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 提升综合能力

2021-12-28 08:29
辽宁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学科历史

夏 宇

(朝阳市双塔区燕都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教师重视。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有效渗透数学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挖掘数学中的美学文化,提升审美水平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在情感培养、态度引导和价值观确立方面的目标要求,并且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数学的美学价值。为此,教师需要向学生有效介绍和传递数学的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中“美”的因素。

数学学科中蕴含着层次深入的理性之美和象征之美。这种美感通过数学学科不断外延和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惊艳世界的数学发明载入史册,并且在当今社会中依然被不断被沿用和采纳。作为教师,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总结数学的美学文化,引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如在教学“求比值”一课时,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不断渗透数学学科中所蕴含的美学文化。

师:各位同学,大家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自己的妈妈,或者其他女性会穿着高跟鞋,那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呢?

生:很多女性穿上高跟鞋以后,会变高,变得好看。

师:(向学生展示维纳斯雕像的全身图片)有些女性穿上高跟鞋以后,其身形会变得更加好看了,这是因为穿着高跟鞋,其身材的比例就发生了改变和优化。维纳斯的雕塑,其身材比例被称为是最完美的,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因为她的腿很长,因为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例好看。

师:维纳斯雕像之所以被称为最美的身材,是因为她的躯干和身高的比例接近0.618,而这个数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金分割比”。因此,黄金比例的身材也就成为了很多女生追求的目标。

师:0.618这个“黄金分割比”的数字,在生活中还经常被应用在拍照中,因为用这一比例来调节图像位置,能增加美感。你们还能找到其他生活中利用“黄金分割比”的例子吗?请在小组中讨论。

生:生活中用的纸为“黄金长方形”,这样的长方形让人看起来舒服。正规裁法得到纸张,不论其大小,如对开、8开、16开、32开等,都是近似的“黄金长方形”。

生:节目主持人报幕,一般不会站在舞台的中央,而是站在舞台的处,因为站舞台上侧接近0.168比例的位置是最佳位置。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开展,学生对数学学科中“黄金分割比”的概念与现实中所蕴含的实际美感产生了理解和认知。数学知识中所表现出的美学价值也得以被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会,使数学学科知识从理论化的课堂教学走向自然的生活,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找寻美的因素,并从中体会到了数学学科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挖掘数学中的历史文化,感悟时代进步

数学学科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而不断的发展和推进,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历史文化内容的有效挖掘和渗透,可以不断调动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不同历史阶段下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来感悟和体会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等,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小学生对历史故事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渗透和融合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不断渗透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与“统计”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历史阶段人们进行统计的相关图片)各位同学,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原始部落的人在拿绳子结扣,古人在用毛笔和纸张进行记录……

师:不同时期的人们会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统计,那么现在我们会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进行统计工作呢?

生:计算器、电脑……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数学学科的进步,使学生明白数学与历史是紧密相连的。通过相关数学知识内容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渗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使他们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感知。

三、挖掘数学中的学科文化,促进积极探究

独立学科教学状态下的数学教学,往往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觉得枯燥,从而逐渐习惯于被动的知识接收和重复性的记忆训练。但是,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来讲,对数学思想内涵、方法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应是更为重要和更为本质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将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研究发展情况等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参与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习惯。

在教学“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不断渗透数学学科中所蕴含的学科文化,从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版块内容,促使他们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师:大家对“完全数”的产生历史了解吗?

生:不清楚。

师:现在我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完全数”诞生的故事。“完全数”是由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次提出的,举例来说,1、2、4、7、14、28是28的因数,而1+2+4+7+14=28,因此,“28”就是一个完全数。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完全数了吗?

生:除了自身以外,其他因数的和相加等于这个数字本身。

师:所谓“完全数”,就是指一个数字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恰好等于它本身。迄今为止,完全数的数量并不多,截止到2006年,人们总共发现了44个完全数,并且他们都是偶数,至于完全数有没有奇数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确切答案,是一个值得未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未解谜题。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知数学知识相关的产生背景,深化学生对相关板块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并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文化内容渗透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所在。为此,教师要不断努力构建和完善数学文化的内容体系,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建立起对数学学科学习的持续性兴趣。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