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2021-12-28 09:09刘建琴杨献娟
南方农业 2021年29期
关键词:南通市农产品融合

刘建琴,陆 兵,杨献娟*

(1.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2.南通市统计局,江苏南通 226018)

2018 年,南通市委、市政府契合新时期“三农”发展规律和南通市农业发展实际特点,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南通市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 年)》,把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摆上了突出位置。目前,南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初具规模、初现成效,但也存在土地要素问题突出、经营主体实力不强、融资依然困难、人力资源匮乏等制约因素。

1 南通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1.1 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大批新型经营主体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方向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广大农民广泛参与的融合格局。通过培育和示范创建引领,2019 年底,南通市建有各类家庭农场4292 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0 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0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8 家,实现销售收入500 亿元,比同期增长11.0%。在“2019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 强”中,南通市有13家企业榜上有名。推进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南通市已经认定新型合作农场91 个,目前投入生产运营的新型合作农场220 个,经营总面积近80 km2。

1.2 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大幅增加

紧紧围绕“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绿色品牌,推进“两品一标”建设。全年共定量检测产地蔬菜农药残留12 个批次,38 个蔬菜品种,1533 个样品,合格率为99.2%。目前,南通市在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上注册的农业经营主体有665 家(企业270 家、合作社127家、家庭农场127 家),溯源产品818 个,建立生产档案1090 个,溯源批次1793 批,打印溯源标签259026 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占比不断提高。

1.3 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

目前,南通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呈现主体多元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和发展集聚化的多样化态势,各地相继打造出一批集自然、风情、历史、人文等于一体的“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和田园实践馆,推出了休闲农业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和经典旅游线等地方知名品牌。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如东县掘港街道虹桥村等3个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目前,南通市共有20 个示范村镇获此殊荣,总数名列江苏省第一。

1.4 农业融合发展形式多样

南通市乡村呈现出“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势。“种植+”林牧渔,形成循环型农业;“农业+”加工流通,形成延伸型农业;“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形成体验型农业;“农业+”互联网,形成智慧型农业。如皋市如城花木产业园强化“互联网+农业”发展,鼓励创意创客与传统花木产业相结合,通过花木大世界网、好雨网、传众网等花木营销网站实现线上线下年交易超亿元的发展成果。

1.5 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

南通市围绕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突出加工发展,初步形成了果蔬、粮油食品、畜禽、饲料、海产品、茧丝绸等农产品加工产业。2019 年,南通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000 多亿元,南通市农产品出口总值5.41 亿美元,位列江苏省前列;突出试点创建,海安鑫缘茧丝绸集团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如皋市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如东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准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

2 南通市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1 农旅融合,打造休闲农业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南通市共有省级乡村旅游区81 家,其中五星级4 家、四星级18 家、三星级44 家,各类休闲农业企业经营主体达573 个(其中农家乐261 个),占地总面积逾133 km2,资产总额超100 亿元,年营业收入总额近40 亿元,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近1000 万人次。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3.68 万人(其中农民工2.58 万人),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3.2 万元,累计带动农户19.9 万户[2]。

2.2 农工融合,打造增值农业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融合增值和溢价效益。以南通菜丰堂食品有限公司、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业企业,围绕种苗繁育、蔬菜种植、加工、出口和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农耕文化、电子商务等拓展农业功能,通过农业与农耕体验、旅游、文化等相结合,功能拓展出虹桥四季采摘园、一康生态综合田园、玫瑰景观园、猕猴桃示范园、食用花卉产业园等新业态、新模式,向前承接了农业的生产,向后连接了农业的相关服务,精深化的转型发展激发了传统农业的新活力。

2.3 产销融合,打造效益农业

2018 年,南通市出台了《全市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 年)》,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开展电子商务,以电子商务引领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业致富,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南通市现有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园区)5 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7 个、示范村13 个。通过“农村电商+乡村游”的模式,由传统的“卖产品”向“卖生态”和“卖体验”转变,利用电商平台宣传乡村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互联网+旅游+农产品”的互融发展之路,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经济业态。

2.4 农科融合,打造智慧农业

积极利用高科技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科技化、精准化、智慧化。海安市将自动滴灌、远程数据采集、智能温控、农机一体化等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农业种植现代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2019 年,南通移动与海门市正余镇新岸村合作,搭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平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颠覆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更具“智慧”。

2.5 创意融合,打造文化农业

自2012 年以来,南通市连续7 年开展“乡村旅游节”活动,利用特色节庆活动助推品牌培育,逐步形成了河豚之旅、长寿之旅、生态之旅、绿色之旅等特色品牌,“中国海安河豚节”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被授予“中国河豚之乡”的称号;海门叠石桥家纺购物节、张謇文化艺术节、蛎蚜山航乐节、海门山羊美食节、江海风情乡村休闲节等5 大旅游主题活动特色鲜明;通州童子戏、海门山歌、如东杂技、海安花鼓等传统文化形式,均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欢迎。

