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2021-12-29 14:56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议论文文本文章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卢 玉

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是高中语文课堂上值得推行的教学模式。在构建读写结合课堂时,要循序渐进地展开,采序列化的教学推进形式。教师首先要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让学生有更强的文本分析能力,能够从阅读篇章中学到更多实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各类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有效提升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实现读写结合教学预设的目标。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强化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基于粗读形成基本感悟

教师首先应当在课堂上增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完成文本解析任务的同时,也能仔细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学习谋篇布局的方式,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进而掌握文中运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文本分析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展开,针对不同的教学篇目,根据具体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教师可以设定有差异的阅读方向。对于有些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浏览,梳理基本结构,产生整体感受。这样的阅读方法一般适用于议论文或记叙文。学生在快速浏览的基础上,首先对文章有了整体认识,了解了文章表达的核心内容。这种阅读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反应,能在写作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构思向导。

教师要明确不同类型的文本在粗读时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粗读记叙文时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教师可以以《鸿门宴》为范例,让学生快速找到其中的六要素。粗读小说时应明确人物形象,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的设置,环境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粗读议论文时要迅速掌握论点、论证和论据等,可以让学生结合《过秦论》找出这些内容。指导学生以这种思路完成各类文本阅读,其实是在发展学生的作文思维,经过这样的训练后会让学生认识到,构思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抓住不一样的关键点。这对学生而言是很有价值的作文经验,能够使学生更快速地完成习作,写出更为规范的作文。

2.基于细读加深文本体会

不仅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文章提取关键信息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在研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解读文章的主题,体会文本的情感表达。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内容过于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研读课本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细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应用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并且归纳和总结这些写作经验,应用到今后的作文中。阅读和写作训练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并且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文章细读强调学生理解文本内部语言的丰富性、复杂多义性,理解文本词汇的深层意义,注重的是文本的语境及隐喻,需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多义张力,强调文本语言和文章思想的关系。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文本出发,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多元的语义,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语言敏锐感知力。让学生仔细研读《再别康桥》这首散文诗,充分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分析作品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虽然诗歌的写作在高考作文中不常出现,但是让学生研读这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习作更有感染力,更打动人。

二、展开循序渐进的读写结合训练

经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教师便可以循序渐进地展开读写结合的训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范本,制定不同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设计合适的读写结合教学形式。首先要让学生从阅读范本中吸收写作的经验和技巧,并且以文章为参照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教师要让训练过程逐渐推进,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样读写结合的教学才会更顺利地开展,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训练中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作文,制定有差异的读写结合教学计划。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可以与李白的《蜀道难》相联结,因为借景抒情类散文在意象的选择及意境的营造上与借景抒情类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二者进行比照阅读,然后自主选择景物完成作文,文章中要用到借景抒情的方法。又如,教学《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等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借古讽今”探寻文章相似的写作思维,学习其表达主题的方法。随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锻炼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核心论点的能力。这些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切口更小,训练的方向更为清晰明确。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某种写作能力,更有效地发挥读写结合教学的积极作用。

三、创设开放的读写结合训练空间

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当学生不断熟悉读写结合这种训练形式后,教师可以逐渐创设开放的学习训练空间,让学生有更大的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范本,设计个性化的读写结合任务。比如,读完议论文或者杂文后,学生往往会被文中严密的逻辑和明晰的观点感染,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写法,独立完成一篇议论文。又如,读完叙事类文本或者小说文本后,学生通常会被文中的故事及人物感染,尤其是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细节刻画十分细腻的文章,学生读完后往往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改写、续写或扩写等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作文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种开放的训练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更优质的习作。

如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是:“确实,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许多多,将来也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呢!”作者没有直接交代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了解别里科夫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造成他这种套中人性格的社会环境,然后进行生成性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故事补充完整,续写人物之后的命运;学生也可以结合小说情节,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感受与体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意义远远高于单纯的模仿练习,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议论文文本文章
议论文写作思维导图的运用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议论文阅读专练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