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开创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1-12-28 00:58
岭南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道路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周 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 哲学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05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开启中国发展新纪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国家,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究其根本原因,是存续千年之久的农业文明遭遇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碾压所致。自那以后,中国各阶层各学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先后登场但无一成功。即使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其全新的现代理论内核和高远的共产主义追求,赢得了中华民族优秀分子们的普遍认同。和以往各种运动所信奉的“主义”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时代的产物,深刻揭示出人类社会必将从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生产力机制,揭示出帝国主义本质和殖民体系的历史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的根本原理,这些机制和原理的发现,科学指引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为广大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探寻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地区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诞生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党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附属国家向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历史性转变,意味着一个旧文明体向新文明体的革命性新生,中国发展进入社会主义新纪元。

二、中国共产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解放战争胜利之后的国家建设,向全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60年首次明确党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2]162。

要“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改变旧的社会结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就必须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丰厚的物质前提。从1949年到1956年,经过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起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1956年到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成功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这个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等理论主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样态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三、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结合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时代表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进入到新时代。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出台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举措,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脱贫攻坚历史任务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胜利实现,更是在全球性的国家制度比较和政党价值理想的建构与实践层面,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逻辑,政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亦是如此。现代化不应该是西方少数国家的专利,更不应该是西方大国强行改变他国自主发展方式的天然权利。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共同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开启,中国共产党还将继续创造更多的奇迹,让世界与中国互利共赢,共创人类文明的新未来。

猜你喜欢
道路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道听途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