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画没骨法的创新与传承

2021-12-30 09:01杨永正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写意画画法工笔

杨永正

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好的艺术成就。21 世纪以来,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现代教育外,传统的棋琴书画也有很多人学习。

在传统棋琴书画中,中国画是其中一门,很多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中国画,在大学里还设有中国画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热门专业。在传统的中国画里,主要有3 种表现技法:工笔、写意、没骨,在现实生活中写意画和工笔画比较常见,而没骨画相对少见。在传统字画里,工笔写意也比较多,历史也比较悠久,相对没骨画起源较晚,在南北朝时期张僧繇开曾在建康一乘寺用朱及青绿画凹凸花。相传,张僧繇所作的《观碑图》也是全部用色彩画成,故张僧繇被视为没骨法的开创者。

一、没骨画的起源

张僧繇生平勤奋,“俾昼作夜,未曾厌怠,惟公及私,手不释笔,但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他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画法,全用色彩画成,还创造出比较丰富的人物形象特点,画人逼真简练。在唐·李嗣真点评“张僧繇,顾陆已往,郁为冠冕,盛称后叶,独有僧繇。”他所创的没骨画对中国美术起了一个方向,影响至今,在后来陆续出现没骨画法画家,宋代:北宋黄筌、徐崇嗣、赵昌,均擅长没骨花草和鱼虫。南宋梁楷擅长泼墨人物,米有仁发展了其父首创的山水画“米点皴”。元代:王冕,他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尤以墨梅知名。画梅继承宋代仲仁和尚和扬无咎的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对后世影响甚大。明代:徐渭、董其昌、蓝瑛、孙隆。恽寿平、居廉、任伯年、吴昌硕及当代艺术家贾广健,麻元彬等。

二、没骨画的骨法

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笔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在没骨画中全用墨或色渲染成,这就称为没骨法。用没骨法画出来的画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没骨画法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没骨法介乎工笔及写意中间,既不似前者须线条工稳、细致、流畅,色彩匀净、明丽、典雅,所画物象造型准确、生动逼真。又不同后者笔墨彩挥洒恣肆、酣畅淋漓,譬如明代徐渭的泼墨写意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这就是没骨法。

在众多的中国画学习者中接触没骨画法这个技法比较少,大多数学习者初期不是工笔就是写意,而没骨画法接触比较晚,在广西艺术学院毕业创作都是以工笔为主,没骨画法比较少,学校自从开设了没骨一课程,近几年毕业作品展开始有了没骨画,说明没骨画法又开始慢慢受到大家喜爱。在当代除了贾广健,麻元彬,在没骨画领域还未出有杰出画家,在广西艺术学院16 届毕业生的毕业创作上,出现了一大批没骨画法作品,在众多毕业生中大多数都是学工笔和写意,但在毕业创作上却采用了以没骨画法,一个毕业作品展下来,给人留下了许多深思的问题。对工笔国画学者来说,没骨,既有工笔的细致,也有写意的豪放,作为工笔专业,对于没骨画法颜色、勾线的使用是非常有优势的,相对工笔减少了许多程序,而效果还非常好。所以用没骨画毕业创作非常合适。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没骨又是写意的其中一种,介于写意和工笔之间,他只要在写意的基础上把所需要表现的东西画的细致一下,就可以转为没骨画了。而没骨对于画龄段的学者非常有优势,上手快、比较通俗易懂,相对大写意画,他是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你不断对用墨和水的熟悉,这是一个积累过程。现代讲究创新变化丰富,正好没骨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工笔画流动感强、笔墨自由,又比写意画好控制,所以变得越来越受当代美术工作者的青睐学习。

