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顶思考帽”的主题研讨式教学链条优化研究

2021-12-28 07:59闫晓贤苏阳罗丹
高教学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教学法

闫晓贤 苏阳 罗丹

摘  要:主题研讨式教学是当前持续推进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主题研究与主题讨论、课前研究与课上讨论、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理论探究与能力本位有机结合,是任职教育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在中培班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六顶思考帽”方法应用于专题《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的教学过程,创新探索了主题研讨式教学链条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主题研讨式教学;“六顶思考帽”教学法;教学链条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5-0022-04

Abstract: Thematic discussion teaching is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a teaching method worth popularizing for on-the-job education, which combines thematic research with thematic discussion, pre-class research with in-class discussion, teacher-led and student-led, theoretical inquiry with competency-bas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middle class, we applied the method of "six thinking caps" to the teaching of the Fundamental Dire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innovatively explored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the theme discussion-style teaching chain.

Keywords: thematic discussion teaching; "six thinking hat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hain optimization

當前,在任职班次主题研讨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四度”缺乏现象而导致研讨质量不佳。一是参与广度不够。研讨覆盖到的参与学员有限,“活跃者”一直活跃,沉默者则很容易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边缘。二是组织效度较低。有的发言者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而沉默者不愿意或者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因而形不成讨论。没有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就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三是讨论精度缺乏。有发言者的发言有可能会触及主题之外的内容,导致讨论偏离主题。四是研讨深度不足。“形式主义”“走过场”情况存在,学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问题不够深入。为优化整个主题研讨教学链条,作者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课程专题《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为例)

一、在教学准备环节全程灌注“移情”思维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移情”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他认为要对社会科学涉及的问题做出恰当的解释和理解,最正当性的方法是“神入”或者叫“移情”,即设身处地地去把握行动。在教学准备环节中,教员全程灌注“移情”思维,站在学员的立场上思考设置问题、设计问卷、开展调研、布置材料,做到了“备课的过程”就是“导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发现学习的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是人对外界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1]。《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讲述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直接关系着学员能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因此要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以及存在的困惑和误区。课前调研就是促使学员对过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结构进行感知,这也意味着学员与教员同时进入课前准备。

(一)坚持问题导向的课前布置

因为本专题是对整个课程教学的总结升华,是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建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是建立在整个课程内容基础上的,因此在课程教学第一专题开始前就进行课前布置。一是紧紧围绕“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新时代怎样一以贯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设置问题。如:近代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共产党基于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至今日,中国成就辉煌,为什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有误区?有哪些表现?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前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需要扫清的障碍有哪些?在实践中如何做?等等。问题的设置贯穿一条逻辑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是什么,澄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做)。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学的前提是学生自己要先有问题,因此问题的设置尽可能口语化,以便于牵引和提示学员,启发他们发掘思想深处在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上存在的疑惑、误区和障碍。

(二)精准权威的阅读材料发布

通过阅读,完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的第二次建构。阅读材料有必读和拓展阅读两部分。针对学员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表达不准确、用词不权威不规范问题,阅读材料全部都是党的领导人的讲话、文章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全会决议。如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的相关部分;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等。通过原原本本研读原文,尽可能快地建立起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的权威的思维和语言体系。

(三)明晰严格的课前预习要求

学员必须在上课前完成必读材料的阅读,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以问题为牵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熟悉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同时尽可能多地围绕教员所布置的问题拓展阅读,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梳理出个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还存疑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文字,为课堂研讨做好充分准备。

学员以自己的方式在感知之前认知结构基础上建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但由于不同的学员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因而为课堂有效讨论奠定了基础。

二、以“六顶思考帽”法貫穿主题研讨全程

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后在我国教学改革大潮中广泛运用的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理论和发展理论,从动机的角度和认知角度强调合作关系对于学习所产生的积极而有意义的影响。在主题研讨课中,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不同成员(包括教员和学员)之间对于同一事物观点的相互影响、相互碰撞而达到共同提高认知水平的目的。因此,在组织课堂研讨时,学员发言包括:一是对于课前布置的问题的理解;二是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三是除教员课前所列问题之外还有哪些疑惑;四是解答同学提出的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其他疑惑;在倾听同学发言中又有什么疑问或不同认识。教员发言包括:一是对学员对于问题的理解认识进行点评,匡正纠偏,但要保护学员发言的积极性;二是对于学员中因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产生的争论进行正确引导;三是集中解决学员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四是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讲评。

课堂研讨要形成有效讨论,真正把上述要求落实到位,可以借助“六顶思考帽”思维训练来把控整个研讨过程。“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一种“平行思维”的工具,强调“能够成为什么”,而不是“本身是什么”,其初衷是为了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谁对谁错”上而导致讨论停滞不前,因而它是旨在纷繁杂乱中寻求一条使得讨论能够向前发展的路[2]。我们把它拿来经过改良用于政治理论教学的主题研讨,是为了提高讨论效率,保证讨论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顶思考帽”,即用六种颜色的帽子代表六个思考方向。具体运用如表1所示。

