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方法的分析

2021-12-30 08:52刘龙真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隐性高校教师教育资源

刘龙真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方式方法也在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新的教育方式,即隐性教育的出现是对显性教育的一种补充,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内涵

要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的内涵,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隐性教育。20世纪60年代,隐性教育才逐渐出现在教育研究领域。隐性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显性教育而言的。传统的显性教育主要通过学校设置的课程,硬性灌输知识给学生。而隐性教育则是除学校设置的课程外的一切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如通过校园的环境建设、校园活动、校外实践、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等来影响学生,使学生间接地学到知识。教育研究者们将这种特殊的教育方法称为隐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隐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隐藏在隐性教育资源中,以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思想、心理、行为等产生影响。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1.教育目的的隐晦性及暗示性

显性教育是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学方式,是直接灌输思想政治知识给学生,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则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无意识的情况下,将教育目的隐藏于校园环境、文化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大众传媒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隐藏于各种隐性资源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教育痕迹,使得受教育者可以在毫无学习压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活动,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体悟,从而影响自己的思想及行为。

2.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渗透性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校设置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较为单一。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则是借助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育内容较为丰富。无论是校园的一花一草,还是校园的文化活动,亦或是教师的个人形象,都可以成为影响学生的隐性教育内容。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来教育大学生,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另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大学生的心理逐渐受到影响。“于潜移默化之中益智、染情和添趣,教育和改造人,提高了教学效益。”[1]教育者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渗透到各种隐性教育资源中,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无意识地受到影响,改变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注重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教育者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隐性教育活动的。这能让大学生更明显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受教育主体的自尊,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规范。“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2]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动选择参与,可以与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平等交流,体现了受教者的主体性,因而积极性更高。

4.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间接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不再受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的限制。其教育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有暗示式教育、熏陶式教育、渗透式教育等。这些形式的隐性教育可以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不再是通过直接灌输知识达到育人的效果,而是采用间接、迂回的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大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

5.教育过程的自愿性和愉悦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教育环境,将教育内容隐藏于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来达到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强制学生参与活动,而是让大学生处于一种自愿参与的状态。学生压力较小,逆反心理也相对较小。正是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具有强制性,而是学生自愿参与,隐藏了教育的意图,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他们才可以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育活动,并从中自觉体悟道理,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6.教育效果的缓慢性和长久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中,教育者将教育因素隐藏于隐性资源中,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教育目的的隐晦性使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积淀心中的想法,量变促成质变,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长久且深远的。隐性教育以无意识、轻松、愉快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是内心自我需求促成的。他们的感悟是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而得到的。这种通过自我教育形成的道德品质能在大学生心中长久存在,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及理论探索不足

教育学家对隐性教育的探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认为,隐性教育与传统的显性教育不同,是将教育因素隐藏于各种隐性资源中,通过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这种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高校教育者虽然已经认识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系统学习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仍然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不足。

(二)高校教师素质问题

高校领导、教师及辅导员的言行举止、道德风尚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言传身教。“言传”就是传统的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口头讲解和说教来起到教育的作用;而“身教”就是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行为及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效仿的想法,从而改变自身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孔子的学生曾经称赞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3]这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对其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可见,高校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高校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校教师存在言行举止不当、教学态度倦怠、作风不正、学术作风不端等问题。这些教师都无法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只会误导大学生,对其产生消极影响。高校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道德素质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三)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对不足,使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全面展开。隐性教育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高校在隐性教育资源中较为注重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在宣传栏中张贴教育名言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但形式太过单一,没有真正将教育因素有效融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在非物质资源的开发方面,高校通过各种校内外活动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但往往侧重活动的娱乐性质,忽视了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挖掘的隐性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当前,高校对非物质资源的挖掘不足,对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有待提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方法

将隐性教育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而使用恰当的方法方式实施隐性教育,是隐性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存在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还是大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亦或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无不是隐性教育可利用的资源。可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运用的方法也是丰富而多样的。

(一)加强理论认识

要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作用,高校教师就要认真研读隐性教育的理论知识,对隐性教育形成系统的认识,充分掌握隐性教育的多种方法,并有意识地将隐性教育付诸思想政治教学实践。隐性教育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积极、自愿、主动地接受教育信息。因此,高校教师应在掌握隐性教育理论的前提下,利用隐性教育转换师生之间主客体的角色,使双方处于平等地位,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对大学生的言行具有示范作用。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如果高校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低下,他们所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缺乏说服力。因此,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是有效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首先,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当今社会,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言论。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负面言论的影响。高校教师、辅导员等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知识,坚定政治立场,拥护党的领导,端正工作作风,提升道德素质,为大学生做好示范,用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影响学生,用丰富的政治知识储备回答大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其次,文化知识素质是高校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一方面,高校教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工作能力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保证。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及其他相关培训,积极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如辅导员技能大赛,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三)有效开发和利用隐性教育资源

隐性教育资源具有丰富性的特点。只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我们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全方位发挥作用。

1.物质资源

隐性教育资源中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建筑、教学硬件设施等,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高校教育的宗旨。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校园物质资源的建设,通过校园建筑、人物雕像、校道名称、校园绿化、教学设施等传递学校教育思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精神资源

隐性教育资源中的精神资源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等。校风主要体现的是整个校园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高校应通过校歌、校训、校史教育等方式传递学校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感,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教风主要指的是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思想品德及教学风格,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及熏陶作用。教师要端正自身的工作作风,丰富自己的学识,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引路人。学风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风貌及精神。高校教师及辅导员应该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班级学风建设,通过定期召开学习方法探讨会、成立学习帮扶小组等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树立学无止境、刻苦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3.实践活动

这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隐藏在活动中,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悟,受到教育。高校教师及辅导员在组织校园活动时,要注重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知识竞赛、学术交流、座谈会等,通过支教、校外公益活动、“三下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渗透正能量教育及思想道德规范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大众传媒资源

当前,大学生接收外界信息主要靠的是杂志、报纸、网络、手机等大众传媒。高校教师及辅导员应该将大众传媒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工具,通过微信群、微信学平台、微博、博客等进行渗透教育,定期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宣传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事迹,并鼓励学生积极谈论、交流,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另外,网络上的信息量极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难免会被误导。高校教师及辅导员要及时教育及引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区别于传统显性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其自觉、自愿接受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是较为长久的。因此,高校必须重视隐性教育,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隐性高校教师教育资源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