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低效林改造和经营管理探讨

2021-12-28 14:48周国强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连翘山西培育

周国强

(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和经济林管理总站,山西太原 030012)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木犀科连翘属,多年生落叶灌木,耐寒,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是退耕还林优良生态树种和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较好经济树种。其果实入药,是传统中药材、山西道地药材之一。

近年来,山西省在推动转型发展、攻坚深度贫困的进程中,大力实施“小灌木大产业”战略,创优营商环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动了脱贫,促进了增收。连翘是山西第二大特色经济林树种,通过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质量效益连年提升。尤其山西安泽、陵川、长子、屯留等县,已列为国家连翘道地药材产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安泽县“中国森林生态药材连翘种植基地”,安泽连翘还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了给山西群众立足资源优势进行脱贫致富提供方法借鉴,通过近几年的试验与实践,特对山西连翘资源状况、连翘改造技术及经营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1 连翘资源状况

1.1 资源现状

山西是野生连翘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也是野生连翘资源分布的中心,广泛分布于中条山、太岳山、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等地,生于山坡灌丛、林、草丛、山谷或山沟疏林中,海拔250~2 200 m[1]。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连翘面积366 666.67 hm2(其中天然连翘26.67 余万公顷),占全国资源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长治、临汾、晋城等地区,平定、石楼、左权、绛县、垣曲也有一定规模的连翘林;有50多个县集中分布有连翘,其中主产县25个,占全国42个主产县的60 %;全国每年连翘用量约800 万公斤,60%源自山西。

1.2 利用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致力于将山西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把山西连翘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连翘花”上做文章,全力打造全国最美的连翘花海,大力开展以“连翘黄花旅游”为主的全域旅游,借助央视《乡约》《乡村大世界》等大平台,在全国叫响“太行山最早的春天”这一品牌,把连翘“黄花”变成扶贫“富花”。在“连翘叶”上求突破,扎实推进连翘叶药食同源开发,精深加工连翘嫩芽、连翘叶,制作成健康养生的连翘绿茶、连翘乌龙茶,带动贫困人口入山采叶制茶、劳动增收致富。在“连翘果”上深挖掘,走连翘产业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之路,积极开展中药材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广州香雪制药、安徽井泉药业等连翘加工企业、中药饮片企业以及制药企业,提高连翘就地加工转化率,提升产品附加值,为连翘产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西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医药研究所、山西振东集团、太原华卫药业等单位面向全省连翘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已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成为推动连翘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强劲技术动力。

1.3 经营现状

山西省现有连翘林为生态林,均未进行改造经营管理。长期以来,全省野生连翘处于自然生长、无序采摘、掠夺性利用的经营状态,存在着经营管理标准体系不完善、野生资源产量低、人工种植不规范等问题,连翘资源没有充分地有效利用。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发挥当地连翘林“金山银山”的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连翘林进行改造并改善其经营管理状况。

2 连翘改造技术

2.1 定株补植

为了改善区域立地条件差,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等导致的连翘分布相对稀疏,长势不旺的问题,建议采取“定株补植”的方法措施来聚土保水,促进连翘生长;补植加密,提高单位面积连翘产量。

技术要点:补植加密、定株抚育,按2 m×3 m 的株行距确定保留株(丛),植株控制在1 650~2 250 株(丛)/hm2之间。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保留株(丛),去除多余的植株(丛)和连翘周围杂灌,进行鱼鳞坑整地,坑内回填腐殖熟土,连翘内膛去除干枯枝,实行定株培育;并对空档较大地段就地移栽填空补植,提高亩均连翘分布密度,达到分布基本均匀。注意保护珍稀、濒危的物种。

2.2 带状抚育

针对区域立地条件好,土层深厚的阴坡,野生连翘长势旺盛、盖度达到60%以上的地区,建议采取“带状抚育”的方法措施,定株抚育通风透光,带状整地保持水土,生物覆盖培肥地力。

技术要点:开带疏伐、全面抚育,保留2 m 管理带、4 m 培育带。2 m 管理带内所有灌木清除,带内野生连翘移栽后用于空档地段和新造林地造林;4 m培育带内去除杂灌,清除连翘内膛干枯老枝,间伐移栽过密连翘,所有灌木枝条截短平铺在连翘培育带内,再将管理带内的腐殖熟土覆盖在畦内枝条上,从而增加培育带养分。平地连翘林改造,留带方向以南北向为宜;坡地连翘林改造,留带方向应与等高线平行。一般可使用割灌机、油锯、剪枝剪等工具进行改造。