使用“六顶思考帽”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需要某种类型的思考时单独使用,二是在探索主题或解决问题时,在一个序列中相继使用不同类型的思考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可以随意根据需要使用任何一顶思考帽。没必要每顶帽子都用到。但需要按照问题思考的逻辑发展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微调。各种颜色帽子佩戴的顺序无所谓正确与否。只要合乎情理,以任何顺序来佩戴思考帽都说得通。有些顺序适合探索、有些适合解决问题、有些适合解决纠纷、有些适合做出决策等等。一般而言,蓝帽始终应该用在讨论的开始和结束——像两个书挡。第一顶蓝帽应该表明: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希望取得什么成果,希望最终实现什么目标,思考的背景以及讲清楚使用思考帽的序列。最后一顶蓝帽则应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总结讲评:对讨论中的疑惑进行解答,对问题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在第一顶蓝帽之后,可以使用绿色帽子,鼓励大家脑洞大开,同时使用红帽,让发言者之外的学员“佩戴”,认真倾听并保持敏感性。当就某个问题提出若干种方案之后,可以使用白色帽子,进行分类整理。然后使用黄色帽子对分类整理过的多种方案进行评估,找出有价值的好的方案。接下来使用黑色帽子找到这些方案实施中可能会有的诸多障碍和困难,再次“佩戴”绿色帽子,寻找解决这些困难和障碍的途径方法。如果时间允许,六顶帽子就这样可以循环使用,使思考不断深入,也不断深刻,方案越趋于科学可行。

在我们的讨论式教学中,由于任职教育所研讨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因而一般组合使用。由于我们教学条件限制,学员不分组,集中统一组织,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有所简化。但特别强调的是在一个时间大家向同一个方向思考,既能使思考聚焦不离题,又能使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还能将所有学员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需要所有人有严格的纪律性。

通过综合运用“六顶思考帽”,营造积极发言的氛围,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又能控制讨论方向而不离题,使讨论不断深入,学员充分表达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的疑惑或错误认识,然后结合前面内容的学习,正确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正确认识利用资本利用市场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从而达成本专题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扫清在理解认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障碍,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总之,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全体成员在不同时机“佩戴”不同颜色的思考帽,使学员把存在于头脑中的疑惑或错误认识充分挖掘梳理并表达出来,通过学员解答、教员解答、学员之间争论以及教员匡正纠偏,不仅增强了讨论的有效性,最终将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而且学员下一步任职所必需的阅读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发掘问题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理论运用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提升。

三、强化“主动建构”的师生能力素质提升方向

主题研讨课的上述两个环节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教员方面,“功夫在诗外”。整个教学过程,教员无疑是引导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加强学情调研。了解学员的认知水平、认知方式、知识结构、兴趣与态度、现实关注点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要熟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熟悉现代教学方法,熟悉当前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熟练掌握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于同次教学过程中。三是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课堂驾驭能力,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捕捉学员课堂讨论中的心理需求与变化,及时做出引导与调整。四是要加强本专业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为王,如果教员不能对学员的问题做出透彻的分析和解答,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创新,都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员要站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研究前沿,不断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提高对学员讨论的指导水平,才能在课堂讨论中用科学彻底的理论征服学员,真正解决学员的思想扣子。这是需要下大功夫的。

学员方面,花费大量课余时间付出辛勤劳动。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受教育者之“受”,实际上是一种主动建构,是学生在其自身的经验背景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3],而这个主动建构是需要时间的。有日本学者研究表明,发现学习比传统学习要多花1.3-1.5倍的时间。这需要学员能够认识到课前准备对于课堂讨论的价值,而课堂讨论的有效与否又影响教学效果的价值,从而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先是花时间感知自己在阅读教员布置的阅读材料之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然后在大量阅读基础上主动建构新认知,包括相关的疑惑;最后准备发言材料,从头脑中的思考变成纸上的文字,这又是一次建构过程,需要学员投入大量精力去感知自我,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

评价方面,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评价科学与否关系着每一位学员能否全身心真正投入教学过程。课堂讨论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学员都有机会展示发言,因此不能仅仅以课上讨论发言来评价。同时,主题研讨式教学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学员主体性、启发性、探索性、循序渐进性、和谐性等,所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每个学员完成任务的情况赋分,评价学员参与教学的每一项活动,包括编制研究资料、论文索引、研究成果、课堂发言,课堂发言又可分为指定发言和随机发言。注重主体性与发展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每一位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才能把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也才能以有差别的评价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与公平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实践中不“偷工减料”,不变形走样。只要教学双方都实实在在下真功夫,教学效果的提升就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蘇]Б·М·维里契科夫斯基.现代认知心理学[M].孙晔,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2][英]爱德华·德博诺.六顶思考帽 如何简单而高效地思考[M].马睿,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3]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有向开放”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部编版七上《学习伴成长》课堂教学为例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有向开放”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部编版七上《学习伴成长》课堂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