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素养测评

2021-12-28 11:20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林觉民天下人文段

考试分值:50 分 考试时间:45 分钟

一、阅读甲、乙文段,完成1—3 题。(15 分)

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惶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好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当然,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18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选自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B.“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这导致了19世纪社会前所未有的衰颓。

C.英国工人会走在这场社会革命前头,这种革命不但关系到他们的解放,也关系到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

D.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因为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2.有评论说《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请你结合甲文段加以分析。(6 分)

3.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请你结合甲文段谈一谈马克思使无产阶级意识到了哪些自身解放的条件。(6 分)

二、阅读甲、乙、丙文段,完成4—10 题。(35 分)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节选自林觉民《与妻书》)

觉,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齐豫《觉,遥寄林觉民》

4.《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借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3 分)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B.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5.下列词语的语义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B.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C.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D.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6.甲文段作为一段劝说词,请从策略、语言表达和劝说效果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6 分)

7.甲、乙两个文段的体裁均为“书”,试比较两者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6分)

8.甲文段中,李斯认为:“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原因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乙文段中林觉民认为:“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他决定:“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你如何看待这种“王者”与“仁者”的异同?请结合文段分析。(6分)

9.齐豫的歌曲《觉,遥寄林觉民》是以林觉民妻子陈意映的口吻写给林觉民的回信,请结合《与妻书》谈一谈该回信中陈意映是如何完成从“刹那即永恒”到“刹那能永恒”的转变的?(6 分)

10.“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请为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写一个小序来阐明这一主题。(5分)

猜你喜欢
林觉民天下人文段
求人不识
求人不识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感恩的心
李鸿章其人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