2020 年广西艺术学院毕业创作作品展,没骨画再次成主流,在作品展中,没骨最亮的一面风景,作品表现的内容非常多,颜色非常丰富,作者也非常有创新力,有很多工笔和写意班的学生,都采用没骨法进行创作,整个画面色彩清柔、风格清秀、雅致、飘逸,在工细没骨画和点染没骨画两个方面都有不一样的特色。在艺术成就上,它弥补了工笔和写意所达不到的画法,同时也印证了书中所提到没骨表现形式的3 种技法,第一种较工细如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他类似的色彩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在没骨画中最具有特色还是它的骨法,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正处在工笔与写意之间的十字路口上,起到了枢纽的作用,如果你学习工笔也可以吸收没骨的骨法,在工笔画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对日后工笔画创作起到铺垫效果,同时还增强自己写意能力;如果是向写意方向发展,没骨的骨法起到你对墨色的控制力,使得写意画丰富多彩,生命力更加旺盛。这就说明了没骨法具有转换作用,这是没骨骨法的独特性,破能大写淋漓,工能形神相兼,狂能泼彩意象,变能融贯西法。在没骨法整个成长过程,从最早的南北朝张僧繇在借鉴印度绘画技巧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画的用色理念和用色技法。为没骨画技法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唐代没骨山水它才慢慢成熟,人文画家陆续有人用没骨骨法来绘画。

三、没骨画的用笔用色

没骨的骨法用笔用色也是有很多技巧,在传统的骨法里,有很多种技法还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发扬,在画骨画时,应当以点法制之,讲究用笔、用墨、用色。要求点笔有物,对没骨的要求要一气落笔,气和为主、意求神韵、点必藏锋、含蓄细蕴。在没骨用色方面,更多注重色彩丰富、雅而不俗,在使用“撞水、撞粉法”,时,也要考虑到整个画面的协调性,不用从头到尾都在撞水、撞粉,也是需要有实有虚、有简单有细,这才是没骨画的精髓。

在中国画传统表现技法中,工笔常注重绘画中的笔墨、造型、技法、形式、意境的理念,在色、墨、线、面等绘画技法上都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中国文化特别注重,写意画注重形的制约,又注重自然精神与自我心境、情感的结合,达到一种意蕴平和、雅俗共赏的境界。大写意画强调自我情感的宣泄,自然物象中的形只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而没骨画更重视水墨的变化,它对水色、墨色的关注绝不亚于写意画,“撞水”“撞色”理论最终被岭南画派完善,总结出没骨法基于中国式审美传统的绘画技巧。

四、现代没骨的创新

20 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从20 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并且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一个时期以某种艺术流派为主导。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受到冲击,很多传统表现手法得不到继承,这也表明了新时代文化和古文化是存在一定的冲突性,作为现代艺术家,既要学习现代艺术也要继承传统艺术,对艺术创新是一定要在传统艺术上,艺术在追求创新过程中,也是需要回头看看传统艺术发展史。在新时代,传统的写意、工笔、没骨也要随时代发展,这样才不会被淘汰。

在中国绘画史中被称为线条的艺术,对于没骨的“骨法用笔”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但不容忽视的是,与“骨法用笔”相异的“没骨法”向来都是夹在工笔与写意之间,常常被人忽视,虽然艰难却一直向前发展着。在当代,传统绘画面临种种危机的时候,在夹缝中艰难生长的“没骨法”更加艰难了,这需要我们当代艺术家们不断去探索。“没骨法”绘画如何在当代保留传统并创新,这是留给现代艺术家们一个难题,很多艺术家受到西方艺术的冲击,对传统没骨法越来越陌生。在当代,当传统受到挑战而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想要实现重生,在传统中寻求依据,在现实中寻找支持,走古今结合的道路是可行的。在当下,艺术的多元发展是必然的。艺术“复古者”不必惟古人马首是瞻,而“改革派”也大可不必视传统为粪土。艺术或是要保护传统或是要改革创新抑或是走中间路线,都是应该允许的。重温“没骨法”的发展过程,其现代意义就在于对它的艺术精神的坚守及坚守中的创新。

五、结语

没骨画不是一个新概念,历代没骨花鸟画也非常多,这需要学者们去传承和发扬,在众多画作中,没骨画有了非常好的前景,在工笔画写意画下脱颖而出。在清朝恽寿平画的没骨(偶尔出现撞水撞色)、清末居廉居巢(大多数以撞水撞色作为特点)跟西方水彩画相似,原因二居待在广东当时开放口岸与外国西方艺术交流多,变化大胆新颖尤其是用色上,不再拘泥于几种常见的中国画颜色变得丰富多彩。在这个现代化时代,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密切,没骨画非常融合和中西文化的画风,从而走向了民间,走向了世界。

猜你喜欢
写意画画法工笔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六)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中国传统“工笔画”画种名称溯源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