积极地组织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谈一谈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正负数”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中使用负数的例子。

再如,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相反,它们的联系十分紧密,存在着“数”和“形”的微妙联系。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谈一谈在做某些题目时所产生的思考。学生在彼此交流时会发现,涉及函数的题目经常会考查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图象与x轴相交的点,来得到这个函数方程的根,并在此基础上找出相关的不等式的解。这样一来,图象就成为了连接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桥梁,学生学习的知识综合性以及学习的深度都加深了许多。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交流活动不仅有利于學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领悟。

3.采用趣味交流,增加学生的交流意愿。在设计课堂交流活动时,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使课堂交流活动更加有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交流活动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这样的课堂交流也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切蛋糕时,如何把蛋糕等分为4块?经过思考,学生很容易得出最直接的答案:先横着切一下,之后再竖着切一下,这两刀所在的直线要过圆心且互相垂直。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问:“如何把蛋糕等分为5块、6块或7块呢?如何联系‘圆’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小组内形成统一结论,不同的小组之间再互相评价或验证。在交流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原型。比如,有关切蛋糕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按比例等分圆或等分圆心角的问题。在等分蛋糕之前,我们可以先算出每一个蛋糕占有的比例,并算出每一个扇形的圆心角。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讨论和数学学习的乐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理解数学就是对平时生活的总结、积累和升华。

4.巧妙设计交流讨论的问题,提升交流活动的价值。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师生谈话式的交流问题,通过不断设问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层层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的师生交流活动不仅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接受反馈和调整教学路径、完善教学活动的过程。

例如,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与“求某一角的角度”相关的问题。这样的题目解题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在使用了最佳的解题方法之后,学生面对题目给出的复杂条件往往还会有困惑,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谈话式的交流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题目中给出了‘某一角是直角’这个条件呢?是不是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呢?”这时学生会回答出常用的解题方法,如利用角的平分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组内讨论,并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它是否可行。对于可行的方法,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它可以得出答案,或改变了某个条件,这种方法是否成立?”对于不可行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说明它不可行的原因。

5.平等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管课堂交流活动采用怎样的形式,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始终是提高交流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师生之间交流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避免直接否定或严厉批评,应该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对于学生错误的观点,教师则要做到及时纠正和引导。这样的师生交流才能够产生教学共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学生之间交流时,教师则要做好分配和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并能够接受别人的想法。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交流活动的技巧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提出更有高度的交流话题,平等地与学生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璐.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交流有效性的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2020(17):21-22.

[3]石飞虹.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摆脱“假交流”而实现“真交流”[J].新课程导学,2018(31):10.

[4]纪淑艳.注重交流,打造互动式初中数学课堂[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2):18.

[5]李维荣.初中數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3(05):51.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存在问题高中数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