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的“递进—融合”创新培养路径探索

2021-12-28 12:24董莉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书育人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外语用人单位创新能力

董莉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共识: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宣言》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召唤,是人才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院校外语人才的培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目标,应特别强调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知识与能力的切实提高。

一、英语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调研

新文科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外语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同时应涉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所需、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复合型技能和创新能力。例如,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跨境电商急需拥有外语能力和电商平台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除了外语能力,还对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电子商务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当前的英语类专业大多以传授语言基础知识为核心,致使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全球化发展之路,这也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能够快速适应国际环境、顺利进行沟通实践、具备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的英语类人才。

本文作者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及文献分析,针对京津冀地区行业、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的用人情况进行调研,主要对象为需要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以及与英语应用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调研355个用人单位,这些单位都有需要外语人才的具体岗位,分析岗位类型、岗位所需的语言水平要求、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评价等,了解英语人才的需求现状。调查统计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调研结果,英语类专业人才的主要就业行业包括教育培训、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商业银行和流通企业等。在各项知识与技能中,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沟通技能。其中,国际贸易公司对于涉外商务实践各个方面的要求都相对较高;生产制造企业、电商平台及教育培训机构对于英语基本语言技能、商务实操技能、经营管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知识都比较重视;金融机构对于商务沟通能力和金融专业相关技能要求较高。部分用人单位还提出应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在专题访谈中,行业、企业和社会各单位普遍认为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亦非常关键。对照目前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不难发现:人际沟通、思辨与创新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充分。

表2 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的满意度问卷调查

由此可知,高校对于英语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契合度,但是程度上仍远远不够。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听、说、翻译等英语语言基本功、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等均具有明确要求。在实践能力方面,高校虽已设置各类实训课程,但在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沟通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的表现欠佳。

二、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的“递进-融合”创新培养路径的理论探索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必须思考: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应该开展哪些探索和尝试?如何改革现有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作者认为,我们的外语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开展课堂革命,全面、纵深利用全学程、线上下和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实施“递进-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图1的左列为外语人才三元递进能力培养路径,三元能力包含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种能力的关系为逐层递进、逐步提升。认知能力为基础,是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主要培养目标;实践能力是外语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新文科建设中外语人才培养的重点;创新能力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是社会发展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元能力培养过程中,创新因子始于认知能力培养阶段,因此应建设蕴含创新能力元素的创新型理论课程或开发现有课程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元素;在认知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强化,因此通过实施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需要落到实地,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模式即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稳定基础。

图1 外语人才的“递进-融合”创新培养路径示意图

示意图的右列为三元教学机制,是培养三元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包括线下课程教学机制、线上实训教学机制和企业实践教学机制。线下课程教学是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习得理论知识,培养其专业知识认知能力;线上实训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实践教学形式,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在虚拟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企业实践教学对于外语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却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教学机制是相互融合的。在创新型课程的建设方面,主要依靠线下教学机制,但线上实训教学机制和企业实践教学也应纳入创新型课程的设计考虑范围。从认知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化进而升华成为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三种教学机制一直密切融合:线下教学的理论课程内容为学生虚拟仿真实训、进入企业实习提供知识储备,虚拟实训项目内容基于线下理论课程学习,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创新提供预先演练的机会,企业实习实践基于并检验线下理论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的效果,并提供改善建议。以此,三种教学机制要紧密融合,才能产生聚力。

三、外语人才“递进-融合”创新培养路径的实践探索

适逢笔者所在高校正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三元能力递进提升的路径和三元教学融合聚力的机制为指导,进行了创新型理论课程、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和校企实践育人模式框架下等共计六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拓展、创新外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基本不会设立外语单一技能岗位,本科毕业生要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因此应创新课程设置思路,开发跨学科的课程。在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成效为本、能力导向、价值引领和素质培养的原则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因此,笔者所在高校的英语类专业建设正在积极为英语学科发展拓展空间,密切结合本校特色、本地特色和时代特色,努力探索“英语+”的复合式知识和能力培养之路,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群建设,开设“英语+商务”“英语+工程”“英语+法律”等复合型课程,以英语为本,以其他学科为辅,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使英语类专业的学生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素养。

以现代技术赋能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调研结果显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几乎是每一个用人单位的要求。目前,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努力营造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智能化教学环境,使实践教学与各阶段的专业知识教学实现有机统一,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搭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成为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新尝试。笔者所在学校尤其注重新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支持开发基于语言服务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目前项目的应用人数超过千人。该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突破了外语教学情境缺乏、教学语境缺失、时空限制、跨文化交际障碍、教学成本高昂等桎梏,将新技术发展融入实践教学,以虚补实,有效解决传统外语实践教学存在的若干难题。该项目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富含科技元素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既是实习资源的拓展,也在实践训练中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进行了检验。

建立校企协同平台,优化高校教学机制。为了实现复合型外语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教学机制是行之有效的路径。一直以来,高校与对口用人单位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协同、合作,包括开发拓展实习基地、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和实习项目等,从而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笔者所在教学单位聘请多位国际贸易、国际会展等相关行业的专家,组建“校内教师+企业导师”的联合式实践教学队伍,共同制定实践目标,研讨实践内容,完成实践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学习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校企协同平台也可服务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聘请行业和企业中富有实践经验又热心教育教学的管理人员进入高校承担部分理论教学任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系统化、长期化和稳定化的校企合作局面。笔者所在高校支持开展校内教师与行业企业教师联合授课,建立稳定的多元化合作教学队伍,充分开发社会资源,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最新鲜的行业和职场信息。此外,高校的外语专业应广开校门,创造契机,组织学生到各行各业开展观摩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建立开放型的师资发展模式,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高校英语类专业普遍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经验较为匮乏,使得实践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有作用。高校应以开放的态度建立师资培训机制,除了传统的专业进修、学位提升、学术会议等渠道,还应面向社会广开思路,有组织地委派或支持教师到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实践,建设具有专业能力和多元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专业所长在教学之余进入企业实践,使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拓宽职业发展之路。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语言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调研显示,听说能力的不足是在以英语为工具的职业中产生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笔者所在高校强调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通过项目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强化语言听说的应用训练。同时,我们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向高级技能训练的有机过渡,使学生在复合型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涉外沟通相关的岗位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笔者所在教学单位开设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培养学生在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商务礼仪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按照外语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以新文科背景下学科融合为基础,构建外语人才认知—实践—创新三种能力逐层递进的培养路径,学生从校内到校外,从虚拟仿真到真刀真枪地开展实践,将所学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实践之中,催生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外语用人单位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