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2021-12-30 04:30吴琼
智慧健康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云班心肺考核

吴琼

(武汉城市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3)

0 引言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技术[1],及时、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可明显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2],降低患者院前死亡率[3]。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学习和理解能力,能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对其开展心肺复苏培训,不仅能使其自身受益,同时有利于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和推广[4]。随着移动终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深受大学生的追捧和喜爱[5]。本研究在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尝试应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0月,选取我院非医学专业大一本科学生240 人。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②以往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学习或培训;③健康状况良好;④拥有移动智能设备,能下载安装蓝墨云班课APP。排除标准:①不能全程参与培训和调查者;②不能有效配合本研究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 人,对照组男51 人,女69 人,年龄17~20岁,平均(18.38±0.79)岁,入学成绩448~504分,平均(471.75±14.43)分;试验组男58 人,女62 人,年龄17~21岁,平均(18.57±0.88)岁,入学成绩436~497分,平均(468.06±15.22)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学生的培训场地和设备均相同,培训小组由本院《院前急救》课程组4名教师组成,培训前培训员统一授课内容、培训手法及考核标准。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即现场授课培训方式。先由一名培训员通过PPT 课件进行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授课,重点讲解心肺复苏的定义、呼吸心脏骤停的原因及表现、相关的基本解剖知识、心肺复苏术的流程及要点等,时长1h。然后将学员分到4 间培训室,每间培训室30 人,由一名培训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培训。培训员先借助心肺复苏训练模型进行操作流程演示,演示过程中对操作步骤中的要点、难点如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手法、深度、频率等进行强调;然后将学员分组开始练习,每组3 人,共10组,每组提供一具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含训练及考核系统)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培训员在现场进行巡视指导,时长3h。

试验组采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具体如下:①现场培训前。培训员在云班课APP 内创建班课,邀请学员进入班课。培训前1 周,培训员将心肺复苏理论知识PPT 课件及授课视频等资源上传至班课,要求学员提前学习;培训前3 天,培训员将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实施流程图及微视频发布到云班课平台,布置预习任务。②现场培训中。将学员分到4 间培训室,每间培训室30 人,3 人一组,共10组,每组提供一具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含训练及考核系统),每间培训室一名培训员,先带领学员回顾复习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要点,然后进行操作步骤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强调操作中的要点、难点,演示完毕学员分组练习,培训员巡视指导,时长3h。③现场培训后。培训员在云班课APP 内开放“讨论答疑”模块,学员可发布学习中的疑问并进行讨论,培训员在线答疑。

1.2.2 评价方法

(1)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考核。

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AHA)2015年发布的《心肺复苏指南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结合授课PPT 内容出题,包括10道选择题和10 道判断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技能操作考核参照2015 版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满分100分,同时通过心肺复苏考核反馈系统(北京医模JW5301)对学员模拟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模拟抢救成功的标准为在5个操作循环中,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有效率均达到70%以上。

(2)培训满意度评价。

自行设计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分析两组学员的评价结果。问卷采用“是”和“否”2 级评分法,包括“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培训效果”“加快培训传播速度”和“喜欢这种培训模式”5个条目。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40 份,回收有效问卷240 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及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比较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模拟抢救成功率比较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模拟抢救成功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模拟抢救成功率比较[n(%)]

2.3 两组学员对培训满意度的评价比较

两组学员对培训满意度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员对培训满意度评价比较[n(%)]

3 讨论

2017年6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其自救与互救能力[6]。然而,大量研究表明[7-10],我国大学生多数缺乏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在健康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1],在大学生中尤为明显。结合移动学习时代背景,本研究借助蓝墨云班课APP,将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优势总结如下。

3.1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加快心肺复苏传播速度

“00 后”作为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从小成长于网络时代,他们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较强,对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持有率达到98%以上[12],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他们更青睐于利用碎片时间通过智能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颠覆了心肺复苏传统的现场培训模式,学员可以通过云班课APP 获取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心肺复苏培训资源并进行学习,培训空间从线下延伸拓展到线上,手机成为培训学习的有力工具,这对热衷和擅长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获取、传播知识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更能获得其认可和喜爱,并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表3 结果可以发现,试验组中71.67%的大学生认为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能够提高自身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学习的积极性,81.67%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培训模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较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中掌握心肺复苏者不足10%[13],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大学生众多、资源有限、传播速度慢、受训范围小等因素有关。传统的心肺复苏培训将培训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学习、练习都局限于现场环境,存在覆盖面有限、人力耗费大、传播速度慢等弊端。借助云班课APP 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打破了培训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场所、时间上的多样化选择。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中,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的传递主要通过网络完成,现场培训则以实现知识的内化为主,这不仅减少了培训人力、时间上的消耗,同时有利于扩大培训规模、加快传播速度。表3结果显示,试验组大学生对培训模式在加快急救知识传播速度上的认可度更高(P<0.05)。

3.2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

表3 结果显示,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效果评价上,试验组大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在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更具有优势。传统的心肺复苏现场培训,往往以培训员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重模仿而轻思考,很容易让学员心理上产生依赖,使其学习较为被动,也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中,现场培训前,培训员将学习资源上传到班课后,学员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开展自助式学习,即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进行学习,以完成培训者发布的学习任务;现场培训后,学员可在班课内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并展开讨论交流,这对学员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传统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由于现场培训学习时间有限,给予学员消化、吸收知识点的时间较为短暂,也无法兼顾学员在学习能力上的个体差异性而满足按需学习,加之学员均为非医学专业学生,不具备医学知识基础,所以要达到较为理想的培训效果往往比较困难。从表1、表2 结果可见,试验组大学生心肺复苏理论、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模拟抢救成功率为65.83%,较对照组高(P<0.05),这提示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帮助学员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上效果更为显著,能切实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中,学员通过手机获取心肺复苏学习资源后,可以自主把控学习进度,根据个人接受及掌握程度反复、多次进行学习,不断促进知识点的巩固,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微视频的播放能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操作技术要点,并加强对学员视觉上的冲击,强化其大脑对对操作步骤和动作细节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应用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同时能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加快培训传播速度,相比于传统培训模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出现遗忘现象[14],因此本模式应用于心肺复苏培训的远期效果以及如何有效保持其培训效果的持久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云班心肺考核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云班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