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生的良师

2021-12-28 21:59○季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培海量学习型

○季 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胡咏梅等学者做了一项有关家庭投入和学校投入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我国东部和中部的5 省16市的中小学校。这项研究的结论之一是: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校平均学业成绩方差的贡献度更大;而且,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方差的贡献度更大。

学者们的研究再次提醒我们:提升教师水平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正常上学的人走完学生时代(小学到大学)所历经的老师差不多都有几十位,但其中令自己念念不忘的——对自己影响最大或是同学们公认的好老师,不过寥寥数人而已。正所谓,俊才易得,良师难求。

教师对学生的教化之功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业督促、思维点拨、德性引导、人格(气质)感染。能在这几方面都得“高分”的“全优”教师委实不多。

能否成为一名“全优”教师或者“准全优”教师,与禀赋有一定关系。比如对学生的思维点拨方面,有的老师三下五除二就能把抽象的知识点简明直观地转化为学生易懂的表述,而有的老师,一遍遍地重复、强调,学生依然不明所以。有的老师,自带亲和力,学生乐意亲近,而有的老师看上去就“高冷”,令学生望而生畏。

然而,决定教师育人水平上限的主要是后天的修练。授课能力、说服技巧、师生相处艺术、自身修养(决定着身教效果)等,都要靠教师的勤学多思、经验积累、潜心打磨、修身养性才可获得。一名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全优”教师,取决于自身的上进意识和努力程度。而一所学校能否拥有一批“全优”教师或者打造一个“全优”团队,则需要长期的培优投入和团队建设。

去年是“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省教育厅开展了“我和我的国培”征文活动,许多教师在征文中表达了对相逢“国培”的庆幸和感激之情。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国培”打开了他们的视野和脑路,他们也许整个教师生涯都只能在观念、技能的“低洼区”徘徊。

一名教师参加一次“国培”是远远不够的,一所学校只有少数几名教师参加“国培”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学校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教研氛围,让学习培训、教研探索常态化存在,打造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才能托举起稳定的、可持续的教育质量。笔者认识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上小学低年级时,老师的海量作业和无休止的罚抄写管教战术让她和孩子苦不堪言,于是,她费了一番周折给孩子转了学。初到新学校,孩子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升级后换了老师,海量作业再次袭来。时至今日,她和孩子依然无法摆脱海量作业和动辄罚抄写的折磨。因为,惯用这种教育方法的老师遍地都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假如,我们的学校都能拥有一种学习型氛围、一支学习型团队,那我相信,那种死拼作业量的低端教育技术持有者是无法生存的。

培训、学习、研讨,这应该成为教师职业“行走”的第二条腿,迈开这条腿,才有可能成为人民所期待的“全优”教师。

猜你喜欢
国培海量学习型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国培计划”典型案例的培育与提炼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回访调研夯实“国培”基础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我的国培“心” 国培
“海量+”:大学生品格提升的浸润方——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