2.3 平茬复壮

针对区域立地条件较好,土层较厚的半阴坡,野生连翘盖度达到90%以上的地区,为了解决老枝较多,长势衰弱等问题,建议采取“平茬复壮”的方法措施,短截平茬复壮树势,交替改造稳定收益,带状整地保持水土,生物覆盖培肥地力。

技术要点:交替平茬、抚育复壮,保留2 m 管理步道、4 m培育带、4 m平茬带。2 m管理步道内所有连翘的进行移栽,其他灌木全部清理,便于今后管理和采摘;4 m 培育带进行去除杂灌、降密移栽、简单修剪,清除的灌木枝条全部覆盖培育带,蓄土保墒增加养分;4 m平茬带内去除杂灌后,进行平茬复壮,实现新老更替、逐步改造。留茬高度小于5 cm,平茬截面平整光滑。

3 经营管理技术

野生连翘改造后,要采取整形修剪、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科学经营管理连翘,同时顺应市场,创新经营机制,努力扭转连翘经营管理不善现状,逐步探索出一条野山连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三赢”之路。

3.1 整形修剪

采取除蘖、摘心、中短截等技术措施,可以调整连翘树冠枝叶密度,改善植株内光照状况,提高连翘果实产量和品质。结合现有连翘实际长势,科学合理培养三种树形:一是主干疏层形,在主干上距地面80 cm处定干,50~80 cm的整形带的不同方向,选择3~4个发育充实的侧枝摘心,促进多发分枝,培育成主枝,以后在主枝上再选留3~4 个壮枝培育成一级侧枝,在一级侧枝上再放出侧枝,培养成具有明确中心干,具有2~3层的树冠。二是开心形,在主干上距地面80 cm 处定干,没有明确主干,具有3~5个主枝的树冠。三是丛状,每丛保留3~5株,形成丛状圆头形。及时清理丛内枯死枝、病虫枝、纤弱枝、交叉枝及重叠枝、过密植株。

3.2 有害生物防治

连翘有害生物防治可以分为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寄生植物防治三类。①病虫害防治。野生连翘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目前较少发生病害。于早春和晚秋清理连翘被修剪下来的残、枯、病、虫枝条,连同园地周围的枯草落叶,集中到园外烧毁,消灭病虫源;或土壤浅耕、中耕除草、挖坑施肥、灌水封闭和秋季翻晒园地,杀灭土层中的羽化虫体,降低虫口密度。冬季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消灭越冬虫卵;及时剪除受害枝条并烧毁。或在清晨于植株周围撒石灰粉防治,亦可人工捕杀。②寄生植物防治。每年4~10月是菟丝子及无根藤主要侵染危害期,是防除的重点时期。受害严重的地块,每年深翻,凡种子埋于3 cm以下便不易出土。春末夏初及时检查,发现菟丝子连同杂草及寄主受害部位一起剪除并销毁,清除起桥梁作用的萌蘖枝条和野生植物。

3.3 果实采收

长期以来,根据对连翘生长发育规律的观察,“青翘”的采摘期为秋天,连翘果实由青转黄时采收,这个时间应在9 月份,10 月初至中旬连翘果实成熟,药材为“老翘”[2]。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采摘日期,连翘果皮呈青绿色,尚未老熟时采摘。

3.4 创新经营机制

为实现野生连翘有组织的管理、规范化的管护、有秩序的采摘销售,采取四种管理机制,进行统一加工销售。一是村集体经营型机制。野生连翘量化入股,村民持股、村集体分别持股,改造后由村集体组建经营主体,年底按照股权比例分红收益,增加村民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二是大户经营型机制。由承包大户负责野生连翘的管护、采摘、销售等工作,年底收益分配时,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占比收益,大户以连翘林地入股占比收益。三是合作社经营型机制。由合作社全面负责野生连翘的管护、采摘、销售等事宜,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合作社以林地资源入股,收益后按股分红。四是企业带动型机制。围绕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连翘基地,企业负责基地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实行包教、包会、包收的扶持政策,既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也为群众依靠连翘提供增收渠道,实现连翘产业发展双赢的目标。

猜你喜欢
连翘山西培育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刘军平:连翘叶“炒”出致富路
山西叹五更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