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现内部治理的关键四环

2021-12-29 01:54罗刚淮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校长室督导评估

■罗刚淮

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逐步实现“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型治理体系,已然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旋律和背景色。这对广大中小学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也是艰难的转型和极大的挑战。学校如何实现内部治理,成功搭上学校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列车呢?

简政:精简机构,条块结合,形成机制

学校作为一种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承载着多方面的职能,也因此设立了各层级的诸多部门。传统学校管理呈现行政化、科层化、单一化的倾向,机构冗杂,层级过多,人浮于事,动转不灵,管理效益低下。按照现代学校管理的思想,一个规模化的组织,当以扁平化的管理架构,构建执行力强、效率高的管理模式。针对传统的校长室—处室—级部—备课组—教师的管理架构而言,从校长室的决策到中间漫长的执行,再到教师的落实反馈环节,管理线太长,环节过多。校长需要根据校情调整架构,设立“校长室—级部—教师”三级管理模型,从决策到执行到落实反馈。而对于传统的教导处、学工处、科研处、后勤处等,需要加以整合,调整职能,重新定位为服务、指导、督促评价的机构,为校长室的科学决策、宏观调整、过程监控和效能评估,发挥作用。

这样的机构设置,既明确师生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和级组学部的管理地位,又能在服务、指导和督导评估方面,发挥学校层面的管理优势,减轻级组学部管理方面的负担,补充管理的不足。

学校机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学校治理的关键,本身贯彻着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是学校治理的实际践行,它就是学校治理的纲绳,纲举目张,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各位管理人员才能施展拳脚,大有作为。

执行:制度管理,理顺流程,责权适配

机构精简,目的是提高效率,方便管理。追求管理出效益,首先要管理有效率。管理诸要素中,人是关键,要实现管理出效率,各部门的负责人首先要明确职责和管理边界,在此基础上罗列事务和要求,分工到人,设计好管理的流程。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的法律法规,制订科学实用的制度,不图名词浮华,但求简明实用。

在学校中,校长应牵头制订一整套的学校办学章程,各个部门都应有系统的规章制度,每一位教师应明晰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各个部门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和工作范围,才能熟练自如地开展工作。比如,各级部管理者应该熟知课程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师生作息制度、学生文明常规、师生的课堂规范、考试管理规范、作业与批改规范等,教师办公室应该有教学“五认真”(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辅、考务等)的基本规范,各个班级应该有学生的文明常规的具体要求和测评细则。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应该有相应的规范制度。

制度不应只贴在墙上,更应牢记心中,用在手上。所以,制度的制订务求科学实用。如何能促进落实?笔者以为,学校管理应强调闭环管理,凡有布置,必有落实,执行及时,反馈结论。校长室有决策,各部门必须坚决执行,级部落实工作要有师生工作的效果反馈,以方便校长室验证或重新审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果,为新的决策作好准备,形成完整的闭环。

执行环节负责工作的具体落实,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执行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校情变化,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用心投入。因此,对于中层管理者的选拔尤其重要。除了对人的任用,还要讲求责权适配,有多大的责任就有多大的权力,这样才能有效落实。

督评:目标导向,督促过程,民主考评

制度设计有时并不一定保证管理的有效进行,这其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除了在选拔用人环节需要谨慎,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加强督促、指导、评价和激励。因此,良好的学校治理都应该有系统的督导评估机制。

负责督导评估的部门(如校办或专门的督导评估中心)需要与级部管理之间明晰界限,抓大放小,抓主舍次。常态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划归级部管理评价,学校督导评估小组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级部的管理是否到位进行督查评估,而不是指向教师和学生。

学校督导评估人员的构成应该是丰富多元的,既有专职的督导人员,也应该抽调各部门、各级部的人,由校长室的领导、中层管理者、教师、外聘专家等组成。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三会(即工会、教代会和全校教职工大会)审议制度,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章程和制度的制订、教师的绩效考核、工资分发制度、学期和年度工作总结等,都应该接受全体教师的审议。

化育:涵育文化,建立情谊,追求和谐

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内核是人本管理,它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人本管理强调在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谋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更需要学校文化等非制度性因素的激励作用。

非制度性因素,通常是指与制度相对应的制度运行的环境,学校非制度性因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总称,包括学校的“三风一训”(即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学校的人际氛围和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所以,高明的校长既善于利用制度化的管理,树立学校的行风正气,弘扬学校的价值方向,同时更重视做人的工作,在遵从制度的前提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成全人。一方面将人的基本需求与学校的发展充分结合,利用民主管理、分权治理的实际行动,凝聚人心,形成共同愿景。另一方面在实际管理中,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主观诉求,为教师着想,为发展着想,提高管理水平,讲求管理艺术,立足于服务,让学校管理充满温情,而不是机械和冷漠。

长期以往,管理者以务实行动赢得师生员工的拥护。这样积极干预,而不是消极对待,能有效地引导学校的文化,向着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方向汇聚,这样的学校文化就成了学校发展的正能量,积极地影响每一位教师员工。学校就成了一个齐心协力、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组织。

猜你喜欢
校长室督导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认不出自己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好一个拖油瓶
好一个拖油瓶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