2.6 帮扶融合,打造增收农业

2019 年,南通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3 元,同比增长8.6%,增长速度已连续9 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 年的2.2 ∶1 缩小到2.07 ∶1。2020 年,南通市建档立卡的9.6 万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104 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稳定达到45 万元以上,实现了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创业就业、“走帮服”活动等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3]。

3 南通市农村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3.1 产业规模总体相对偏小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2 ∶1。2020 年,南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值与南通市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06 ∶1,距省里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散户经营为主,3.3 hm2以上规模经营面积占比偏低,大多停留在种养等初级阶段,高、精、尖深加工企业不多,农业“量大质不优”“类多品不特”“产多加工浅”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3.2 经营主体实力不强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素质下降,使得农业生产缺乏高素质的综合经营队伍。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调查数据显示,从年龄构成来看,南通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5 岁以下只占3.5%,55 岁以上占到62.8%,农业经营从业者年龄普遍偏高;从接受教育程度来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8.9%,小学以下学历的占到47.6%,农业经营从业者学历层次偏低。同时,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满足于现状,谋求发展的意识不足,扩大规模、技改投入主动性不强。在被调查对象中,近90%的经营者仍采用自主经营模式,模式单一,处于产业融合初级阶段,只涉及一二或一三产业融合,带动效应有限,农民增收有限[4]。

3.3 技术和装备落后

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家底薄弱,技术水平不高、设备落后,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部分农用机械数量明显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南通市各类农用拖拉机3.03 万台,只占江苏省总数的2.1%;旋耕机1.46 万台,只占江苏省总数的3.0%;排灌动力机械2.08 万台,只占江苏省总数的4.0%。南通市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占灌溉耕地面积的7.6%,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3.2 个百分点。

3.4 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充分

农产品品种繁多,供应充足,但在调查对象中仍有40%以上经营者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全国市场具有明显的辨别标志和一定市场认知度的大品牌和知名品牌少之甚少,产品增值受限,农民增收乏力。1)调研发现,相邻2 个乡镇种植同样品种的水稻,一个乡镇创建了“红菱”稻米品牌,销售价格能达到16 元/kg,而隔壁乡镇没有品牌的、相同的品种的大米销售价格仅为6 元/kg,价格差距较大。2)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较少。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南通市农业经营规模户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1503 户,占南通市规模户总数的7.4%;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有120 户,占南通市规模户总数的0.6%;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有573 户,占南通市规模户总数的2.8%。

3.5 农业企业前延后伸难度大

1)用地难。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用地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手续繁杂、周期长;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就地就近申请晾晒、仓储、机库、加工、管理用房等设施用地难度大。2)人才缺。农村产业企业基本都位于乡镇或乡村,生活环境落后,待遇较差,导致“高级人才引不进,引进人才留不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企业的高效发展。3)融资难。在对家庭农场、创业大户的走访中,负责人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单户原则不超过2 万元)、期限偏短(一般不超过1 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4)招工难。随着普遍性用工荒的出现,农产品加工效益不高,招工难度更大。

3.6 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南通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 m2,低于全国人均920 m2的平均水平,用地养地矛盾突出;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等问题突出;农用薄膜、重金属、畜禽粪便、农药化肥残留污染等问题严重,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小型分散畜禽养殖逐渐成为畜禽污染的主要来源,给区域环境容量带来压力。由于农业分散性生产经营仍占较大比重,农民用肥、用药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指导,难免存在用药品种不符、用药量或浓度随意增加、单位耕地施肥量偏高和结构不平衡等现象。

4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思考

4.1 在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挖掘新模式

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主食、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预包装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和净菜加工;大力发展粮食果蔬产地初加工、畜禽屠宰、水产品加工、仓储和冷链物流体系,着力提升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生态林业、现代渔业等主导产业水平,逐步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种植面积。

4.2 在转变产业融合方式上拓展新理念

推广绿色兴农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南通建设,促进投入品使用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智慧农业理念,加快发展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等新型流通业态,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念向农产品加工业渗透,打造加工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展销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4.3 在加强农业质量发展上推广新技术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兴农行动,建设一批科技水平高、示范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机器换人”等示范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集中建立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收集、运输和处理渠道,推进果蔬残次品、畜禽皮毛骨血、粮油加工皮糠、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副产物转化产品市场竞争力。

4.4 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取得新成效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立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村集体或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扶持建设社会化服务联盟,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5]。

4.5 在化解企业发展困境上完善新政策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统筹优化财政涉农涉企资金和产业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信贷担保等方式,化解企业资金缺、招工难矛盾;进一步落实税收扶持政策、用地用电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更加有效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猜你喜欢
南通市农产品融合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