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训练中追问的三个维度
——以“我来编童话”习作教学为例

2021-12-29 08:11姜梅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童话森林习作

○姜梅

追问力是一种善于从现象及细节入手追问并达到新认识的能力。追问力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思考,在阅读和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提到: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正是追问力的作用才使得学生反思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既然是力,便体现在追问的方向、视角和力度这三个维度上。通过追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追问力,并让学生的主动写作思维得以跃迁。笔者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借助追问力点燃学生写作的思维火花。

一、关注追问的方向:直指圆心

追问的方向,可以多元敞开。先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搜集汇总问题,再聚焦收敛,形成本次习作的追问点。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我来编童话”这一主题的写作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童话,总结出童话的一些规律特征。学生围绕童话的特征这个圆心开始追问。为了命中圆心,需要从多角度来追问。

1.抓主线,为习作追问探路径。

在作文教学中,所有的追问都指向最终的文章,为学生接下来的行文提供路径。因此,追问就要善于抓住主线构建文章框架。学生的追问要在主线框架上为下一步的深入充实文章内容(即延续子话题)打好基础。尤其是文章要详写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追问,将追问的思考结果整合成文章素材。

2.巧组合,为习作追问寻捷径。

组合就要求我们将各种要素综合取舍排列,组成一篇文章。这就要我们立足文章整体,有所取舍、裁剪,最终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组合一方面指向故事内容,另一方面指向故事编写的语言和形式,两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在创编童话习作中,前期的教学针对童话的特征(即写作内容)展开追问,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搜集写作素材;动笔前对文章详略及层次结构展开追问,构建文章框架;修改时针对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展开追问,让文章展现风采。

二、架构追问的视角:立足要求

1.引导学生寻找构段视角。

对于童话写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追问童话大致内容,弄清楚描写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规划文章的篇幅与段落。这样的追问视角会让学生找到与内容相适应的行文形式,构建文章框架。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追问习作内容,厘清详略层次,统筹安排文章结构。在确定了文章结构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审视自己的习作框架,追问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从构段的视角追问,可以立足全篇思考,使文章的结构更为完整、严谨。

2.引导学生发现修辞视角。

对于学生通过构段谋篇已经成型的文章,我们需要从修辞学的角度追问:用上哪些修辞可以让习作更显风采?通过这样有意识追问,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方法,进而关注写作中的技法层面。

还是以编童话为例,学生在初步完成了童话编写后,教师率先追问:童话中的拟人化特征明显吗?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回到自己的文本里挑出拟人化的角色。有一位学生在这个追问里发现了自己所编童话涉及到了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而对植物这一角色设计的情节就不是那么自由。教师单独把这一篇例文展示出来,请大家帮忙想办法。有的学生提出了用另外一种动物替代这一角色,也有学生提出了给这一角色赋予更多的语言和情感。更难能可贵的是,有学生提出将童话故事的场景设置在植物的周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所编的童话语言是否特色鲜明?童话常用的修辞手法够不够明显?所用修辞手法有没有提升童话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所用修辞手法和文章基调是否相得益彰?

3.引导学生定位词句视角。

小学生写作中很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等问题,因此需要关注遣词造句。在追问中学会遣词造句,品词析句,养成推敲的好习惯。针对上文童话中植物角色的描写,教师可以提问:你能找出哪个词语用得巧妙?学生自然会沿着这一思维去寻找独具特色的词语。当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出或是发现得意之笔,他们的习作甚至还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教师就要挑出这些地方,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恰当的词语呢?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之下努力寻找更为恰当的表达,让习作更趋完善。

三、注重追问的力度:举重若轻

1.注重追问的层次。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从作文的要素来看,它有立意、布局、详略、修辞等不同层面的要求。而小学生的思维视野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一窝蜂地追问所有的要素。因而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追问是要善于拆解文章的要素。童话创编是需要夸张想象的习作。我们首先追问学生熟悉哪些童话作品,让学生在各种童话的对比中挑出最熟悉的描写对象。在确定了描写对象以后,然后追问哪些主人公值得我们去描写,找到描写的大致内容和重点内容。我们可以把写作要素逐步拆解,逐一追问。通过追问,学生的题目更凝练、思路更清晰。

2.注重追问中的有效调节。

在引导学生追问并形成追问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调整,让追问富有变化。在童话创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追问要从人物开始:想要编一个森林里发生的童话故事,你们觉得应该有哪些人物呢?在学生提出了要写一个森林之王的故事时,教师还要进一步追问:森林之王是天生的吗?他肯定是有过硬的本领才能胜任森林之王的称号的,那么我们要让他具备哪些本领呢?学生在构思过程中,教师要提醒森林之王的晋升之路一定充满了曲折,甚至有敌对的势力和角色。教师的追问既要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关,也要与童话角色的塑造相关。这种变换角度的追问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支架,学生学会取舍平衡,实现了写作中学习和学习中写作。

追问要指向文章细节。如设计习作中的细节,从人物的动作、对话、神态等方面着手让作文真实生动。教师在指导创编时就要大量设计森林之王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以此形成冲突。小老虎正是在冲突中进行一系列选择、努力。这些选择、努力中就有大量的动作、语言,甚至是心理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从不同角度学会品味细节,进行动作神态描写,笔下自然流淌出细致、生动、饱满的语句来。

在与学生共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地追问自己。总之,追问是一位引路者带领有心的探索者,一路追寻,一路花香满径,有望邂逅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童话森林习作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