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刍议

2021-12-28 23:21郭珉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服务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郭珉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稳步前进的思想道德基础。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高校要推进课程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育人   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要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大学历来是各种文化与思想、价值与观念交流、交锋、交融的重要场所,高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社会思想观念所争取、教育的对象。任何一种社会理论都不是凭空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如此。在大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便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影响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

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因素。

1.国际方面

在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西方国家认为,全球化应该是西方模式、西方价值观的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大量西方文化产品进入中国,这些文化产品披着时尚的外衣,不断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是从根本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格局。

2.国内方面

第一,价值观多元化。当前,价值主体利益意识凸显,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基于财富的物化关系表征人的价值平等关系,市场成为人与人相互沟通和联系的桥梁,经济利益变成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旧价值观交织在一起,造成价值观的冲突。

第二,非法组织的危害性。非法组织的多样化严重危害我国主流价值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非法政府组织浑水摸鱼,危害性极大。如非法传销组织、非法诈骗团伙、非法的邪教组织等,不仅严重损害了经济社会秩序,还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三、牢牢把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力点

1.重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培养一代代接班人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推进改革开放时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对引领高校学生坚定信心、提升自觉、增强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的首要问题。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从根本上就是加强思想建设,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认同,造就有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被现实社会所影响和浸染,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个体的发展。所以说,紧紧抓住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命题,就抓住了价值观建设的根本性要求,更加体现了对核心价值观建设规律的认识。

2.明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应当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等方面,有着新的精神风貌和姿态。有自信,就是有着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有着对中华绵延不绝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坚定“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尊道德,就是赓续中华传统美德,发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正确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道德实践;讲奉献,就是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担当历史责任,在奋斗中、在奉献中体现和彰显自身价值;重实干,就是要求知行合一,勤勤恳恳地干事创业,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求进取,就是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朝气蓬勃,勤于学习,富有开拓精神,注重实践,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四、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就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制度保障、实践养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各方面,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同时,高校要切实抓好任务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1.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润泽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首先,高校要广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蕴的思想精髓、人文风范、道德观念,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其次,高校还要通过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阐发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观念,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化人、育人,同时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再次,高校要突出政治价值引领,通过不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品德、文化素养,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2.加强课程育人

第一,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高校要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课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促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还要借助专业课的隐形和显性载体,在讲解专业课的过程中,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介绍课程相关人员的爱国主义事迹和精神,鼓励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学习核心价值观相关理念。

第二,高校要改进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当前,高校必须注重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建设,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创新,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题教育,把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关注的社会与理论焦点问题融入课堂,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高校要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实效。

3.推进管理育人

首先,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班级管理。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教育观,明确具体目标,做好规划,引导学生共同努力奋斗。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平等地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其次,高校要以党员、团员和班干为核心,强化班级管理。党员、团员、班干是班集体的核心和骨干力量,高校要经常举办党员干部培训座谈会,加强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标准。高校还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班级成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强化服务育人

高校全体教职工要秉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和服务中。同时,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课程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服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另外,高校要推进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项设施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顾志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2]江德强,沈亚东,刘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路径[J].河南教育,2021(4).

[3]计彤,瓮浩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四维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6).

※本文系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2020党建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LSDJ-20-07。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服务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勤工俭学发展战略的思考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学生公寓“服务育人”水平、打造服务育人“第二课堂”
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做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者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