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六方井栏”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2021-12-30 01:06王晓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井栏方器陶刻

王晓强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我们惊叹于古人创造出如此多的艺术形式,充分的反映出我们的大好河山和人文流彩,同时又把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注入其中,书法的笔走龙蛇,绘画的大气磅礴,园林的曲径通幽,建筑的鬼斧神工等等都是重要的艺术瑰宝,其中,宜兴紫砂作为后起之秀,仅仅有600多年的历史,却让我们广大的茶友为之倾倒,专门来到宜兴一探究竟。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让宜兴的紫砂艺人有了充分施展自己聪明才智和才华的机会,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之中,逐渐形成了造型独特,实用性好,陶刻装饰丰富的现代紫砂艺术体系,让紫砂这门传统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我的这件《六方井栏壶》紫砂作品采用了方器的形态,来把我们耳熟能详、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器型井栏重新的演绎出来,再加上陶刻的装饰,使之更具有金石味道和人文气息。此壶壶身为六面设计,棱线清晰,面块之间的镶接也是干脆利落,没有丝毫多余的元素,壶底部置足,层次感突出,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壶嘴弯流,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自然圈卷的耳廓型态,端握非常舒适。壶肩部的过渡处理也是没有丝毫的托泥带水,棱线吻合,把作者多年的制壶技巧和工艺凸显出来,让内行的人一看就能够领悟其中的门道。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六角相扣,气韵不凡,上面点缀的壶钮也是和壶身一脉相承,和谐自然。此壶壶身还装饰有非常流畅隽永的书法铭文,“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把松树的性格特征和人们注入其中的精神内涵,结合紫砂壶的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六方井栏壶》紫砂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六方器最为经典的形态设计和制作工艺,作者把传统的器型演绎的如此生动逼真,再加上陶刻元素的装饰,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喝茶品茗的时候,也能够通过细节的揣摩和对壶的长期泡养,真正领会到紫砂艺术的迷人之处,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悦人悦己的目的。

井栏壶,最初的蓝本来源,就是清代溧阳县令、西冷八大家之一的陈曼生和当时宜兴的制壶高手杨彭年之间的一次灵感碰撞,在看到丫鬟在井边汲水的姿态之后,陈曼生勾勒出草图,杨彭年制作成型,最后曼生“此壶天成,唯曰井栏”为其命名,同时又演化出几款相似形态的井栏,并且在上面铭文,其中一则铭文“井养不穷,是以知汲水之功”,让我们懂得知识如同井水一般取之不尽,要充分的利用,引申为对于古籍、古玩的收藏和研究没有尽头。所以井栏壶带给我们的美好寓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井栏方器也在后来的演变之中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器型门类,六方井栏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除了工艺的特点之外,大多都会进行陶刻装饰。唐代诗人李山甫的《松》,“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平生相爱应相识,谁道修篁胜此君。”可以说是在吟诵松树方面,最为直接的一首,而且情感的表达也是非常直接,把作者对于松树的喜爱和其他做了比较,更好的突出了松树的姿态、精神和内涵。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六方井栏壶》就是以此诗篇为灵感,把紫砂方器更好的通过井栏的形态呈现在我们广大的壶友面前,尽管是一件传统的器型,但是可以说长盛不衰,经久耐看,搭配诗书画印的装饰,让我们充分的领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结语:紫砂的造型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常见的器型和比较喜欢的类型,井栏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实用性和艺术性来看,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由此衍生出来的和井栏有关的器型和题材层出不穷,带领我们走进了紫砂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猜你喜欢
井栏方器陶刻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千坊万井 常州古井掠影
男子原想弄个“花盆”养花,没想到是文物
浅谈段泥井栏的文化、艺术特性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浅谈紫砂《六方虚扁壶》的艺术风采