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视域下高职道桥专业民族工匠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21-12-30 10:45曹高菲王天成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匠少数民族桥梁

曹高菲,王天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将实现乡村从贫困转向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1 亿多人,占人口总数的8.49%。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是扶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除了国家政策、资金大力扶持,教育扶贫也极为重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为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提供教育支持,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工匠人才。

1 高职道桥专业民族工匠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专业定位过于笼统且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目前,内地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工匠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过于笼统,缺少细致划分,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未兼顾到来自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中,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高职道桥专业要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定向培养[1]。

1.2 学校引导力度较弱且学生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学校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的缺陷以及职业发展引导的不足,导致高职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对未来就业与成才存在迷茫和困惑,缺少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时,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面对学习困境时,容易缺失解决问题的信心与毅力,对其学习造成了一定阻碍,也为学校培养民族工匠人才增加了难度。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工匠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更多人才。

2 高职道桥专业民族工匠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意义

培养优秀的民族工匠是高职院校为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注入的鲜活动力。高职道桥专业要培养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能独立完成寒地道路桥梁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少数民族道桥工匠人才。

2.1 培养民族工匠以助力地区脱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发展迅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对道路桥梁建设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尤其是 “会语言、通民俗、懂管理、有技术、能施工”的少数民族道路桥梁建设人才。2017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现有贫困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2],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道路桥梁建设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助力乡村人口脱贫致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乡村贫困地区民众的 “希望之路、富裕之路”,更是贫困地区学子的 “成长之路、成才之路”。

我国众多民族共生共存,相互交融,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来到内地的高职院校读书,在高职院校道桥专业中的数量和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大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他们都希望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以报效家乡。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担负着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道桥人才,开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使命。

2.2 培养民族工匠以打造寒地特色专业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纬度跨越较大,气候差异大。不同气候和地质条件对道路桥梁建设有很大影响,东北地区和西部高原地区受高寒地区气候影响,常年冻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北部、青藏高原及西部高山等地区。冻土地区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对路桥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尤其会对铁路、公路的路基与各种建筑造成危害[3],高职院校应打造具有鲜明寒地特色的道桥专业,发挥黑龙江寒地路桥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与西部地区扩大区域合作,加强与对口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专业扶贫,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少数民族寒地施工道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2.3 培养民族工匠以发挥文化特色

道桥专业少数民族工匠愿意为家乡的繁荣、富足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希望能为家乡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架桥铺路。少数民族道桥人员在民族地区进行项目施工具有优越性。他们不仅与民族地区人员的沟通无障碍,更方便在项目技术施工中进行交流,而且各地区扶贫与新农村建设都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乡土味道和民族风情,少数民族工匠基于对本民族文化和民俗的熟悉,更能将项目设计施工同保护民族区域的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努力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所以,高职院校要紧跟国家建设的时代需要,培养少数民族道路桥梁建设工匠人才。

3 高职道桥专业民族工匠人才培养的途径

“要想富,先修路”,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标语口号,它是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民的愿望与心声。道路桥梁对于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仅是连接外部的通道,更是 “致富之路、希望之桥”。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以及2020 年扶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应紧紧围绕国家扶贫的方针政策,担负起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寒地道桥工匠人才的重任。

3.1 加强思政主题活动以筑牢民族工匠意识

做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在各民族同学中间开展“民族一家亲,真诚结硕果”的 “一帮一”活动,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高职院校可以从各环节、各方面融入 “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学校团委、学工部、学生会等部门在五四青年节、雷锋纪念日等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组织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释匠梦、述匠心”,宣讲自己身边本民族能工巧匠的事迹,抒发自己的工匠梦想和工匠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弘扬集体主义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以志化人”,强化学生的工匠意识,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成为新时代民族工匠的坚定信念。

3.2 开展专业差异教学为人才培养 “精准施策”

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语言背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教育方法的敏感度存在差别,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要 “精准施策”。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在招生、培养以及制定实施教育教学措施中,应综合考虑不同民族学生的特点,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维度,注意目标群体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开展差异化专业教育教学。高职院校可以向路桥企业推行 “人才定制”,委托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定向培养。组建订单班,实施导师制培养方式。选拔综合能力强、有技术专长的教师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导师,形成全过程 “导学”模式,从而改进和提高少数民族工匠人才培养的效果,促进少数民族工匠型人才的成长。

3.3 传承民族优秀技艺以促进工匠行为养成

少数民族修建的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上曾写下辉煌灿烂的篇章。例如,富有盛誉的侗族 “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侗族传统交通建筑,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外建筑史上都独具风韵。民族工匠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技艺的传承者。 “风雨桥”工程项目就是由著名侗族木匠师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修建而成。一代代少数民族工匠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了一座座具有民族风情的道路桥梁,树立了一座座民族丰碑,为后人所敬仰。

在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中,要突出介绍 “民族工匠”,以各民族工匠精心筑桥的事例,激发其历史感和自豪感,激励其 “传匠魂、承匠志”,学习先辈们的工匠精神,传承先辈们的精湛技艺,做到 “以技传人”。以民族工匠为榜样引领,有利于民族技艺的传承与传播,更能促进民族学生工匠行为的养成。在未来道路桥梁施工中,做到精工匠造,建品质路桥,力争成为新一代民族工匠。

3.4 发挥 “以史育人”作用以培养民族工匠精神

俗话说, “智者筑桥”。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能够成为道桥人是一种职业荣耀。道路桥梁连着你我他,少数民族地区和内陆之间的路桥,不仅连通了平原内陆与高原荒漠,更承载着内地与少数民族同胞之间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高职院校道桥专业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与使命感,树立职业信心,愿意为道路桥梁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更要通过 “路桥人”的铺桥筑路加深民族情谊。道路桥梁工程最为重要的是铸精品工程。在悬崖绝壁上开辟的蜀道,是古代工匠们智慧和胆识的真实写照;屹立千年不倒的赵州桥,是工匠们匠心精神的最好展示。做传承百年的优质路桥工程是工匠们的信念和承诺。工匠精神就是对职业与生命的敬畏,对技艺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信念,是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自我追求。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认识到工匠的重要价值,使民族学生领悟建路桥良心工程必须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和诚实劳动的精神,建立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职业的敬畏之心,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3.5 师生携手科技创新为校企合作共育工匠

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应树立 “助力扶贫攻坚战,决胜小康我为先”的信念,建立民族工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 “立交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道桥人才[4]。通过搭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 “政、行、企、校”联盟,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来实现共同育人,在企业实践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发挥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与企业深入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科研创新[5]。选择具有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领少数民族学生深入企业工程现场,进行 “校、企、所”合作,开展横向技术课题,或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用 “师带生”的形式产生科研成果。既使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与动手能力,又使学生体会到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技术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6]。

4 结束语

2020 年是我国决胜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和发展离不开民族工匠的引领。高职院校培养的少数民族工匠是我国各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体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工匠型人才,不仅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更有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我国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构建中华大家庭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工匠少数民族桥梁
90后大工匠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工匠风采
少数民族的服装
工匠神形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工匠赞
桥梁检修专家——MOOG桥梁检修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